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河县皮毛加工中心,刚一走进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第一眼看到的是摆放有序的羊皮马甲,车间门口的墙壁上有一块员工工资公示栏,公示栏上详细标明了员工姓名、是否建档立卡户、工种和工资等内容。通过这块公示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扶贫车间一共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每个人能拿到的具体工资数。记者发现人均基本工资在2500以上,有的员工甚至已经达到了4000元以上。车间里,几十名女工在裁剪和缝制,手脚麻利,技术娴熟,车间里堆满了缝制好的半成品,等待下一步的分拣和深加工。

此时,女工马热海麦正一丝不苟地裁剪羊皮马甲。不久前,她的身份还是家庭主妇。

马热海麦告诉记者,她家从山区搬迁到了三甲集镇。在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她通过培训进入扶贫车间从事皮毛加工,工资实行计件发放制,由于刚上班,她的制衣技术还不太熟练,所以她一个月的收入是1500元左右。“和以前在山里种地相比,在这里工作已经很好了,我会好好练习技术,争取当一名熟练工,那样一个月至少能挣2000—3000块钱。”马热海麦说道,她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该公司负责人马中云介绍说,像马热海麦这样的职工,在公司还有200多名,都是附近村里的村民,他们主要从事皮毛加工工作,获取劳动报酬。

成立于2011年的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护膝、护腰、护肩、马甲等服饰为主的传统皮革制品企业。2014年,该公司在当地开设了西裕寒羊、舒贝尔两家实体店,因做工精湛,具有时尚潮流和品位,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和青睐,在淘宝个人护理类中全网排名第一,全年产值达到3100余万元,其中线上交易额达1400万。2015年,该公司入驻县电子商务中心,有关部门帮助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此后,公司的销售额迅猛增长,产品也扩充到劳保用品等5大系列、40余种款式,当年销售额就突破了460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在淘宝网个人护理类全网排名第一。“2018年,公司年销售额8000万元,线上销售额突破4800万,增幅达到52.1%。”说起自家产品的销路,马中云总是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骄傲。

据了解,该县在县物流中心为西裕工贸无偿提供了一座交易大棚和一座销售展厅,并在县经济开发区提供了建设用地50亩,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帮助企业引进大学生人才,为每名大学生每月落实2000元的工资补贴,为该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西裕工贸借助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实现了由传统皮革加工企业向电商企业的成功转型,不仅延伸了特色产业链条,而且带动了小型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该公司积极响应广河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带动周边村贫困户就业增收。公司施行工厂裁剪、农户分散加工的方法,解决了周边水家村、邓家湾村、上马家村等200多分散加工户的就业问题。皮革加工制品不受季节时令、区域环境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生产,也不愁销路。在这里上班对员工的限制条件少,门槛低,他们既可以在厂房进行集中加工,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坐在炕头缝制,既不耽误操持家务,又能增加收入。

三甲集镇水家村的马海白也在这个扶贫车间里做工。和马热海麦不一样,她已经是个老工人了,由于做工熟练,她至少每个月可以赚3000元的工资。“小时候在家里奶奶就是这么给我做羊皮马甲的,现在车间里所有毛皮产品都是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只是以前自己缝制,现在变成了缝纫机,但工序还是传统工序。”舍不得耽误活的马海白一边裁剪马甲样品一边对记者说道。

毛纺加工是广河县的传统产业之一。马中云告诉记者,公司利润可观,还能传承毛纺手艺,同时又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顶划算的生意。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近两年来,广河县抢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重大机遇,打造扶贫车间,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为依托、政策扶贫为牵引、企业带动为支撑、车间培育为抓手、群众增收为目标”的就业扶贫新路子,为更多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记者:郭慧霞 马丽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