引言:2020年的面试录取故事
挚友大四的独生子和他的同学们,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参加内地及港澳硕士研究生招考,报考的主要是文化管理、电影管理类的相关专业。在网申材料审核通过之后,正逢疫情期间,条件有限,只能自己在家准备复试。
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我全程陪同和指导了他们的中英文面试准备工作,4月下旬在网上进行了视频面试,5月份他们都陆续收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有的收到了两所以上港澳高校录取通知,我也倍感欣慰。
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在此将通过西方终极“哲学三问”方法论,用“3步法”帮助同学们准备面试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大家。
西方终极“哲学三问”方法论
一、面试的基础——做好“一切靠自己”的准备
首先,在报考网申和准备资料的时候,通过知乎、百度、考试群、微信群寻找考友和了解往年经验,这些是有必要的,也会带来一些归属感,但是在实际准备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
就实际准备而言,还是不能迷信网上的面经、前人的经验、培训机构的套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依靠,真正的定心丸还是得自己做来吃。
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并且面试的路也要自己走。经验和套路有一定作用,但是在经验丰富、火眼金睛的考官们那里都是一戳就破的,而且他们自有套路来对付你的套路。所以,打铁还是得自身硬。
二、西方终极“哲学三问”方法论
哲学是人类研究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方哲学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一方法论,其实并不玄妙而遥不可及。
“哲学三问”方法论,可以让我们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无论是高校招生还是求职面试,在做面试准备的时候,“哲学三问”尤其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招生面试的过程中,考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实践经验、生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三步法”就是通过西方终极“哲学三问”方法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逐步解析自身、梳理过往、规划未来、自力更生做好准备的过程。
接下来就详细分解“三步法”的面试准备工作。
三、详细分解“三步法”,自力更生做好面试准备
一般在通过高校初步笔试之后,开始进入面试准备环节。今年因为疫情笔试考试有的学校取消了,申请材料通过后直接就是准备面试。
高校面试的考试形式不尽相同,既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但大致必考项目为自我介绍、考官问答,其他项目包括朗读答题、话题评述、小组讨论、抽题或选题演讲等等。
在搞清楚高校招生流程和时间表之后,面试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在面试前的最后一个月,概况起来是“三步走”,我们可以用西方终极的”哲学三问”来总结。
“三步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准备起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且自己梳理清楚了这“哲学三问”,在面对未来考官的问题的时候,才能心里踏实,无畏无惧,见招拆招,迎刃而解。
(一)第一步:我是谁?——做好个人背景、兴趣标签、特殊经历梳理
在自己准备面试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是“谁”梳理清楚。这种梳理不仅仅是针对“自我介绍”环节,还在考官问答、话题评述等常规题目中用得到。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关于自己的所有个人背景、特色标签、独特优势、特殊经历这些内容都整理清楚,就可以用到面试中的方方面面。
说清楚“我是谁?”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梳理过程,要能把关于自己的要点和亮点提炼出来,用精炼的口语表述,既要突出优势,又要朴实可信。
在准备和梳理“我是谁?”相关问题的时候主要包括个人背景、兴趣标签、特殊经历三大方面:
1、个人背景
要清晰介绍“我是谁?”就要梳理好个人基本信息及家乡、家庭等背景信息,这些是必须要准备的内容。
① 基本信息:
包括考号、姓名、年龄、家乡、毕业院校、专业等,这些要把中英文都梳理一遍,做到表述简单清晰。
② 家乡背景:
梳理关于家乡的介绍,如果家乡有可讲之处,比如历史名城、旅游胜地、文化古都、科技之都等,可突出讲讲典故。此外,可以讲自己和家乡的故事,比如做文化传播者、旅游志愿者等。
③ 家庭背景:
准备关于家庭的介绍,说明家人的情况,以及对自身升学的支持,如果家人的工作跟报考的专业相关可重点介绍。
2、兴趣标签
要进一步讲清楚“我是谁?”就要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自我介绍或者回答考官问题时,会涉及到个人兴趣的介绍,还是建议能自身出发,结合个人优势,认真提供真实有效回答。
单独看“个人兴趣”包罗万象,读书、电影、音乐、体育、历史、军事、艺术、游戏、烹饪等等都算个人兴趣,但是在准备面试的最好挑选一到两项跟所报考专业相关的、且个人有所成就的兴趣来介绍,而不是泛泛而谈。
例如:
① 说编程的爱好,就介绍所学技术,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大赛。
② 说读书的爱好,就介绍所读的领域以及参加过什么比赛或读书会。
③ 说电影的爱好,就介绍最受启发的一部电影,以及自己做过什么短视频作品。
④ 说艺术的爱好,就介绍参加过哪些文艺活动或演出策划。
