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鹅可以卖到230元,你听过吗?
对于养鹅时间较长的村民来讲一只鹅卖到80元左右才是正常的价格,而这个人养的鹅不仅价格高,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当地60多户老百姓养鹅致富!
他就是李德军,一名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草场深处的养鹅人。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草场深处的养鹅人是如何让乡亲们从鹅身上赚到更多财富,又是如何“借力”把一只鹅从几十元卖到230元的!
200多万启动资金去养鹅,150亩草场来试错。
2008年,李德军带着200多万元的全部家当开启了自己的养鹅事业。扎兰屯市的150亩草场就是他养鹅的战场。由于缺少养鹅经验,李德军前期的养鹅事业并不顺利,意外不断,不仅亏得血本无归,还欠了70万的外债。原本不同意他养鹅的妻子也跟他离了婚。
慎重考虑之后,李德军决定鹅还得继续养,因为养鹅的很多雷他都踩过了,再养起来技术风险就可以规避掉了,而且钱都在这个项目上赔掉了,如果放弃等于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他得继续。另外,李德军决定用2到3年的时间把债务给还清,也从侧面逼自己一把。
重振旗鼓再扬帆,借力白鹅“三宝”零成本屠宰。
2011年10月,李德军从银行贷款20多万元,又买了1万多只鹅苗。这次他终于顺利养成了,但是这次李德军却不打算卖了。原来是因为靠卖活鹅利润较少,李德军就决定加工成白条鹅来提升附加值,可做白条鹅就需要有屠宰场,自己手里资金有限,该怎么办呢?没过多久,李德军就靠两个字,不花一分钱解决了问题。那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呢?
李德军发现屠宰厂里边囤了很多鹅毛,询问便知鹅毛被屠宰场卖掉,令李德军兴奋的是,不但鹅毛有用,鹅肠和鹅绒鹅翎也有用。于是李德军就去找屠宰场商量,想用鹅身上这三样东西来抵屠宰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屠宰场答应了李德军的要求,借助屠宰场的力量,李德军不但生产出了白条鹅,还处理掉了自己处理不掉的三样东西,让李德军办成事的那两个字就是“借力”。借助屠宰场,利用鹅身上的“三宝”零成本把鹅屠宰加工成白条鹅。
李德军借力屠宰场把鹅加工成白条鹅以后,却没有卖掉,而是在扎兰屯市开了一家饭店,他要把白条鹅做成一道菜,饭店的这道菜就是铁锅炖大鹅,而当地做铁锅炖大鹅的饭店不多,李德军对这道菜很自信。
扬帆起航再借力,22个包间被冠名,一年时间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李德军将自己饭店的包间免费给企业冠名,包间里还可以让企业摆上自己的产品和展板,这样就等于在给企业做宣传。
张波就是当地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他所在的企业就冠名了李德军的一个包间,张波表示两家公司联合,相互支持,相互扶持,希望强强联手做到共赢。
借助这些公司的力量,李德军的饭店逐渐火了起来, 2012年饭店营业额达到了500多万元。第二次借力,李德军感到了合作共赢的力量,同时也让他越来越珍惜靠“借力“带来的经济效益。
起航远行需续力,成立合作社,带动当地60多户老百姓养鹅致富
李德军为了能够带领乡亲们养鹅致富,成立了合作社,提供鹅苗指导技术,养殖户的鹅他统一收购卖出去。
为保证乡亲们养鹅收入,李德军和农户签订了一个保底回收合同,以订单价的方式统一回收农户的鹅。因为扎兰屯当地的养鹅户比较分散,规模也都不大,没有统一的销售出口,价格也就没有什么可商议的,养鹅的农户收入全看市场。这样的协议一签,李德军用自己的力量保障了大家伙的利益。
合作社成立后,李德军为了带动更多的社员把利润点要提升上来。李德军将鹅头鹅爪卖给了当地酒店;鹅肉做成鹅肉干;鹅肝做成鹅肠;鹅骨架做成鹅肉罐头。将鹅产品深度加工,实现了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2015年李德军的销售额达到了1200多万元,跟着李德军一块养鹅的农户达到了20多户。
经过三年的时间,李德军的鹅事业做的风生水起。2018年李德军的合作社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60多户农民跟着他一起养鹅致富。
一只鹅的价值从以前的几十元钱增加到了230元钱。2018年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李德军说,虽然初入行时他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打算长期搞养殖,可打拼12年,他对农业产生了兴趣,也爱上了养鹅,以后他还要继续提高鹅的附加值,让乡亲们从鹅身上赚到更多的财富。
李德军靠“借力“使一只鹅的价值从以前的几十元钱增加到了230元钱;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办法。李德军在没钱的情况下,把用不上的废料拿去交换,用别人的屠宰厂把自己的白条鹅给加工出来。紧接着饭店没有客流量,他又借助当地其他企业的名气,把饭店的客流量给提升上来。然后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李德军想要企业航行的更远,为当地的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福利,便和养殖户签订保定合同,不惜亏损200多万元,贷款给员工发工资也要保住养殖户的收入,靠着借力,靠着自己的坚持和人品,李德军不但自己赚了钱,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了当地60多户老百姓养鹅致富。今年合作社鹅的存栏量达到一百多万只。李德军的鹅事业总算是做起来了,也带动了大家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