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5月21日以来,广东打了三场不同的新冠肺炎疫情硬仗。很多人或许才刚意识到,深圳这座城市,已经低调地和病毒交手整整一个月,精准又迅速。
在这期间,深圳团市委累计动员团员青年、志愿者超过22万人次。全面进驻全市社区小区、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等点位数千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4521项,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
今天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速度、温暖的疫情中的真实深圳。
对于深圳人来说,这个夏天,也许要更特别些。
持续的高温,和突然的暴雨,交织在过去的一个月间,在这个考试季里,城市也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大考”。
在广州荔湾区郭婆婆被确诊的同一天,深圳盐田区发现了1例确诊病例,首名感染者是从深圳市盐田港区重点作业人群例行检测中发现的。
这揭开了深圳抗疫的序幕…
盐田港是深圳“5·21”疫情的开端,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6月24日零时起,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整体操作全面恢复。
此时,距离疫情发生,刚过去1个月。
我们可以从这组数据,直接又清晰地窥探到,什么是深圳速度。
27小时理清了病毒溯源和传播渠道;
48小时完成对密接者、次密接者及其他相关重点人员的摸底排查;
7天遏制了疫情,实现了应隔尽隔、应封尽封、应管尽管;
11天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
科学、精准、迅速的背后,
是连夜设立的核酸检测点,
是医务工作者的请战逆行,
是一线防疫人员的日夜兼程,
是科技的硬核支持,
是每一位深圳人的理解与配合
……
当“6·14”战疫警报再次拉响,
结束上一场硬仗不久的深圳,
显得尤为从容。
△ 自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后,盐田区增设了多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悉数上阵,全面铺开核酸检测工作。
△ 盐田一小区内设置的临时检测点
△ 5月下旬疫情发生以来,深圳龙岗紧急开展核酸检测。医护人员正在给龙岗区一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 为确保疫情防控到位、高考顺利实施,深圳市所有考生考前7天需要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6月3日,深圳高级中学的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北校区完成高考前核酸检测采样。
△ 福田某小区因疫情防控需要,连夜实施封闭管控,对全体住户进行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只进不出。这是一个有两千多名住户的小区。根据社区下发的通知,全体住户在居家隔离期内需进行4次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当天就要连夜进行第一轮检测。
△ 医护人员深夜在暴雨中为市民做核酸检测。
△ 暴雨来袭,核酸检测点搬到小区连廊,医护人员挑灯夜战。
△ 6月18日上午,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接到上级通知,需要前往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围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在半个小时内,50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完毕出征。完成工作后,他们在返回途中接到紧急通知,此时,尽管不少医护人员都快到家中了,但仍一个个都回复:“掉头”。
△ 6月18日,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下十围发现1例新冠阳性病例,深圳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通宵达旦,与病毒赛跑。
△ 南山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序排队核酸检测的居民。
△ 为支持防疫工作,老人家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前来做核酸检测。图为:南山街道荔林社区居民王奶奶。
△ 医护人员上门为卧床老人进行核酸检测。
△ 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
△ 521疫情发生后,深圳多个区域进行核酸大筛查,实验室保持24小时工作状态,检验人员三班倒,通宵达旦工作,造就核酸检测“深圳速度”。
△ 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采取前端智能分析、中端协同动员、末端精准调派的全流程“SMART”智慧模式,将科技力量和核酸采样相结合,实现信息精确识别、人员精准捡漏、状态精细掌握,为全区高效防疫构筑数据支撑。“大数据分析排查十分精准,社区中哪一户的哪个人没做核酸采样,一目了然,十分高效。”
