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鸡致富自营经济先进材料

辛勤走出致富路

——记洪河农场六区土鸡散养户张景德

张景德同志今年55岁,小学文化,2000年来到洪河农场,他满怀憧憬地走上大农业种地之路,正当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之时,连年的大雨让他的大豆田大面积减产,并且负债累累。为了改变面临的困境,2004年,他在放弃旱田开始经营水田,由于从未种植过水稻,只能边种植边摸索经验,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只能保证自己的吃喝,没有挣到什么钱。为了改变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状况,他还搞起了养殖工作,从羊到牛,从鸡鸭鹅狗到养猪,几乎没有不养的,由于初来乍到没有销路,养殖技术又不到位,很多家畜养到一半时就死了,眼瞅着到手的钱就没了,年底仅存的家畜又卖不上好的价格,做生意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闯荡了十几年仍然没有改变穷困的局面。在这之前几年的养殖生涯中,2006年养猪是规模较大的一次,共养了70多头猪,每头猪的成本都在400-500元,然而,年底一头猪也只能卖到500多元。张景德说:管理的仔细不死猪还成,能弄个本,可一旦死了就赔钱了。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水稻价格的上涨,张景德的收入也有所增加,还了部分的外债。几十年的闯荡生活,虽然没给他带来多-1-

少财富,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种地的艰辛、岁数的增加使张景德决定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准备自己再次创业。以他打工的经验,凭他的人力财力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很难的,搞不好产业没有发展,自己还有可能背上更多债务。他实地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认为现在人都讲求健康、很多人都追求原生态,对食品质量要求高,生态副食品肯定能受到市场青睐。而他家房前屋后的荒地林地,整个面积160多亩。空气新鲜,洁净无污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生态养鸡场的理想厂址。并且小型生态养鸡场投资不多,技术要求也不高,而且土鸡蛋市场销售好。

2011年他与第六管理区联系,管理区主任与书记研究后让张景德先小规模试养,获取一些经验和市场销售情况。他先购买了200只雏鸡试养。了解了行情,每只鸡一年的成本在50元左右,一年产蛋量达到150只,每只鸡的产值能在160元左右,利润很大。管理区工会讨论后认为张景德的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扩大规模,与农场协调帮他协调资金。在今年3月份,经过多方筹措资金5万元,建起了土鸡散养基地,为了节约开支,张景德自己动手,鸡场很快就建成了。4月初,他购进了鸡苗4000只。

要致富、技术先行。在饲养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难题,由于他缺乏科学养鸡知识,只凭传统饲养方法喂养,一味地喂料饮水,结果许多鸡苗不是吃多了撑坏,就是吃少了饿死。再就是雏啄,进料前还和平共处,进料后就相互啄羽、啄翅、啄肛,造成鸡苗的伤残和死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头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死去一大片。这让他非常着急,象坦克陷进泥滩里一样,有劲使不出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雏鸡就死了500多只。为了养好鸡,他先后两次来到管理区请求帮助,管理区王鲲明书记联系农场畜牧科请技术人员到鸡场进行现场指导,工会主席陈宏民又为他购买养鸡技术书籍,学习养殖技术,通过更新饲养方法,在他精心喂养、细心管护下雏鸡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预计9月份可以出售,每只鸡单纯卖肉可获利10元,纯收入将3万余元。由于初步掌握了科学养鸡技术,他打算5月底再购进第二批鸡苗3000只,新建鸡棚,逐步扩大养鸡规模。六区还帮助他扩大销路,与洪河电视台联系后,多次来到张景德家,对他与他的鸡舍做采访,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农家鸡,目前三江很多人多知道张景德的鸡是吃粮食长大的,他的鸡蛋从原来的1元每只卖到了1.5元每只,鸡肉从60元每只卖到了70元每只,收入又翻一番。

先富带动后富。在他创业收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邻,鼓励引导乡邻加入养鸡行列,对上门取经的乡邻,他总是耐心辅导。他通过供雏鸡、饲料的购买经验、供技术、帮助销售禽蛋产品等帮扶措施带动养鸡。

通过漫长的摸索,在张景德的努力和六区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这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的道路,虽然他取得的成绩对社会的贡献是星星之火,但对我们农场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已形成燎原之势,现在已经成为洪河农场自营经济典型。现在管理区又帮助他规划设计了新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学习科学养鸡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他认为没有品牌的商品就像人没有名字,永远走不出家门。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蛋鸡养殖行业,让他的生态养殖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的道路!

