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回大地起,农民们耕地、播种、施肥、打药除草、抗旱,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就如那经典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用汗水浇灌田地。然而受疫情影响,导致农产品销售受阻,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型消费模式,既为农产品销售开辟“直通车”,也能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加速器”,让“土味”插上互联网这双翅膀飞出“深闺”。
“小庭院”里的“大经济”
沈阳市法库县三面船镇三面船村紧依辽河,农产品丰富。从前,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村民的腰包却没有鼓起来。如今电商时代,城里有需求,乡村有产出,直播间就设在村里。手机调试完毕后,村里的主播就开始为网友介绍产品。现挖、现煮、现卖,主播以及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场景,让网友们看得津津有味。
每隔一段时间,三面船村村民薛英秀都会来到村里的电商直播基地,向全国网友推荐自家种植的绿色蔬菜、水果、笨鸡蛋等农副产品。
薛大姐所在的三面船村是沈阳市法库县建设的电商村之一,市、县供销社以此为试点,利用供销电商平台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电商村+庭院经济”。目前,几十家农户种植了大葱、玉米、西红柿、黄瓜、苦瓜等20余种农产品,还养殖了溜达鸡、溜达鹅、非洲雁等特色产蛋禽。
为了让农民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所”,“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创业增收,市、县供销社利用“京户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微商等营销方式,发展特色订制订单,与城镇居民签订产销合同,按需发展“私人订制”的菜园、果园、餐厅等,让庭院经济搭上电商快车向外延伸发展,实现“小庭院、大经济”。
“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扩大农产品销售为突破口,切实开展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培育创建电商示范村、提供电商公共服务等工作,打通电商助农“最后一公里”,通过“互联网+”,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助力。
为了让土特产品卖上价钱,市、县供销社组织村民参加电商人才培训,帮忙配备直播设备,在网上开店铺,设计产品包装,开发新产品。截至目前,沈阳市法库新供销整合抖音、京东、阿里等培训资源开展直播培训、业务培训、平台培训,共计380余人次,通过平台开店与运营管理、互联网营销、直播技巧等相关培训,健全电商培训体系。
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乡富拉堡子村村民孙月激动地说:“自从村里有了供销社电商服务站,就圆了我当主播的梦想。供销社帮我们建网店,搞培训,还请来了专业老师教我们怎样做直播,怎样运作网店。这些经历帮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的世界的大门。现在我和几个姐妹个个都能在田间地头直播卖农产品,村里很多人都和我们一起做直播了,大家一起卖货挣钱,能为家乡做事,真的很自豪。”
沈阳市法库县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样的场景诠释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动能,更印证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催生了一大批乡土新力量,长出了新的作物、新的农人和新的生产方式。而电商,是这些新的农业攻坚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一种力量。
电商助农成经济发展“倍增器”
目前,沈阳市法库县共拥有电商村2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近40个。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7家,供应链企业3家,乡村主播20名。与辽宁日报、沈阳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共同推进建设“鱼梁法库”“印象法库”等公共品牌,对法库县的小米、牛肉、辣椒、花生等初级农产品进行品牌赋能,有效提升了法库农产品的附加值。
沈阳市法库县通过“乡村振兴、电商助农”的线上新模式,以优质特色农产品“爆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优质农特产知名度和市场销路,为乡村区域经济发展树立特色标签,让地方特色农货走向大江南北,更为农民可持续致富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沈阳市法库县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为沈阳市首家示范县建设单位。全面建成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运转顺畅的农村电商创新服务产业园,目前已入驻15家企业,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电商助农是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画卷的精彩落笔。而农村电商的发展犹如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商助农,不只是带货,更是带“路”。当数字经济的种子播撒在田野上,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希望与惊喜。随着农村与互联网和商业文明连接,电商这趟“高速列车”行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给法库县各乡镇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乘着高质量发展的东风,电商助农参与乡村振兴一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讲述人
薛 鹏
法库县政协委员
界别:文化体育新闻出版
沈阳鸿蒙文化传媒服务中心 总经理
法库县政协供稿
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出品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