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樱花
说起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你会想到什么?是崇拜还是嗤之以鼻?
你马上会想到日本车,还是日本料理?甚至是日本产的马桶盖?
被神化了的日本制造真的有那么值得你信任吗?
今天,我就此话题做一下探讨!
首先,想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工匠精神”一词的出处吗?
也许你不会信,其实“工匠精神”一词的提出,和日本没有半毛钱关系,首提者是被誉为中国精造之父,一位叫聂圣哲的中国人提出来的。
聂圣哲
那“工匠精神”这几个字怎么和日本扯上关系的呢?
2013年,日本横滨有一家木工作坊,作坊的主人秋山利辉写了一本关于“培养木工匠人心得”的书,没想到成了当年的畅销书。2015年该书被译成中文,此书被命名《匠人精神》。
实际上,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是中国人总结提炼并冠名的。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一词和日本之间最早产生联系的渊源。
简单地说,日本工匠精神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不得不说,在日本,阶层固化问题一直很严重,出身好前途一片光明,出身不好,大概率只能在低层挣扎。
先看日本的精英阶层,日本内阁大臣成员的三分之二为世袭议员,日本政治圈门派林立,这一块犹如铁板一块,外人别想插足,简直油泼不进。
再说普通的日本人,从出生阶级已经被固化,终身雇佣制,让大多数人所从事的职业,在幼年时期已被确定,子承父业的比比皆是。
在日本,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甚至一个家族从事一门手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职业相对固化,导致日本社会缺乏上升空间,普遍缺少创新活力,想出人头地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无论你喜欢与否,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无论你是木匠、铁匠还是厨师,达到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后,工艺的内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日本月饼
也就是说,有些传统行业创新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他们也只能在行业内自相残杀,专注于对产品细节精心打磨,精雕细刻,以便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乎,所谓的匠人精神出现了。
另外,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少人多,矿产资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生产出的产品又极度依赖出口。
根据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金属机构统计数据,日本消费矿产资源中99.68%的石油、97.56%的天然气、99.35%的煤炭、80.8的木材以及全部的铁矿石、铜、铝依赖海外进口。
资源的稀缺,不允许日本人搞过度开发、肆意浪费原材料,反倒逼日本人必须在产品的精细化、精致化,提高商品附加值上下功夫。
屋顶菜园
小结一下:日本人的世袭制和职业的相对固化,造成行业内部的内卷化,加之国内资源的极度匮乏,造成日本工匠不得不在产品极致化和工艺复杂化上不断吹毛求疵。
其实这也是日本匠人们在职业被固化和资源匮乏下的无奈选择,说白了,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日本人天生有之,而在“内忧外患”下的无奈选择。
什么叫内卷?通俗地说,就是“低水平的复杂化”,其实就是通过对产品的超量服务,来提升商品附加值的方式在做营销而已。
拿日本刀来说,自古以来作为武器的同时,以其优美的造型著称,在外形装饰之外,刀体本身展现出艺术感。
日本刀
消费者买到的不仅仅是一把刀,它更像一个工艺品。所谓的匠人精神,在行业竞争和内卷化下,充分表现了出来。
同样,日本折扇已经不是传统的纳凉工具,而是一把极具美感的装饰品或工艺品。
这种营销方式,迷惑了人傻钱多的很多人,比如和纸,和服,和铁,甚至日本料理和神户和牛,都以精致和高格调为卖点,价格贵的离谱,但从来不缺少消费者。
比如,70张规格 135*70cm的日本纯手工手和纸,要价1800元人民币。
再比如,传说天天听音乐,喝矿泉水,享受散步按摩和泡温泉水的神户和牛,牛肉卖出了黄金价,用和牛做成的牛排,你吃一小口牛肉,基本上一张大团结就没了。而刚出生的小和牛能卖到8万元人民币。
神户和牛
在日本就是这样,同样的商品被他们精细化开发,并赋予高格调的文化包装,再加之过度宣传和饥饿营销,价值翻几倍、甚至几十倍。
问题来了,明知日本货很贵,为什么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呢?
