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赣州8月13日电(记者 张瑞玲 实习记者 黄建东)立秋后的赣州,阳光依旧炙热。8月10至12日,记者跟随“赣州经开区成立三十周年——央媒看变迁”媒体采风活动,走访赣州经开区,在三江乡千亩水产基地田螺园,我们见到了从一贫如洗到年收入过百万的“田螺哥”严来春。

自2016年第一次接触到田螺,严来春从独自卖田螺,到如今在赣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成立田螺养殖合作社,他逐渐成为赣州经开区家喻户晓的“田螺哥”,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摆脱贫困,换得美好生活。

致富养娃攻略_养致富经_带着庄园养娃致富

三江乡千亩水产基地田螺园。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2014年,严来春做生意失败,妻子又不幸得了直肠癌,“当时家里不仅一贫如洗,还欠了超过10万块钱,2016年妻子去世了,我心情很糟,什么都不想做。后来到家具厂上班,但因为年纪大、身体吃不消,就放弃了。”

带着庄园养娃致富_养致富经_致富养娃攻略

严来春在冷冻库查看田螺。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一次偶然的机会,严来春发现附近小河有不少的田螺,于是就萌生了捞田螺的想法。

不曾想,这一想法遭到母亲的反对,“她就觉得捞田螺是在不务正业。有段时间我也挺犹豫的,但我本人很喜欢吃田螺,家附近也没有做田螺生意的,我就觉得这里面‘有戏’。”

于是,严来春就开始捞田螺并逐渐拓宽销售渠道,“捞田螺最多的一天可以捞到600斤左右,2块钱一斤,一天可以赚到1000多块钱。”

养致富经_带着庄园养娃致富_致富养娃攻略

生田螺。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后来,严来春约朋友来家吃饭,没想到自己随手炒的田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于是,他想着利用炒田螺来赚钱,“我后来发现,田螺炒熟了卖更赚钱。一盘田螺那个时候卖15块钱,才一斤左右,我想这样,附加值会不会更高,我就想自己来炒啊。”

说干就干,严来春开始在外墙、配送车上打广告,还在微信平台卖田螺。

“因为我有过一次事业失败的经历,我对卖田螺这份事业格外用心。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去水库捞田螺,忙到上午9点回家后,就开始养田螺。为了保证田螺品质,确保沙少,我在家里砌了2个3平方米的水池,专门用来养田螺。每天晚上12点,我一定会起来换水,这样才能保证炒出来的田螺口感新鲜味美。”

养致富经_致富养娃攻略_带着庄园养娃致富

严来春在三江乡千亩水产基地田螺园查看田螺生长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家的香辣田螺,有时候仅仅是半份田螺,卖的钱都不够来回的路费,严来春还是会从三江乡骑车一个小时送到客户手中。名气越来越大,客户也就越来越多,“现在我的客户扩展到赣州经开区、南康城区、蓉江新区、章贡区等地。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3万多块钱,生意红火之后,我的香辣田螺渐渐供不应求。”

因田螺的源头供应不稳定,品质和数量都得不到保障,这让严来春徒增了很多烦恼。

他找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文江,请他给自己找发展新路子。李文江说:“你的香辣田螺已经慢慢走上正轨,如果你想走得更远更好,打一场收入的‘翻身仗’,必须走产业链的路子。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通过组建田螺产销合作社、加盟运营等方式,建立上游养殖和下游派送的队伍,帮助你一起把香辣田螺牌子打响,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致富。”

致富养娃攻略_带着庄园养娃致富_养致富经

三江乡千亩水产基地田螺园。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听了李文江的建议后,严来春开了一家“田螺哥农家”,“不仅卖香辣田螺,还做起了农家菜,并请了几位贫困户到我这里上班。”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严来春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产业扶贫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更强化了高质量可持续的脱贫支撑。今年是赣州经开区成立三十周年,严来春通过“田螺”致富并不是个例。赣南脐橙、赣南蔬菜、赣南油茶等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品牌蓬勃发展,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幸福之源,全市产业扶贫覆盖面达92.8%。同时,赣州市通过转移输出、建设扶贫车间、开拓扶贫专岗等综合措施,帮助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有门”。

4月26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于都等7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赣州市的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等4个县(区)符合贫困县区退出条件,正式脱贫摘帽。至此,赣州市11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赣南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致富养娃攻略_带着庄园养娃致富_养致富经

经开区香辣田螺服务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我一直觉得,路要站着走,不能这样低头穷一辈子,自己有手有脚,不能光靠政府,不能等着别人帮扶。”这是严来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用双手发家致富,也有走上人生康庄大道的无限可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