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王建平却将家里的亲戚都带到一个僻静的山窝窝里去,喜气洋洋地向他们展示自己即将建成的猪场。

王建平家住溆浦县黄茅园镇金中村,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被分配到当地水泥厂工作,上世纪90 年代从水泥厂下岗,之后开过大货车、工程车,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最后回到家乡,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转行,随后他将目光放到了养猪上。

这并不是突发奇想。实际上,王建平从2015 年就有转行的想法,并开始看《致富经》等农业节目,期期不落,说起《致富经》里的致富故事那是头头是道,自己心里也有了初步模型——养猪。说干就干,王建平就开始学习养猪知识、找养猪场所、寻销售门路……走了很多弯路,终于在2016 年底与城里的一家公司合作,确立了“公司+ 农户”的代养模式,还顺利地修建起了一处猪场。

“‘公司+ 农户’的代养模式是指由城里的大公司提供猪苗子、猪饲料和养猪技术,由他们负责猪的销售。而我则负责修建场地和养猪,每头猪上赚取150-200 块钱的利润。”王建平一边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即将投入使用的猪场,一边告诉记者,“我最开始想的是搞一搞农村最常见的那种数量不多的散养,但是散养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赚钱。但是规模化养殖的风险又太大,我根本承受不起。好在我发现了代养模式,又正好撞上了国家出台新环保法的机遇。新环保法出台后,城区撤了很多猪场,猪市需求出现缺口,很多公司都在寻求农户代养人。我就在想,这种代养模式以后应该是一种趋势,公司减少场地费和人力费,代养户减少资金压力和市场风险,而且没有技术的后顾之忧,是个两全其美的模式,所以我就参与进来了。”

虽然猪场还刚刚建成,猪苗也得等几个月后才能运过来,但是王建平对自己的代养事业很有信心,他说:“这个代养模式一方面有公司方面的保障,同时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我脑子里也有一本‘致富经’哩!国家政策上说了,猪场达到三百头以上的规模,各方面都合格了,也通过国家查收并办理了相关证件,就可以立项,立项之后就有国家的养殖补贴。三百头猪补贴两万,多出的猪还另有补贴。我这个猪场是600-800 头猪的规模,头一次进猪我准备进600 头猪先养起来试试。”

对于未来,王建平信心满满:“如果以后资金充沛的话,我想搞种养结合,不但养殖牲畜,还载种果树之类的,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我觉得农村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只要抓住机遇,机会不比城里少。”(本报记者 王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