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甘孜6月13日讯(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蓝瓦白墙的连排别墅,干净整洁的水泥坝子,竞相争艳的庭前鲜花……走进九龙县乌拉溪乡大火山产业移民新村,眼前的景象让人生羡。一年多前,这里的村民还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深山中,家家户户守着贫瘠的土地,靠种玉米、土豆等生活。随着村里特色农产业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突破至上万元,一个产村相融的精致幸福美丽新村,已然成型。
深山艰苦无力致富 靠“天”吃饭一年收入几千元
乌拉溪乡大火山产业移民新村,建于偏桥村鲁家湾,这里集中安置了上火山和下火山两个村民小组的21户86人。为什么叫“大火山组”?乌拉溪乡乡党委书记余刚介绍,村民原来所住的山上,条件十分艰苦,过去,村民通过砍伐树林用火烧山来开垦土地,“大火山”因此得名。
山上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81岁的老农赵宗银,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晚年终于享受到了安逸的生活条件。
“山里就靠种点玉米、土豆、花椒,运气不好还要遭猴子、豪猪祸害,一年下来收成要大打折扣。”赵宗银老人种了一辈子地,观念陈旧、技术粗放,始终没能富起来,种的粮食全用来吃或者喂牲畜,一年的经济收入就靠着家里几棵核桃树和花椒树,“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卖上四五千元。”让村民们更苦恼的是山上的交通条件,由于地形险要、没有公路,所有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买包盐巴来回都要走上2个小时。”这样的条件,让山里的乡亲苦不堪言。
赵宗银一边指着自家的新房子,一边向记者介绍他家的致富情况
土地流转改变经营模式 集中安置让村民住上好房子
做梦都想不到,生活条件会在短时间内好起来。
2015年9月,大火山产业移民新村建设启动。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偏桥村祥瑞合作社承担起主要建设责任,出资60万元,并无偿提供砂石、机具、水电安装等,再通过整合整村推进资金、“彝家新寨”公建资金、异地搬迁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共302.5万元,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始启动。加上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通过统规统建的方式,安置点房屋于2016年6月全部建成,家家都是200平米以上面积的大房子。
与此同时,偏桥村的集体产业发展也在推进中。乌拉溪乡乡党委书记余刚介绍,乌拉溪乡属于传统的农业乡,农民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土地分散经营生产率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偏桥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形式。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上下火山组流转土地308.5亩发展核桃产业,村民一亩土地每年获得的流转收益高达600元,“比种粮食还划得来。”余刚说,土地从一家一户分散作业的生产形式,被统分结合的专业合作社生产方式代替,大量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的被返聘到合作社务工,有的则外出务工、经商拓展收入来源,农民还可以自愿入股从合作社获得收益。“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奔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赵宗银老人一家早已搬进了安置点新居
洁白的罗马柱门庭,门前还有10来平米的菜地和绿化地,居住环境十分清新。去年春节前,赵宗银一家5口人搬出山上阴暗逼仄的石头土墙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家电齐全的新居。赵宗银说,修房子时政府还每家补贴了3.5万元,他们一家自筹资金20万,“现在还有2万元外债,不过今年应该能还完了。”老人说,自己的女儿女婿都在附近打工,两人一个月工资好几千,家里的12亩土地一年流转收益有7200元,再加上其它政策性收入,人均年收入轻松过万,生活一定越过越红火。
祥瑞合作社的纯净水生产线一角
农民入社当“股东”分红 小股份占大股权促增收
偏桥村村民好生活的开端,祥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偏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谭共荣介绍,祥瑞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6月,通过几年的发展,入股社员不断增加,合作社注册资金由50万元变更为目前的1000万元,总资产达4230万元。去年,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入社成员由5人增加为160人,农民成员占了148人。
如今,很多村民都在合作社打工,选择就近就业
谭共荣介绍,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105名就业人员中,偏桥村当地农民有85名,其中扶贫建档立卡户14户17人,另外还有贫困户20户,以及五保户、水电移民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临时务工6000人次/年,带动偏桥村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成员人均年增收1.07万元。
据了解,祥瑞合作社于2014年9月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并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合作社现有蔬菜、水果基地30余亩;核桃基地3800余亩;农副产品集配中心1个;年出栏1000余头的商品猪养殖场及年出栏1000头的标准化仔猪养殖场各1个;投资28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厂一个,该厂现有国内先进的纯净水生产线、核桃乳生产线、核桃油生产线。
“多元化立体生态农业产业经营初具模型。”谭共荣说,合作社目前正新推“蓝瘦”品牌运动水,并对外展开广泛的市场合作,其中与援建地成都青白江区达成1500万保底销售战略框架。“销售前景良好,农民有望实现持续增收。”谭共荣说,到2018年,合作社将实现向入股农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