第二篇:自营经济致富能手先进材料

自营经济致富能手

***,男,1974年6月出生,高中毕业。于1990年高中毕业后,他曾外出务工,1993年借着团场招收职工之际,孙红强放弃了务工,在团场承包土地,成为***团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2011年孙红强借着团场“兴边富民”工程的优惠政策,凭着他对养殖事业的兴趣以及创业创新的精神,购买了马、牛、羊50余只开始了他的养殖事业。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如今孙红强以发展成为投入40万左右的养殖大户。

一、确定目标,积极进取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所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因资金短缺要筹集资金,又要管理自己的70亩马铃薯和70亩油菜。妻子是团电站的员工,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帮助他管理土地和牛羊。***利用闲暇时间看养殖方面的书和向连队少数民族同志请教学习养殖技术。年初,在团领导的关怀下,***借助团场“兴边富民”工程的优惠政策,贷款33万元,完成了收购牛犊、羊羔和马仔的相关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养好这些牲畜,提高这些牲畜的出肉率,缩短育肥时间,***到书店购买专门的教科书进行自学,并通过互联网向农业专家提出疑问。除此之外,***还经常与连党支部联系,要求参加支部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在支部的帮助下,他参加了支部组织的农业养殖技术培训10多次。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学习边养殖,当遇到不明白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还是不行的,就请教连队少数民族老养殖户或向团畜牧科的兽医帮忙解决。

二、养殖技术初见成效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基本掌握了养殖牛、马、羊的技术。在团党委的关怀和他自身的努力下,2012年有约10万元的产值,纯收入约有6万余元,见到初有的成效。***紧皱的眉额之间露出欣然的笑容,成绩的出现,令他对养殖业的憧憬和前途充满了希望,更坚定了他对养殖业的信心。在以后的养殖中,***将继续利用科学管理和熟练的养殖技术,与身边少数民族养殖户联合,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连队的养殖事业。

三、遇困难,不放弃

在***扩大规模生产经营的雄心壮志时候,天不从人愿。由于****地区,今年遇到了几十年难遇的大旱之年,***种植的70亩油菜受灾十分严重,造成其经济损失1万余元。风风雨雨没有打沉他对畜牧养殖的念头,***粮食收货后,咬紧牙关,继续发展他的畜牧养殖。由于他本人的技术熟练,管理科学到位和敏捷的经济头脑,多次倒卖牲畜又赚回前期损失的成本。再一次让他看到养殖的希望。

四、掌握技术,不忘回报社会

***的好学肯干以及在畜牧养殖方面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周边养殖户的羡慕。他不但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无偿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周边少数民族家庭,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和经营方式。***的行为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如今,***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带领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以此回报党和团场对我的关怀,以及乡亲们的信赖!

第三篇:养鸡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基层党员创先争优帮贫致富

——记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致富能手沈学祥

家住冷水镇八龙村双坝组的沈学祥是一名农村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致富能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他在自己的村子建起了一座养鸡场,他说他的目标就是要自己富起来,同时带动全村的老百姓富起来。说起沈学祥的创业经历,可谓是道路多舛啊。沈学祥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告别家乡,背上简陋的行李,到湖北钟祥打工。他进了一家砖。

个养鸡场至少的投入上十万,哪有那么多钱呢?他想还是得积累资金再做打算,于是他在村头开了个小卖部专卖副食,另外,与家人一起种植黄连。2007年,沈学祥身上已有八万块钱的资金,但是开养鸡场还是不现实。当他正为创业办鸡场缺资金而犯愁时,冷水政府和八龙村委,积极协调、支持创业,从县上争取到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沈学祥又找到自己的兄长沈学富入股,这样资金的问题算是解决了。通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一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圈养机场围成了,整齐的鸡舍也依次排好,随后沈学祥购回了2300余只优质鸡苗,创业的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学习防疫技术,加工饲料……2007年底,养鸡场的纯收入接近十万。2010年,沈学祥就计划着进一步扩建养鸡场,扩大养殖规模,并利用自己的养鸡技术带动周围的乡亲一起致富。但创业发展资金问题仍然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候,政府及村委给他提供了信息并为其积极争取小额贷款,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沈学祥得到了小额贴息创业贷款18万元,帮其解决了创业难题。

沈学祥深深的感受到党和国家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在自己事业面临瓶颈的时候是党和国家给予了资金、技术及人力支持。这时候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于是,他给基层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的培养和发展,2011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想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还是一名党员,党员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自己富起来了还不行,也得让村民们都富起来。

第四篇:养鸡致富典型事迹

养鸡致富典型

——柏林村养鸡户郭丑的事迹材料

郭丑的是柏林村居民,现年57岁,家中三口人,原先生活非常贫困,靠打工为生,年收入不足万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为了摆脱贫困,发家致富,郭丑的根据亲戚介绍,大力发展蛋鸡饲养业。养殖前期,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技术不到位,日常消防控意识不高。往往在鸡苗还没有产蛋之前,就出现成批死亡情况,这不仅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心神不宁急病乱投医,这听一言,那信一语。还找了不少土办法。但是病情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自参加南西井成人学校组织的培训后,郭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识到盲目养殖和科学养殖不仅存在着巨大差异,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郭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讲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经常找老师探讨,很好的掌握了从选择鸡苗到鸡雏管理再到产蛋期的管理等一系列比较全面系统的养殖技术。长时间下来解决了不少常见病,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郭丑的同时也学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兽医。近年来郭丑的的蛋鸡饲养业搞得红红火火,纯收入4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不但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成为南西井村比较富裕的户。2011年,郭丑的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投资9万元,新建一座5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一次性可入雏5000只,纯收入3.5万元。他致富不忘乡亲,带动周边村农户养殖肉食、蛋鸡,养鸡户有什么生产难题,他都随叫随到,受到了养殖户好评。

