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的一处小龙虾养殖基地里,一场“虾王争霸赛”正火热进行。养殖户们带着自家“炮头”踊跃参赛,工作人员对参赛龙虾测量体长、称重。现场人头攒动,所有的视线都聚焦在一个个色泽鲜亮的龙虾身上。“98克!胜出!”伴随着裁判高声宣读结果,现场一片欢呼喝彩,中江县众玉辉稻谷专业合作社的龙虾摘得“虾王”桂冠。
中江县众玉辉稻谷专业合作社的龙虾摘得“虾王”桂冠。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天,在黄鹿镇举办的“花田渔歌”龙虾美食节上,“虾王争霸赛”是其中一个活动环节。此外还有“小龙虾特色菜品评比”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县内外游客前往。
近年来,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黄鹿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宜虾宜渔稻田资源优势,以“稻虾共作”的模式实现“一田两收”,特色养殖模式下的小龙虾销售火爆,经济效益可观。同时,该镇依托小龙虾产业大力拓展节会经济,“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因水而兴,聚焦品质和特色扩大养殖规模
黄鹿镇位于中江最北端,镇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5座、大小塘堰301口,全镇水面达5000余亩,总蓄水量达3200万立方米。该镇依托优质水资源,致力于打造特色水产小镇、创建省级“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黄鹿镇。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黄鹿镇不断强化“粮油+水产”主导产业,坚持“好水养好虾”,以精养正大南美白对虾、稻虾模式养殖小龙虾为核心,推行“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人力3种方式入社进行市场化运作,成功带动黄鹿水库周边6个村“抱团”发展。
通过几年持续努力,这里现已建成西南最大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基地420亩、稻虾模式养殖小龙虾园区3100余亩、名优级特水产品1500余亩、特色水产总面积6000多亩;特色水产总产量166万余斤,其中小龙虾年产量100万余斤。
提质增效,推动小龙虾产业效益最大化
连日来,在黄鹿镇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里,每天一大早都会有不少外地买家特地跑来进货。一筐筐刚从田里捞出的小龙虾被倾倒至分拣台上,分量十足的小龙虾们挥舞着大钳子,活力满满。
“50克以上的小龙虾叫‘炮头’。今年我们通过育养分离方式进行养殖,小龙虾个个体量大、品质高。”中江县振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万杰随手拿起一只小龙虾一称,就是“炮头”。
该专业合作社通过多年发展,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一起养殖,已经有1000余亩的养殖基地。今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亩产同比增加100斤以上,亩产利润增加3000元左右,预计产值在600万元左右。
振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只是黄鹿镇做强小龙虾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鹿镇大力扶持引进水产养殖企业,投入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统筹统销等服务,稳步推进小龙虾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就要不断延伸产业链。
黄鹿镇依托小龙虾推进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垂钓、观光、休闲、餐饮一体化乡村旅游,“小龙虾啤酒美食节”“虾王争霸赛”“小龙虾特色菜品评比”“小龙虾垂钓比赛”等主题活动备受欢迎,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
小龙虾特色菜品评比。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齐品美味。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销售模式上,为进一步打开小龙虾销售市场,黄鹿镇与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开展网络直播营销,每场网络直播销售数量均达到上千斤,销售市场也拓展到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今年上市以来,小龙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售9万斤,销售额达180万元。
转型升级,探索小龙虾产业发展“长远之道”
黄鹿镇紧握小龙虾这本“致富经”,不断探索“增收诀”。立足黄鹿镇“粮油+水产”特色产业实际,推动“12316”工程(1个核心区、2个产业区、3大主导产业、16个行政村),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这是黄鹿镇下的“先手棋”。
黄鹿镇坚持以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水产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黄鹿区位优势,促进特色水产小镇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村落文化、农耕文化有机融合到农旅观光、体验、休闲的过程中,将特色水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
一虾多吃尽享美味。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活流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将水产产业纳入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进行科学定位和科学布局,走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之路。”黄鹿镇党委书记田勇表示。
田勇介绍,接下来,黄鹿镇将依托鱼米之乡核心区和凯北粮油园区北部核心区,充分发挥“因水而生”的自然禀赋,狠抓综合种养规模和质量,把特色水产品和优质粮油有机结合,将生态种养打造成黄鹿的特色农旅品牌,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刘海天、梁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