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长周期,终身职业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很长,本科五年(普通高校一般是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一个学生从18岁进入大学读医,博士毕业已经29岁了。
这还是最顺利的情况,可能第一次考研没有考上。很多高校的博士已经改为四年制了,读五六年毕业的也大有人在。
残酷的是,读完11年的大学,进入医院还是小白,从零开始。节目中的刘畅是典型的例子。
这么长的培养周期,我第一次看到时也难以置信。根据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医学生11年的学习时间肯定超过一万小时了,但没有成为专家,仅仅打下理论功底。
毕业后进入医院,五年住院医师,五年主治医师,五年副主任医师,最终成为主任医师,共15年。也就是说,在最顺利、最幸运的情况下,ta在44岁获得最高的医生职称。
即使成为医学博士,也未必能进入三甲医院。陶勇医生以朝阳医院眼科举例,从初筛简历到最终录取,70多人只选一人。这期看下来,医生是我知道的所有行业中,对从业者素质要求最高的行业。
我国的医生人才缺口很大。即使不看专业的数据,从新闻媒体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今年8月份,河南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全国医疗资源救济河南。
02 医者:专业+仁心
很喜欢陶勇医生的一段话,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滥情。患者到医院的第一诉求,是治病,而不是享受关怀。
医学生经过在校长达十年的学习,进了医院在专业上还是小白。就像刘畅,在博士后工作,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全是理论知识,说她是从头再来也不为过。
整期节目看下来,8位高材生,没有一个的知识储备是够的。就像实习生说的,每天被提问,被骂一遍,每天都是挑战。
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职业。经常看到热搜说医学生考试没有重点,全是重点,节目体现了这一点。每碰到一个患者,导师都会提问,因为但凡错过一个小点,都可能错过一次挽救机会。
专业是一道大关,责任心也是能否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关键。
医生、律师、老师这类职业,天生被赋予了较高的道德要求。日语中,这三类从业者,会被尊称为“先生(sennsei)”,表示给别人带来帮助的人。
责任心和道德感,不仅仅是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医者仁心,从业者对自身的要求。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医生在医院之外救人。上海高铁站,乘客突然晕厥倒地抽搐,杭州医生跪地心肺复苏,错过了高铁,但赶上了生命的紧急时刻!
6月25日,朱杰医生在给女儿开家长会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突然晕倒。穿着裙子的朱杰毫不犹豫展开施救。最终,老人抢救及时,平安出院。
上面的温暖例子表明我们的社会并不冷漠,让我们给悬壶济世的医生点一个大大的赞!
03 独立性+主动性
以上的两点都是针对医学行业的特殊性。这一点,独立性和主动性是给所有新入职场人的启示。
李不言、张洽和冯琛被分到了神经外科。病人来了一个小时,还没有一个人去收,就是核对病人的基本情况。三人被主治医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医院是一个大系统,所有人分工合作才能正常运转。如果实习生效率太低,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也会影响别人的,更严重的是耽误病情。
独立性是说能一个人完成任务,不依赖别人。主动性是说主动做事,而不是等着下任务。
我想实习生们这两点都不是问题。他们付出了太多的沉没成本,如果不热爱根本走不到今天。
我们其他行业的职场新人,也需要独立性和主动性。Offer2的郭律,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要像一个打不死,就算忘记了浇水,你也要能长大。
写到最后,愿我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和医护人员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