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致富经》2008年3月5日播出:餐饮风云第三集:黑马快餐,以下为节目内容。

数码大厦是北京西北三环一个标志性的写字楼。

2007年12月7日的中午,在数码大厦里办公的刘露像往常一样下班就餐。可是当她来到楼外,环顾四周,她突然发现了一个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情况。

消费者 刘露:“中午出来吃饭,到午饭时间了,我就出来转的时候,忽然发现,都是快餐店.然后,所有的快餐店把我都包围住了,很多很多的快餐店。”

在数码大厦的楼下是真功夫和肯德基,在肯德基的对面就是麦当劳。在麦当劳的斜对面则是赛百味、吉野家和必胜客,在吉野家的对面是永和大王。

在肯德基旁边的双安商场五层布满了快餐排档,而在双安商场的旁的另一间大厦,它的地下一层每到中午就挤满了近千名吃份饭的人。

在方圆不到200米的区域内, 20几家快餐店以非常大的密度跻身其间.很多都市人觉得快餐的出现就一匹黑马,不动声色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消费者:“一个人去点菜又太慢,所以就去吃快餐。”

消费者:“省时间,方便,然后感觉卫生状况好一点。”

消费者:“还是吃快餐吧,然后别的中午可能没有时间。”

消费者:“一般就是没有时间的时候。”

记者:“那你们觉得街上快餐品牌多吗?”

消费者:“那就多了。”

不分寒冬和酷暑,快餐店给人的感觉总是人声鼎沸,一片红火,人们好像习惯了靠吃快餐来节省时间,然后迅速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在人们忙碌的身影中, 快餐的崛起适逢其时, 并最终形成了各种口味、多个品牌、经营形式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直到今天快餐仍然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定义,可这并不能妨碍快餐的扩张姿态。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快餐已经占到餐饮市场份额的50%以上。在这个日趋庞大并潜力巨大的快餐市场里,一批眼光锐利的淘金者开始行动了.

这个向我们走来的男人叫蒋建平,丽华快餐的掌舵人。蒋建平在中国餐饮业是一个传奇,因为他手里没有一家店铺,却靠着中国最大的一支送餐队伍,每天卖出15万份盒饭,为自己缔造了亿万财富。

江苏丽华快餐 董事长 蒋建平:“快餐盒饭全国营业额差不多接近三个亿,北京差不多一个亿。”

在北京,丽华送餐从零到上亿元的增长是在对速度的追逐中开始的。

1997年,蒋建平从江苏常州来到北京,初来乍到他就撂了一句狠话,“丽华快餐一份起送,三环内30分钟送达”。这马上在行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江苏丽华快餐 董事长 蒋建平:“一些同行也这么说,你在北京这么做的话,必死无疑。”

在行内人看来,一份起送摊高了送餐成本,跑一趟连汽车油钱都不够。更让行内人不看好的是那句话的另一半,三环内三十分钟送达。

北京和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一样,一直被拥堵的交通所困扰.在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里,此前还没有快餐企业敢保证三十分钟送达。

而30分钟却被蒋建平定为企业生死线!做不到退出北京城。

江苏丽华快餐 董事长 蒋建平:“如果人饿着肚子的话,他有一个忍受的极限,饿着肚子然后再打完电话,就在等,一直盼着你来盼着你来,一般的极限基本上不超过半个小时。”

30分钟是蒋建平认定的消费者心理等待的极限,30分钟送达也就成了丽华快餐鏖战京城快餐业最大的卖点。成,则外卖无敌手,败,则会沦为业内笑话,于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接力开始了。

丽华订餐员吴:“给您送到哪里? 现代城C座1510 。”

中午12点,订餐接线员小吴接到了一个订餐电话,她在对话中确定了订餐客户的位置。随后,她通过网络把信息汇总到丽华快餐调度系统,一分钟内,距订餐地址最近的配送中心收到了订餐信息,随后,工人迅速把顾客所需的快餐盒饭装好,通过保温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等种方式送往订餐地点。

现场:“您好,是王先生吧,是,我们是丽华快餐的。请进。放这就行。这个是发票,一共是495元。”

从王先生打完电话到快餐送到,全过程二十分钟,王先生对丽华快餐的表现很满意。

消费者 王先生:“打完电话以后,我有一个非常惊异的感觉,他马上知道你的位置在哪。你是不是现代城的?是不是1501,他马上就能知道。”

丽华送餐的速度为它赢得了市场。在北京,丽华快餐每天能接到1万多个订餐电话。一年下来,丽华快餐仅在北京就能卖出2000万盒,平均下来每个北京人都能吃上一份。在丽华快餐高速运转的背后,是强大的订餐系统和配送系统的良性互动。

现在,丽华快餐在北京五环内的配送中心达到22家,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标准,要把30分钟送达的范围从三环内扩展到五环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