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镇大西村三位村民对肉牛繁育养殖项目异口同声地回应。1月8日至9日,《金融时报》记者赴乌兰察布采访,切实感受到冬日里扶贫带来的浓情暖意。
一场雪后的乌兰察布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道路两旁白茫茫。在大西村村委会,银保监会挂职干部、察右后旗副旗长倪龙告诉记者,2018年起,大西村以“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与内蒙古火山犇农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山犇”)合作,在村里新建安格斯肉牛繁育养殖场,带动全村脱贫致富。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除地方扶贫资金支持外,还包括银保监会捐赠帮扶经费260万元、浙金信托捐赠帮扶经费50万元、贫困户自筹资金96.5万元。
为何选择养牛作为扶贫突破口?土牧尔台镇镇长陈治国向记者介绍了镇、村情况:土牧尔台镇户籍人口4.5万多,留守人口1.5万左右,以老弱病残为主,自身发展能力确实有限。大西村属于察右后旗重点贫困村,现有常住村民349户、699人,其中30户、61人未脱贫。经多方调研和上一任银保监会挂职干部引荐,大西村决定采取村、企、农三方合作模式发展肉牛繁育养殖项目。为此,大西村在村委会附近建成一座占地面积近40亩的养殖场,配有牛棚、库房、生产车间、青贮窖等设施。
陈治国表示,养牛分两种合作类型。与农户合作方面,土牧尔台镇有192户贫困户参加该项目。第一批引进的安格斯母肉牛单价为15500元,贫困户自筹5000元,其余均由扶贫资金买单。结合安格斯肉牛最佳效益期,农户与火山犇合作8年,由企业代养肉牛,从合作日起,前2年公司每年支付每头牛1500元分红资金,后6年每年支付每头牛1800元分红资金。与村委会合作方面,大西村村委会整合产业发展资金购买100头牛作为集体资产入股,每头牛与农户享受相同分红政策,作为集体经济收益。合作期满后,火山犇交还参加项目农户和大西村村委会相同数量月龄、体重相当于最初接手时的安格斯母肉牛。
记者在养殖场看到,牛栏中数百头又黑又壮的安格斯母牛在冬日晴空下悠然自得。火山犇负责人孙岐告诉记者,安格斯牛的耐寒特性有利于其在乌兰察布生长繁衍,养殖场里的母牛从澳大利亚引进以来平均已增重一倍。
“去年7月18日,第一批牛进场。目前院里有310头牛。”孙岐解释说,代养肉牛的原因是集中机械化饲养才能保证后续牛犊品质,而且参加项目的贫困户合作期内每年可获益1500元至1800元。
不仅如此,陈治国称,老百姓虽不在家养牛,却仍能参与到养牛产业链中,即提供饲料。乌兰察布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本地特色作物裸燕麦,其秸秆可当饲料,而以前村民对裸燕麦秸秆的利用率很低。经银保监会对接,火山犇向贫困户下发饲草种植订单,裸燕麦由察右中旗扶贫龙头企业阴山优麦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秸秆则卖给火山犇,每亩可收入300元至500元。
据倪龙分析,养牛项目助推脱贫前景很好。大西村村委会有100头牛参加项目,每年可获益15万至18万元,这将用于村里公共事业支出和向45户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红,每户每年可得1000元。养殖场能提供10个就业岗位,每月可稳定收入2500元至3500元,保证10个家庭脱贫致富。再加上贫困户种植裸燕麦等饲草的收入,土牧尔台镇已有193户农户年收入共增加29万元。
这就是文章开头三位大西村村民为养牛项目点赞的原因。记者从他们喜上眉梢的表情中看到了对今后小康生活的向往。其中一位村民说,去年12月份在村委会会议室,参加项目的农户们都领到了各自1500元现金分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保监会牵头下,金融机构也积极助力乌兰察布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土牧尔台镇为例,平安寿险为大西村肉牛繁育养殖项目捐赠总保额478.95万元的养殖保险,由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提供承保理赔服务,从而保证扶贫项目顺利进行,贫困户精准脱贫。
“项目区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当地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不仅有助于支持扶贫事业,还能保障食品安全,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倪龙表示。
陈治国说,通过火山犇和阴山优麦的共同带动,2019年养牛项目效果是很好的。2020年准备继续扩大,带动更多村民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