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和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下,在我省滑县、台前等地,以科技为手段、以基地为引导、以增收为目的,积极推广优质花生新品种、新技术,改进种植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发展花生产业,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

科技帮扶——田间地头送技术

金秋时节,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轰鸣作响,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带着泥土的清香,映衬出丰收的美好。

村民张文字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笑容挂在脸上。“今年花生长得真不赖,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党支部书记李太建说,这些年,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和省农科院的科技帮扶,村里不少农户依靠种植花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过去的大柳树村是有名的贫困村,没有优势产业、缺少优势资源。李太建时常发愁:大柳树村靠啥去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省农科院结对帮扶大柳树村。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院党委书记李留心以上率下,多次来到村里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详细了解大柳树村的基本情况。

脱贫路上,离不开好的“带头人”“领头羊”。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省农科院选派农经专家滕永忠任大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自感责任重大,滕永忠刚到村里赴任,便迅速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与贫困户交流谈心、寻找产业致富路径……凭借自身的农业技术优势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滕永忠很快获得了当地村干部和群众的信任。

经过仔细“诊断”,滕永忠发现造成该村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除了农业基本产出外,主要靠外出打工和自主经商,没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针对这些情况,省农科院决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属于大柳树村的特色产业。这里以前属于古黄河滩区,地势平坦,这样的地理条件,适宜大规模种植花生。

2017年,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开始在大柳树村建立基地,推广优质高油花生豫花9326及配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省农科院的科研成果,从刚开始的100亩,发展到2020年的1500亩,播撒下了科技扶贫的“金果果”。

为了让广大村民更快地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定期为群众提供培训指导。除了在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帮扶外,省农科院花生团队还利用微信建了一个“专家指导联络群”。村民们只要在花生种植上遇到难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向专家“请教”。

一次,村民李太学在地里干完活,吃罢饭已经晚上10点多了,他突然想起一个关于花生种植的技术难题,便试着在群里提问。没想到不一会儿,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负责人、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臧秀旺研究员便在群里回复了,很快解答了李太学的疑惑。

8月11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书记汤丰收研究员也来到了大柳树村。针对花生病虫害的精准防控和花生的主要管理技术,汤丰收给村民们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培训。培训会上,还有不少外村的村干部、村民纷纷赶来学习取经。

“种花生有困难,找省农科院专家!”如今,这已经成了大柳树村花生种植户的致富经。

农户增收——“种花生带俺奔小康”

在省农科院花生团队的倾心帮扶下,大柳树村的花生获得了连年丰收。李太建高兴地介绍,“高油花生豫花9326种子品质好、产量高,种植技术先进,每亩地能收1000斤。”

李太建说,大柳树村以前以种植玉米为主,改种花生后,收成好、效益高,一亩花生的收成能抵过去两亩半。

丰收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村民张文字说,每亩的收入要比以往高一倍。“我家种了两亩花生,除了榨花生油自己吃外,剩下的还能卖4000元。”

在大柳树村花生产业种植基地,1500多亩优质花生基本上全是订单种植。得益于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省农科院统一提供种子、农药等,农户不仅不用掏一分钱,每亩花生还能多增收。“今年仅种子一项,就大大减少了农民开支。”滕永忠说。

和曾经的大柳树村一样,台前县清水河乡铁庙村同样面临着缺少特色产业的发展困惑。

清水河乡铁庙村是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对象,位于濮阳市台前县西南部,北临濮阳黄河大堤,是濮阳全市唯一的纯黄河滩区乡,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突出。在河南的“贫困版图”中,这里是集中连片的“三山一滩”地区,属于贫中之贫、艰中之艰。

过去的铁庙村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然而受土壤条件所限,收成一直不太好。为了加快当地脱贫步伐,今年春天,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向铁庙村提供5万斤优质高油酸花生种子,邀请省农科院花生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全部实行订单生产。

在河南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建议下,铁庙村流转了700亩左右的土地,成立了麦齐种植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花生。据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董文召研究员介绍,清水河乡的花生,主要采取了“一选四改”种植模式。“一选”即选用早熟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四改”即改普通旋耕为深耕翻、改平播为宽幅起垄种植、改常规用肥为平衡施肥、改病虫草害粗放用药为精准防控。这一科学种植模式,为铁庙村大面积推广优质高油酸花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村里有80多户村民流转土地,加入了花生种植合作社。村民们在地里干活,每天还能挣个100多块钱,加上流转土地的收入,一亩地能挣多份钱。”铁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效刚说。

产业兴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农民富裕,产业是基础。

近两年,在省农科院的大力帮扶下,大柳树村着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种植品种,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依托省农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高油花生种植产业,以示范基地为先导,以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多措并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种植结构后每亩年收入可增加1500元。

从最初的100亩示范,发展到如今的1500亩,大柳树村高油花生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还与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签订订单,打造淇花高油花生绿色生产基地。明年村里计划再扩大种植300亩,并增加种植小果高油酸花生品种,作为炒果花生进行深加工。

“高油酸花生不仅营养价值高,还特别适合花生精深加工,比如做成炒果、油炸花生等休闲类制品,销路广阔。”臧秀旺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农业生产,大柳树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群利农机服务合作社,购置了拖拉机、花生收获机、花生摘果机等多台农业机械。同时,还成立了有40多人组成的农业服务队。依托农机合作社的良好运行,逐步实现统耕、统播、统管、统收的合作化经营模式,让更多村民腾出手来,放心地外出就业。一方面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大胆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省农科院帮扶大柳树村以来,大柳树村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和当地资源优势,深耕花生产业链,让一颗小小的花生,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如今的大柳树村,早已甩掉“穷帽子”,向着乡村振兴的道路阔步前行。

据滕永忠介绍,下一步,省农科院花生团队将继续与大柳树村合作,以滑县柳枣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采用先进的精准控温加工装备,建设每小时处理原料100kg的花生精选生产线1条、花生炒制生产示范线1条,通过花生深加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农业效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形成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村一品”的技术推广可复制新模式。

“花生全身都是宝。”滕永忠说,今后大柳树村将依托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种植品种的高油酸化,做优一产,全面提高花生原料的品质,打造稳定的高端供应链;以一产带动花生加工业的发展,做强二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价值链;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真正实现花生三产大融合,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省在农业科技扶贫领域取得了扎实成效。接下来,我们要把巩固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大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力度。特别是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将切实履行职责,依托省农科院的人才、科技优势,当好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让更多村庄迈向乡村振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说。

致富种植创业项目_种植致富经_致富种植什么比较赚大钱

致富种植什么比较赚大钱_致富种植创业项目_种植致富经

(图为省农科院臧秀旺研究员在滑县为农民开展花生种植技术培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