第五篇:养鸡致富带头人事迹

养鸡致富带头人事迹

蒋梅同志今年30岁,毕业于佳木斯工学院,1996年7月,她意气风发,满怀憧憬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任桃山林业局机修厂技术股技术员,正当她沉浸在爱的温馨与对事业充满抱负之时,1998年,全国企业转制,3月份她下岗了,几天以后,丈夫也下岗了……夫妻双双下岗,犹如睛天霹雳,让刚刚步入工作的一对年轻人无法接受,现实是如此的冷酷无情,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靠双方父母接济生活,随之他们的女儿又出生了,女儿的到来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喜悦,却增加了负担和忧伤。丈夫四处找工作,却处处碰壁,家里的开销已经是维持不下去了,这日子怎么过啊?“回山上吧”,爸爸以坚定的态度做出决定,“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真是不好意思回去,可回山上最起码能吃上饭啊,是爸爸宽广的胸怀托起了难以自拔的窘境。于是9 9年春天,她携夫抱女一家三口回到了白河林场安家落户,同父母挤在仅四十平方米的屋子里,难处可想而知。丈夫同父母下田务农,她边带孩子边干家务,为了增加点收入,又喂了几十只鸡和两头猪,生活状态有了改变。99年秋天,在林场党政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她和丈夫重新上岗,丈夫在护林队工作,她被任命为林场团书记。新的岗位、新的环境点燃了她向往新生活之火,我满怀豪情,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面对林业局和林场的经济现状,只靠工资和土地的微薄收入,年轻的她敏锐地感到,要想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调动全场青年团员迎接经济大潮对年轻人的挑战,必须选择发展家庭经济的好项目,走自强之路。

看准事就干,干就干得利利索索。XX年6月,她靠亲朋好友和林场贷款筹集资金13000元,购买了平贝种子,迈出了她田园初露锋芒的创业第一步,当时有人说:“平贝价格不高,是在拿钱开玩笑。” 她却认为这是施展抱负的希望之光。她看准的是发展平贝项目的市场前景,现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好,要想在陌生的平贝种植上成就一番事业是相当难的,一是缺少资金;二是缺少技术。缺少资金还好办些,靠亲朋好友借点,靠林场扶持贷款,可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而是掌握的种植技术太少了,在种植的第二年春天,苗出得不齐,而且部分得了灰霉病、黑腐病,秧苗成片成片的枯死,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头一年经营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利润,面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她心里真不是滋味。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历了挫折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带着这些问题,她先后到上呼兰等地取经,并购买了有关平贝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书籍,潜心自学,经常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天长日久,逐渐掌握了平贝种植技术。机遇偏爱有心人,XX年正值她家的平贝喜获丰收的时候,平贝价格陡然上升,每市斤卖到了30多元,仅此一年就纯收入5万元。尽管近两年平贝价格下跌,但每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平贝面积也由原来的600平方米发展到4000平方米,实实在在地在平贝种植上尝到了甜头。

她是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XX年3月份,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听说养鸡效益不错,她回来后马上进行了市场调查,感觉真的挺好,于是花3万元购买鸡舍180平方米,鸡厂很快建成了,然而干起来却出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难题,第一步非常不顺利,由于她缺乏科学养鸡知识,只凭传统饲养方法喂养,只是一味地喂料饮水,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还真难伺候,吃多了撑坏,吃少了饿死,室温低了不行,室温高了还不行,往往是打开窗户着了凉,关着窗户又受了热。安排鸡群也有讲究,密度过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均。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成活率下降。再就是雏啄,进料前还和平共处,进料后就相互啄羽、啄翅、啄肛,轻者伤残,重者死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头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于天早上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一大片,这让她非常着急,又象坦克陷进泥滩里一样,有劲使不出来。

为了养好鸡,她先后去了柳河林场和桃山楼上娄等大型养鸡厂参观,又两次请技术人员到家里,她又买了《禽病分析》、《畜禽养殖》等书籍,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无数次分析,经常将死鸡“开膛检验”,逐步掌握了鸡的生活习性、病理常识,对鸡的防疫、消毒、滴鼻、点眼已能正确处理,逐步掌握了科学养鸡的技术。第二批1500只肉鸡的成活率达到95%,当年出栏10000只,实现利润2万元,以后逐步达到出栏XX只、2500只、3000只……现在她正准备继续扩建鸡舍200平方米,在养鸡上形成规模。

在种养业兴旺发达、齐头并进的情况下,为了响应党委、林业局的号召,在青年团员中起带头作用,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商品林,利用现有资金,在跃进林场购买商品林7公顷,她想营造一片青山绿林,就象自己有了一个绿色银行一样,可以早日达到小康生活,又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几年来,凭着自己的真实苦干,执着追求,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用辛勤的汗水造就了成功之路,她说: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艰苦创业,靠自己努力创造的劳动果实才甜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