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擦亮“匠心暖护”优质护理服务品牌,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促使责任护士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理专科技术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晚,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举办“第三期最佳护理实践案例分享讨论会”。
护理部主任林兴凤及部分资深护士长担任点评专家,并邀请神经重症科副主任来超、手外科副主任曹松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红霞、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娟等四个汇报病例科室的主管医师作为点评嘉宾。护理部副主任董红主持会议。
重症医学科病区分享了《一例简易负压伤口治疗患者的个案护理》,该案例中患者系剖宫产后刀口大量渗液,初期采用普通纱布棉垫覆盖包扎刀口的方法,但换药频繁易造成伤口的反复暴露,增加感染的几率,并且不能准确估计刀口渗液量,通过循证后采取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对刀口覆盖包扎,虽然换药效果较前有所改善,但换药成本较高,患者负担加重,针对此护理难点,责任护士再次循证,查阅大量文献,决定为患者选择简易负压伤口引流的方法进行伤口护理,此方法可以使伤口处肉芽组织快速形成,减少局部组织水肿,同时避免了反复换药造成的疼痛、感染,为患者治疗的同时也节约了就医成本。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神经重症科病区分享了《一例气管插管气囊充气线漏气的个案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后呼吸机频繁报警,持续显示管路泄露,护士逐一排查原因,发现气囊充气线存在漏气,护理团队首先进行了应急处置,避免气体持续泄漏,同时也展开了思索和循证,查询大量文献,最终选定使用采血针橡胶软管对气囊漏气处包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病区通过案例增强了责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及应急处理能力,保证了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带来的《一例电极片导致接触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案例分享,患者因病情危重需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导联电极片持续黏贴于皮肤,造成接触性皮炎。责任护士通过循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发现一次性电极片中所含的化学及黏胶物质长期接触皮肤造成皮肤炎症,通过科室讨论及咨询专家意见,最终改良了电极片,使用水胶体敷料替换电极片背胶部分,不仅能准确、持续、稳定的传导心电监护数据,还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皮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电极片的应用是临床中普遍使用的材料,而持续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始终困扰着部分患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大大降低了患者舒适度,并且易产生皮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通过细致的临床工作发现问题,运用循证的手段对细节的改进与创新,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优质护理服务。
手外科/足踝外科病区分享了《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在局部皮肤温度测量方面的护理实践》,以一右手拇指完全离断伤行拇指再植手术为例,传统测量再植体局部皮肤温度,医护人员均使用手感觉触摸的方法,此种方法为观察者主观感知,可能出现医护双方对再植体皮肤温度的判断存在差异。如何将主观感知转换为更具说服力的客观依据,责任护士针对此问题查询文献与循证,发现非接触式体温计利用红外线接收原理可以直接客观地实现局部皮肤温度的测量。对此,曹松华副主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断指再植手术、皮瓣移植等手术术后皮温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护理团队术后护理的重点,若发生血管危象,时间是争分夺秒的宝贵,快速准确地判断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石,对于护理团队的用心用脑做事,他表示非常钦佩和感谢。
本次分享的4例最佳护理实践案例为全院58个案例中筛选而出,采用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分享。在场的医疗及护理专家对每个案例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给出了专业性的点评和合理化的建议。到场参会的责任护士也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利用这次机会各专业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也为医护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来超代表医疗专家在总结发言中谈到,通过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创新的分享,看到了护理队伍的创新性思维及踏实进取的优秀品质;并表示自己在本次分享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临床工作中,距离患者最近的是护士,最易发现问题的也是护士,护理姐妹们能够注重归纳及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真正体现我们护理学科的高度;最后他表示医护的合作不仅仅是临床工作中的合作,也包括在科研中的合作,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合力共赢,聚力发展,才能共同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林兴凤表示,分享案例充分展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专科学术水平。随着医院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护理人员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拓宽护理创新思路,不断提升临床护理循证意识,不断融合医疗护理服务,进一步擦亮我院“匠心暖护”的护理服务品牌,为我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护理力量。
本次讨论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主会场设在文会学堂,病区护士长组织在指定分会场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观看。40余个分会场同步直播,共700余人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