总之,要言之有物,既有跟专业相关的兴趣,又能通过该兴趣有所收获。
3、特殊经历
要讲出“我是谁?”的特别之处,除了常规的背景和兴趣介绍之外,还要思考自己能够跟别人区隔的“唯一性”。
这个“唯一性”标签往往来自于个人的特殊经历,这种经历能够让你变得与众不同,并且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
① 过去曾经策划组织了学校的某个大型活动。
② 过去曾经一个人独立去某个城市旅行采风。
③ 过去曾经参与了一个关爱残疾人的短片拍摄。
④ 过去曾经去国外做过一个月的语言交换生等等。
在准备特殊经历时要注意三点:
① 首先,要保证经历是真实的,不能弄虚作假,因为考官可能会针对这一经历或作品进行相关提问。
② 其次,在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要尽量把这一经历的细节和亮点整理出来,这些需要自己的总结和提炼,因为是出彩之处要格外重视。
③ 再次,特殊经历是“万金油”,要注意举一反三。除了自我介绍之外,特殊经历也可以用于回答“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等考官经常提问的题目。
4、考生实例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学媒体相关专业的大四考生花三天时间整理了自己的特殊经历,是她过去组织做过的学院“融媒体达人SHOW”活动。
经过她自己的回顾和整理,从“融媒体达人SHOW”的前期策划、人员联络、物料筹备,到现场组织、会后报道、效果跟踪,整个经历真实而完整,细节生动有效。
在视频面试的时候,考官提出了“介绍一下大学经历”的问题。
针对考官关于大学经历的问题,她讲了这个“融媒体达人SHOW”经历,考官表示出兴趣并追问了一题细节,因其准备充分,所以能够从容对答,给考官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二)第二步:我从哪里来?——做好过去的学习、科研、实践、经典案例总结
梳理并回答了“我是谁?”,下一步就要详细准备“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第一,对于没有工作经历的考生来说:
主要是梳理过去在高中或大学的学习、科研情况,以及高中毕业或大三、大四的实习、实践经历。
第二,对于参加过工作的考生来说:
除了大学期间的理论、科研、实践、实习之外,准备的方面就更丰富了。
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把过去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梳理出来,还需要总结工作一段时间后“回炉”读书的理由和规划。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梳理,是面试准备的重中之重。因为考官需要了解的跟专业、科研、实践相关的重要信息全部都在里面。
而且,考生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信满满以为自己会讲,结果因为没有充分准备和整理,回答不连贯、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频频出错。
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准备的时候主要包括此前在大学的学习、科研、实践三个方面:
1、专业学习
在专业学习的梳理方面,不能掉以轻心。要重视这个问题,把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课都找出来梳理一遍,形成系统全面的介绍。
① 所在学校和学院情况:
要认真整理大学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所在学院的行业排名和优势等。有些考生都无法流利介绍出自己母校的情况,这样在面试时是很扣分的。
② 所学专业方向和课程情况:
这是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需要把大学四年所学的课程梳理一遍,以专业必修课的回顾整理为主。
梳理大学期间专业课主线,一般是包括理论类、实践类的专业课程,需要针对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程,特别是跟所报考硕士研究生专业相关的课程,拿出来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好面试准备。
如果有辅修第二专业的情况,或者有自修专业证书的情况,更应该整理出来,这些都是面试中的加分项。
2、科研情况
在科研的梳理方面,主要包括自己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在大学做的一些专业课或导师主导的课题研究:
① 毕业论文:
在面试的时候,一般毕业论文还没有到答辩阶段,但是毕业论文是大学期间科研能力的最有力证明。
重点要准备:研究的方向及课题名称、简要概括研究的意义与目标、研究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研究展望,以及过往发表的文献等等。
特别是针对论文的术语解释和研究方法要提前做功课整理,面试时能自己讲清楚。
② 课题研究:
如果有比较有特色的专业课题研究,可以提前准备材料,把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整理出来,这些在面试的时候是加分项。
如果没有合适的科研则不要生搬硬套,能把毕业论文研究情况介绍清楚就行。
3、实习实践情况
在实习实践情况梳理方面,主要包括大三、大四期间的实习或寒暑假实习经历,以及专业作品实践情况:
① 实习经历:
要准备真实有效的实习经历,最好是三个月以上的完整实习经历。
把实习的目的、工作的内容、上级的指导、专业的提升情况都回顾和整理出来,既要有纲目又要有细节,充分整理以备面试之需。
② 实践作品:
有些专业更加重视实践,比如自己拍摄的一个短视频作品,自己编程的一个小二次开发作品等等。
要把这些实践作品的内容保存下来,然后从中精挑细选,选出一到两个作品把详细的介绍整理出来。
在面试的时候,一边展示和播放,一边进行旁白讲解,图文并茂地展现专业实力和实践成果。
4、考生实例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学影视相关专业的大四考生,在自己重新梳理之前,关于“本科专业”这一问题,只零星的讲出来两三门专业课,个人作品介绍也就讲了两三句,陈述乏善可陈,更没有全局性和系统性。
