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过硬作风

推进高质量发展

市级机关工委(市作风办)

南京日报社

联合主办

市委宣传部志愿者工作处主要负责全市文明创建领域志愿服务的规划、协调、指导,负责重大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处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为己任,牢记使命、守土有责、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南京再次赢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贡献力量。

针对志愿服务各领域主体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等问题,志愿者工作处调研起草并出台《南京市注册志愿者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制度化文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制度依据。针对我市注册志愿者总量全省第一,但活动记录指标数据不高的短板,成立“志愿江苏”南京工作室,实施注册志愿者活跃度提升行动,举办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网管志愿者培训班,建立双月通报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与年初相比,注册志愿者活跃度增长了39倍。

去年,志愿者工作处策划推出“志愿南京从家出发”——南京志愿者家庭行动。志愿服务创新体验项目包含心理援助、环境保护、文明引导等方面,既有亲密自然的“公益苦旅”,也有城市中心的“爱心骑行”;既有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增长见识的“文保行动”,也有在窗口地带体现南京志愿精神的“城市治理文明引导”。

“让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坚持贯穿工作的始终。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来推广典型,展示志愿者团队风采。”志愿者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在志愿者家庭行动基础上,还举办“南京志愿者心声”分享会,推介优秀项目、讲述志愿者故事、交流服务心得、传播志愿文化,引起央视网、新华网、文汇报、今日头条等国内众多新闻网站媒体的关注,通过手机视频、图文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万人次。2017年,我市有39个个人、组织、项目和社区,分别获得了全国、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荣誉,获奖总数名列全省第一。在市级层面,推出了141个市级特色先进典型,11月3日和11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连续对我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情况进行深度报道。

据介绍,为了营造全市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者工作处充分利用节庆日、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期间,广泛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和“邻里守望”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10类公共场所建设了1376个志愿服务站点,推动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目前,全处机关干部正进一步对标找差,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努力倡导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建设“志愿之城”。

本报记者 毛庆

本报通讯员 罗宏 李峰

交通客运交通管理处:

为市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去年一年,我市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76条,延长50条公交线路服务时间,增设和迁移公交站点110个以上,发展网约车近8000辆。经第三方机构调查,群众对公交行业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6%。这背后,离不开市交通局客运交通管理处全部机关干部的心血,他们不断健全作风建设机制,积极作为,共同协作,切切实实为市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基本服务和现代化的标志,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更是方向和潮流。作为主要负责地面公交、轮渡、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行业监管和地铁、有轨电车安全监管的处室,客运交通管理处工作业务与群众出行、民生福祉息息相关。

据介绍,客运交通管理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十三五”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地面公共交通线网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地,着重抓好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优化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加大新市区和安居房的公交供给,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和发展,引导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有序发展。

公共交通是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每天运送乘客600万人次以上。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畅达,客运交通管理处把群众出行放在心上,通过各种举措,提升作风,优化工作和服务。比如,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和批评,认真回应群众呼声,倾下身子抓落实、做服务,每年处理各类群众诉求4.8万件。依托乘客委员会平台,集聚群众智慧,尤其是规划和优化公交线路,事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接地气。每年坚持城市客运服务进社区,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到社区与居委会、市民面对面交流,解决了一批居民小区公交配套问题。

面对网约车新政实施后大量许可申请,客运交通管理处创新思路,积极推广不见面审批的模式,开发微信公众号为3万多人提供了微信报名的服务、为90家汽车租赁企业和1.7万辆车提供了信息登记服务,研发专业系统为1.5万辆车提供了网上申请办证的服务,节省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大量时间。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客运交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不断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弯下腰、沉下心,使工作更接地气、更惠民生、更有实效,不断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毛庆

本报通讯员 刘健 王海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