△ 在疫情来临时,深圳科技创新企业率先起跑,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你能看到,深圳产新冠疫苗、“火眼”实验室、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都在疫情防控中派上了用场,深圳的快速科研和产品多场景应用,展现了深圳科技战疫的硬核力量。
在这轮疫情中,
最独特又耀眼的深圳「红」,
再一次铺满鹏城,
这是深圳城市生活的底色:
关怀、支援、公益。
△ 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紧急向工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发出战“疫”招募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海事局、深圳市审计局等单位闻令而动、迅速集结,成立党员团员突击队,深入一线参与志愿服务,协助测核各个环节,负责现场预约指引、体温测量、信息录入和解答疑虑、维持现场秩序等工作。
△ 面对疫情,在内地的港澳青年迅速集结,成立了“港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香港青年于蓉和郭晓星负责信息核查的工作,“您好,请问您是xx吗?您最近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具体到过哪里呢?为了安全,请您配合尽快到指定地点完成核酸检测。”电话里,于蓉细致地核对每一个人的人员信息。
△ 外籍志愿者Gannet Wystix是南山区招商街道义工联的一员,他一直在协助医疗人员做外籍人员的体温检测、信息服务、流程引导等工作。
△ 6月17日晚上,在宝安区海旺社区核酸检测现场,深圳海事局“深中卫士”青年先锋队正在协助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 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细心协助小朋友顺利完成检测
△ 每一天,黄贝岭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收到一位出租车司机的信息,询问今天是否需要帮忙,一有时间就来做志愿者。这名的哥名叫袁号文,也是黄贝岭社区达州“同乡村”流动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每次下班有空闲,他便穿上红马甲前往检测点支援,“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 麻布新村核酸采集点,有一支由本地大姐组成的防疫志愿服务队伍。每天8个服务班次,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必定准时到岗交接并迅速投入到岗位服务中,协助社区长者信息填写、维持秩序和引导居民有序离开采集点。
△ 自疫情发生以来,70多岁的老党员陈叔每天穿梭在莲塘社康的一楼至五楼,为接种疫苗的居民服务,娴熟地帮助居民用手机建档,填写资料,协助接种疫苗。社区人员说:“我们心疼陈叔年纪大,故意不安排他做义工,谁知道他自己偷偷跑去罗湖区中医院做义工去了!”、“看陈叔这么热心,我们就把人流量较少的岗位安排给他,但他一闲下来又会跑到外围来为居民答疑解惑。”
△ 70岁的李秀英是一名义工服务时长逾5000个小时的“五星级义工”。她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带着社区居民、一家老小一起做,她组建的一支4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时刻响应着防疫所需。“年纪大了,在家歇歇不好吗,为什么让自己这么累?”面对这样的问题,李秀英笑着说,“不仅要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年纪大了,还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是很开心的事情。
△ 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党员志愿者吴雪珍把孩子带到核酸检测点,母女义工齐上阵为辖区居民提供指引服务。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 搭起“托儿大棚”,志愿者看娃让家长放心做检测
△ 刚完成人生一件大事的“90后”郭琪,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甜蜜便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硬仗中去,疫苗接种点、核酸检测点随处可见她不停忙碌的身影,帮助来打疫苗的居民照看小孩,孩子睡着了便一边抱着一边继续给接种居民测血压。
△ “红衣服(的志愿者)是不会骗人的!”6月8日晚,在松岗街道街心公园核酸检测采样点,着急做核酸,儿子儿媳又没回来的老人抱着熟睡的孙子到核酸检测点来,有着多年志愿者经验的肖玉芝看到老人将孩子放一旁准备做核酸,便耐心上前询问,主动将孩子抱了过来。
疫情中,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也许他们并不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但这一颗颗真心,同样滚烫而鲜活,
温暖着这座城市。
△ 深圳大学总医院医护人员自5月30日支援龙岗核酸采样任务,截至6月3日中午共完成44274人次的核酸采样。离开时,龙岗区园山西坑居民们自发欢送核酸采样队,大家打着伞、挥着小红旗,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