在他自己花一周时间整理和回顾之后,将专业介绍分为理论、科研、实践、实习四个板块:
① 第一,理论方面:梳理了大学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技术类课程、互联网新课程;
② 第二,科研方面:整理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调研内容和研究方法;
③ 第三,实践部分:展示了自己大三拍摄的一个人文作品,准备了作品的视频和文字说明;
④ 第四,实习部分:总结了自己在电视台做实习生的工作内容以及从电视台前辈那里学到的东西。
如此一来,整个介绍就非常全面且充实了。考官无论问到哪一方面,都能做到对答如流。
在视频面试的时候,考官提出了“介绍一下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
针对考官提出的本科论文相关问题,他选取了自己准备的科研板块的内容介绍,从容不迫、系统全面地回答了问题。
针对考官进一步提出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一题,他依据此前的系统准备有条不紊地给予了进一步解释,为面试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第三步:我要到哪里去?——选择城市/高校/专业、科研实践计划/未来发展规划
“我要到哪里去?”是面试的必考题,也是准备的最后一步。
在整理好个人背景“我是谁?”,梳理好过往专业经历“我从哪里来?”之后,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也就是“我要到哪里去?”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不仅仅适用于面试谈计划和规划类话题,也是为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考生们报考的动机和方式各不相同,有些考生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选择的报考院校,有些考生是凭个人一时兴趣选择的报考院校,有些考生是在家长帮助下选择的报考院校, 无论起点如何,终点都是希望成功考取。
既然如此,不管报考了几所院校,在准备的时候,都要针对每一所高校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备考。
“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的准备,主要包括选择城市/高校/专业、科研实践计划/未来发展规划两个方面:
1、选择城市/学校/专业
① 选择城市:
首先要思考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前往这座城市读研?这座城市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要通过线下考察和上网查资料,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地理、人文、经济、语言等情况及城市发展特色,同时结合自身的理解,在面试的时候能够讲出打动人的理由。
② 选择高校:
要通过线上线下,了解所报考的高校的排名、校训、发展目标、学科特色、科研实力、历史校友、合作机构等,以及所报考的学院的行业地位、师资实力等等。
③ 选择专业:
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报考专业的详细介绍、师资实力、名人导师、科研成果等等,这些梳理工作都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考生将该校作为理想院校的明证。
注意要认真梳理高校和专业特色,不打无准备之仗。面试时方能逻辑清晰,言之有物,展示功力。
2、科研实践计划/未来发展规划
① 科研实践计划:
通过深入了解所报考专业未来两到三年的专业课程和学习内容,整理一个简单的科研实践计划。
科研实践计划包括计划深入学习哪些专业课,计划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或实习等等,主要是做到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思考、有计划。
② 未来发展规划:
未来发展规划是针对所选的城市和专业,在未来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在这座城市从事什么样的相关工作,实现怎样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理想,这些有一定的思考和整理就可以,也是考官经常考察的内容。
3、考生实例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考生报考了三所高校,主要是为了提高命中率,但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这三所高校都缺乏了解。
因此,该考生在每所高校面试之前都花了几个晚上研究高校、学院、专业、规划这些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归纳。
在其中一所高校面试的时候,考官问了“研究生阶段有什么计划”这个问题。
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他详细的介绍了未来就读该高校后,研究生阶段即将学习的六门专业课程、未来专业实习的方向等。最后还简单说了一下将来的工作规划,希望留在这座城市成为光荣一员,为城市经济圈发展做贡献等等。整体介绍层层深入,理论实践结合,给考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写在最后: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哲学“终极三问”既能帮助我们思考人类和宇宙的过去和未来,也能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最近高校招生面试准备方面,考生们应该做好“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准备,通过西方终极“哲学三问”方法论,用“三步法”自力更生,通盘筹备,运筹帷幄,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