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种农忙季节。然而,笔者在看到农民已经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采取雇工、机械化春播方式种好地的基础上,眼界进一步开阔,观念进一步更新,思想进一步解放,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致富手段进一步拓宽。眼光不仅仅盯在了土地上,而是纷纷从事建筑、养殖、贩运、经商等行当,在多元化渠道中实现增收梦想,农民的致富眼光必须跳出了“垄沟”。
(一)打工挣工资
20多岁的小刘家里总共有30 亩地,五·一前就把田种完了,现已到镇上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在那里不但每天中午有饭吃,而且还能每天挣200元钱。
将富余劳动力输出去,在赚票子的同时,换脑子、学技术。走出垄沟进入“工薪阶层”的行列,让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二)走农牧结合路子
春哥是养羊大户,他指着院舍里600多只羊说:“为了养羊,我每年多种一些青贮玉米,省时省力,还能解决羊饲草料问题,现在50多亩地用四轮车一天种完 ,余下的时间就是照顾好我这些羊。
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为养而种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禁牧舍饲,大农业由以种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型,“为养而种”理念深入人心。
(三)当经纪人赚钱
李军是较有名气的农村经纪人。他把地里的活全交给了媳妇,自己每天出去贩运生猪,一天能挣200--500元钱。
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商。由于这些客商初来乍到,对货源分布不熟悉,因此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民,就把握这一机遇,从中穿针引线,主动找客商联系,利用自己熟悉当地情况这一优势,充当起了“红娘”。有差价时就活跃周边村屯贩运生意,联系收购当地的农畜产品。
(四)有手艺做小老板
宫坤汽车修理部业务繁忙,平均每天接20多单活。10年前,宫坤初中毕业后到省城学了汽修手艺,返乡后在街面上支起了汽修摊。由于手艺好、待人热情,短短几年,他的固定资产就达到了500多万元,今年他又扩建了一个洗车行。问及他的那份土地,他笑笑说,自己早已承包了给别人。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营业户,从业人员和雇工人员增多。而他们当中85%以上的人都是当地的农民。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