△ 热心市民匿名送来两大箱水果和一封匿名信,字里行间,透着满满的感动
△ 6月7日晚9点,宝安西乡北帝古庙广场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意外收到了30杯冰奶茶的外卖,订单备注上还写着: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等到采样点工作终于结束时,奶茶在高温炙烤下,早已变成常温,但工作人员却说:“这杯匿名奶茶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
△ 6月20日凌晨1点,深圳一位社区防疫工作者,在结束一天的工作驾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交警在查酒驾。吹完气后,郭磊把车驶离,当他往后视镜看的时候,发现交警正在对他敬礼。图为抗疫一线人员郭磊所发的朋友圈。
△ 6月20日早上8时50分,正值周末,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龙光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张钰在自家小区门口拦了辆出租车,准备前往龙光社区工作站加班,继续值守防疫卡口。言谈间,司机得知张钰是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二话不说按停了计价器,直接道:“这趟我免费送你!谢谢你们,你们太辛苦了,为你们点赞!”图为防疫工作人员张钰发的朋友圈。
△ 6月22日,一检测点工作人员方琼的帆布鞋被大雨淋湿了,热心居民立即送来一双全新的粉色拖鞋。保安告诉她:“有个高高瘦瘦的男生送过来给你的。”
△ 6月22日,宝安区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为64岁的刘阿姨。当刘阿姨的活动轨迹公布后,阿姨常去帮忙的餐厅,在某网络点评平台的问答区里,收到了不少网友写下暖心的留言,为刘阿姨和深圳人加油打气。
城市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千千万万人默默地付出,
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是青年文明号集体、战疫青年突击队…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 龙岗疾控青年突击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深航易行“出行秘书 ”优质示范组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岗位,穿着防护服在机场保障每位旅客的出行。
△ 临时检测点的医护人员、义工和小区物业
△ 面对突然来袭的狂风暴雨,社区工作人员当人肉支撑架避免帐篷坍塌,并紧急撤离医护人员和群众。
△ 深夜的核酸采样现场,一名疲惫不堪的网格员正在小憩。
△ 宝安区福永下十围封控区域,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社区实施全面封控后,消杀公司对涉疫地区实施全面消杀。
△ 封控区域内转运工作人员共分为三班二十四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全力保障封控区内居民生活。
△ 林妮娜是龙岗区卫健局医疗监督管理科科长、卫健团工委书记,全区大规模筛查方案是她通宵赶出来的。“只有到现场看过了才知道流程有没有问题。”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于是她与团队奔波在各采样点,或在工作群里与各联系人对接,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去研究采样队伍的“排兵布阵”,根据采样量、采样点来研究“出单”。
△ 抽空休息的医护工作者。
疫情来得猝不及防,
仓促间,也许打乱了以往平静生活的节奏,
但很快,人们就学会了如何与疫情共处,
日常生活会被按下暂停键,
但生活永远不会暂停,
生活仍在继续……
△ 疫苗接种点现场,人们有序排队。
△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响应号召,应接尽接,筑起免疫防线。
△ “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好好吃饭。”“没什么事是一桌美味解决不了的。”宅家隔离,很多人晒起了一日三餐,凉皮、凉面、牛扒、创意咖啡等等,都安排上了。还有人晒出“撸铁”的照片,提醒大伙儿宅家也别忘了锻炼。
△ “鲜花放在门口了,需要的自己来拿,小心上面的刺。”居家隔离的居民们,在暂时没有禁止人员在楼内的行动时,在群里尝试“无接触式”互助,比如门口摆放鲜花,让邻居自取。
△ 宝安一商场内,餐饮店门口立有暂停堂食的牌子。
△ 忙碌间抽空比“V”拍个照的工作人员。
△ 星夜兼程的医护人员记录下夜里的这一刻。
△ 晚霞该看还是要看哒,毕竟这么美好~
就像是 6月19日凌晨,
经历一夜七小时的奋战的石岩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们,
从社康走到马路上去坐车,
出来的时候天还是黑的,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太阳出来了,又是新的一天。
我们相信,会好的。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深圳大件事、深圳晚报、蛇口信息报、青春深圳、青春宝安、青春罗湖、深圳客、@深圳天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