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今天赶毕业论文的,正好同学复试回来,想写点关于考研的东西。虽然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况且这也不可能说帮助谁去成功。只是说很多失败的经历,希望后来者可以去避开这些陷阱。至于成功的路,都要自己去摸索。
一、关于选择
选择比努力重要(巴菲特说:如果你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那么奔跑也没有用。),这句话对初报的人是没感觉,体验过一年辛酸之后会明白。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真正地重视这个问题。今年财科所招25人,8人推免,实际招考17人,报考人数一千七百多。五道口招70人,无推免生,实际报考人数两千二百多(本人的考号是2129,所以报考人数并非夸张,我所在考场也无人缺考)。还有今年很多四百多的被刷,二战三战的又成炮灰,总之有点悲剧的一年。都说分那么高,排除其他因素,高分考生就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实力很强是毋庸置疑的。
京沪之外的考生在择校择专业时要特别注意,参考自己的本科院校,报考院校的专业课和复试情况。不要只凭冲动就做出决定,特别是报考名校的同学。有时候你承担了高风险自以为会有高收益,可结局也许在你报名的那一刻就已经写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报考京沪地区而本科院校一般的考生,英语成绩比当地考生少个10分左右很正常,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跨校报名校的考生专业课做好95-115之间的打算,这个区间是努力可以决定的,再高就取决于你的关系网络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牛人,只是很多案例表明是这样的。想鲤鱼跃龙门的那类考生数学做好满分的打算,政治75左右,其他也要上等水平。一般没有本科生的各类研究所相对好点,名校不仅分高,还要考虑推免和本校考生,例如复旦,金融复试线就是四百多,厦大,会计复试线413。所以千万不要幼稚地以为你考到复试线或者考到去年录取的最后一名的分数就行了。一来年年情况有变,碰到国家线都大涨20分时,各院校的实际涨分通常很不平衡;二来最后几名进去你有那个综合实力(包括复试表现和人际关系)吗?不要总想怎么黑,你只能做好自己,改变自己,大环境是这样,你自己真正当权那天也未必就不这样。但是也不要灰心,即便在我们这类学校,考上北大复旦人大浙大的人也都有,只是专业可能各异,而且确实也不排除个体因素在里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