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全媒体记者 高阳 李苏
通讯员|韩惊涛
在马庄桥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贫困户正在削菇
“清丰可是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县,我们这里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现在大部分都规模化生产了。”记者一行刚到清丰县食用菌种植基地,恰逢濮阳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李金明调研,他向我们介绍了清丰近年来在种植食用菌方面的整体情况和带贫成效。当然,他还告诉我们,清丰历史文化厚重,忠勇勤劳之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在与李金明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清丰的17个乡镇都有食用菌种植基地,实现了贫困村种植食用菌全覆盖。目前,全县剩下的7个贫困村,10152个贫困人口,也正在通过食用菌种植以及相关产业链,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而这一切,都与清丰县委、县政府以食用菌种植为基础,不断创新带贫模式,持续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形成的“党建+扶贫+食用菌”模式密不可分。
党建为旗,群众有方向
脱贫致富,对于绝大多数贫困群众来说,都是希望早日实现的,清丰的群众亦是如此。然而,光有一身蛮力,还不能脱贫致富,关键得有增收渠道,要选对产业、找对路子。
清丰县副县长程志学告诉记者:“过去的清丰人,虽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是规模都不大,散而小,对销路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基于此,清丰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一要求,对清丰县的食用菌种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最终总结出“加强指导、乡镇实施、党员示范”的以党建引领助群众找准增收路子的根本措施。
引路人找到了,发展食用菌的方向确定了,接下来就看是怎么个做法。
清丰县成立了“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食用菌办公室”,明确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直接抓食用菌种植,并组织第一书记、县直帮扶单位党员参与贫困户结对共建……
党建引领,三级联动,各负其责,落实到人。群众有了领路人,看到了旗帜方向,备受鼓舞,对于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心里自然底气足。
政策为基,脱贫有保障
找准了路子,接下来就是干。然而,如何干?如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如何给予脱贫带头人以激励?如何保障贫困户的生产安全?这些问题很现实。
针对这些问题,清丰结合实际、科学决策,制定并出台了《清丰县关于加强2019年度农业产业扶贫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奖补资金和降低群众风险。同时,对全县的农业产业设施投保财产保险,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财产性损失进行赔偿;设立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切实让贫困户“出力就能挣到钱”,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六塔乡董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515个大棚里,种植的食用菌品种有羊肚菌、黑木耳、大球菇、鸡腿菇等七八种市场上热销的食用菌。据该乡党委书记冯志龙介绍,所有大棚的收益每年在500万元以上。目前,全乡3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论脱贫与否,都参与到了食用菌种植中。
“六塔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属于濮阳市兴建菌业有限公司,今年,我们乡共申报脱贫攻坚项目10个,资金共计941万元,主要是产业扶贫奖补项目、贫困户食用菌大棚建设补贴项目等。”冯志龙说。
对于食用菌基地申请的项目资金如何到群众手中这一问题,双庙乡党委书记武俭阔告诉记者:“我们一直秉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到账资金不滞留,保证贫困户的钱第一时间发到贫困户的手中。”
创新为力,致富有希望
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然而在脱贫的方法上,由于受到贫困户个体的差异化约束,每一个贫困户所能承担的劳动也不尽相同。
对于此,清丰县委、县政府从食用菌种植实际出发,注重扶贫模式探索,创新了五种带贫模式,即包棚创业模式、劳务承包模式、菌棒托管模式、基地务工模式和受益帮带模式。
“其实直白一点说,就是包棚贫困户‘既出钱、又出力’,承包贫困户‘只出力、不出钱’,托管贫困户‘只出钱、不出力’,务工贫困户‘出小力、挣小钱’,帮带贫困户‘不出钱、不出力’。”李金明的总结更加形象。
董道盼是六塔乡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5岁的他和儿子通过近年来在本村的食用菌大棚务工,每个月合计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一家四口有病人、缺劳力的老董来说,已经实现了照看病人和打工挣钱两不误。
马庄桥镇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种植黑皮鸡枞菌、香菇等为主。该镇的609座大棚里,已经诞生了相当一批通过小额信贷包棚脱贫致富后又带贫的农户。
在该基地削菇车间,伴随着欢快的轻音乐,记者发现了坐在门旁正在削菇的韩章明。“你一天能削多少斤菇?一个月大概能挣多少钱?”记者的突然提问让这个患有先天下肢残疾的章草村男孩有些紧张,只是看着我们憨厚地笑。“我削得不老练,一个月只能挣15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韩章明由于行动不便,都是上午来干活儿,下午走,中午合作社免费管饭,以前的他年纪轻轻只能在家吃低保,整天无精打采。现在每天出来劳动,与人交流多了,又挣了钱,整个人像变了个样。
电商为台,产品销四方
明确了种植方向,拥有了政策保障,创新了扶贫模式,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斗志被激发,食用菌也是样样产量高、种种品质好。
然而,好产量、好品质,还得有好销路。
为了能让本县的食用菌远销四方,清丰县创新探索了“互联网+”销售模式,他们依托全县5家电子商务公司,与京东、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平台合作,日均线上销售8000余单。同时还成功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平台,使清丰的菌菇产品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
“我们利用各大电商平台推广本地食用菌,打开了食用菌市场,目前带动清丰县六塔乡贫困户29户,283个电子商务服务岗位,2018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食用菌1700万元。”在六塔乡电子商务中心,河南华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国帅向记者介绍说。
“龙头企业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扶贫基地是脱贫增收的主要载体,合作社抱团发展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只有把这些问题理顺了,再加上‘党建+扶贫+食用菌’模式的有效引领,清丰的食用菌产业定能继续发展,贫困户定能如期脱贫,走向致富路。”清丰县委主要领导讲得很有底气。
(文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杂志》2019.10A总第517期 河南脱贫大决战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