其实,有些人是被所谓精致高雅和情怀所迷惑,有的是对日本文化的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
顾衡老师曾经这样描述过日本人的精致:“六个纳豆,必须放在烟熏色的方碟里;半个泡姜切成薄片,必须放在酱油色的菱形碟子里;最后,必须得用奶白色的椭圆小楪上一盘海带丝……”。
日本料理
再比如,“在日本上层阶级喝龙井,有的动用70件泡茶器具,耗费600道手续,才泡出龙眼大的一小杯茶水……”,繁琐程度令人咋舌!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日本这些表面文章,确实够唬人的,十八个碟子摆了一桌,花花绿绿得很是好看。每个碟子里只有那一丢丢的食物,摆放精致而花样百出,感觉好逼格啊,而众人恰恰忘记了自己是来吃饭的。
这种故弄玄虚、故作高雅的花招,确实蒙骗了很多人。
为了追求所谓的高雅,有些人愿意出更多的钱,来找到这种所谓的上流阶层的感觉。深刻剖析,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迷恋,甚至是文化迷信。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巨轮无法阻挡。所谓的被神化的日本制造和工匠精神也必将不复存在。
2010年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年,中国GDP总量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自此,中国经济一骑绝尘而去,留下小日本也只能独自望天兴叹了。
2022年一季度日本GDP总量11601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大陆的27.27%。
究其原因,过去30年,日本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低增长和低通胀并存。
上世纪90年代,日本GDP已经达到5万亿美元,结果到2021年,日本GDP还是5万亿美元上下,单从经济规模来看,日本这30年等同于发展了个“寂寞”。
海啸后景象
中国超日本是趋势,更是必然。
日本经济就好像躺平了一样,就是升不上去,现在反而有点要“降下来”的意思。
今年以来,日元汇率对美元贬值已经超过10%,以美元计价,日本全年GDP可能朝着4万亿美元方向而去了。
在这种大形势下,日本制造和工匠精神正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日本过去享誉世界的品牌,大多也没落了。松下、东芝、夏普、三洋、日立等众多品牌,有的一蹶不振,有的慢慢销声匿迹了,可能这种趋势仍要持续下去,大概率这也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这些年日本不论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还是从建筑业再到金融业,日本企业频发造假事故,日本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禁让人感叹,日本制造界神话已荡然无存。
2015年,日本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被爆存在数据操控和纂改问题,10年间超百人死伤,被人戏称为“死亡气囊”。
2017年,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检验数据,以次充好供应客户,造假长达十年。
神户制钢
日本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近年来更是此起彼伏。
如日本建筑商三井不动产的“楼歪歪”事件,东洋橡胶公司篡改性能数据丑闻,东芝虚报利润丑闻,三菱汽车更是被爆出长达三十年伪造油耗数据。
不仅日本制造业如此,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化工也被查出,近500种药物中有80%都有造假记录,造假行为长达40年。
高山市一家养殖企业,被爆出5年来,一直将从中国进口的鳗鱼,伪造成日本爱知县产的鳗鱼进行批发销售,赚取巨额利润。
日企造假摧毁了日本“制造神话”,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如今深陷信任危机泥潭,日本所奉行的所谓“工匠精神”已成昨日黄花。
看到这里,那些盲目崇拜日本制造、跪拜日本工匠精神的人,是不是要被打脸了?
福岛核废水
日本制造口碑崩盘背后,是日本制造业的整体衰落。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在1991年至2000年陷入极度低迷的状态。
从1991年到2020年,30年的时间,日本的国民财富蒸发了约9.3万亿美元。日本人均GDP从高居世界第3,已经下滑至22位。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亦见端倪。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如今,以货真价实和精益求精闯荡世界的“日本制造”,含金量已大打折扣,因造假事件频发日本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日本制造业的辉煌也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