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昌都5月28日电(记者 吉翔)雪域高原,圣洁昌都。独特的气候,也孕育了丰富有特色的资源。27日,记者来到贡觉县相皮乡桑珠荣玛中村参访,看资源如何“变现”,助力精准扶贫。
据了解,近年来,桑珠荣玛中村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整合各类特色资源,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打造民族手工艺产业,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
据桑珠荣玛中村驻村干部明娟介绍,该村目前共有康桑珠、利众、堤无玛以及康勒乔四家合作社。
图为记者参观康桑珠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 吉翔 摄
“绿色原生态,健康纯天然。”康桑珠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秉承传统与现代结合,主要生产芫根茶、人参果、酥油、牦牛骨粉等19种绿色产品,年利润达80多万元。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员工都为建档立卡户,每人每月可拿到工资1500元。
走进利众藏药藏香加工厂,一股浓浓的药味扑鼻而来。厂区并不大,但是这里能生产53种藏药、6种藏香,年销售额达70余万元,吸纳众多建档立卡贫困就业。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每个月也有1500元工资收入。
在康勒乔合作社的门口,藏、汉标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异常醒目。在这个小院里,7名工人正在加工藏式木箱、香包等产品以及精美的藏式服装、马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手工艺产品。据了解,截止目前,合作社销售额度达150余万元,纯利润达60余万元。合作社积极响应扶贫政策,在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工人,并每月按工发放3000元工资。 唐卡,是西藏的卷轴画,具有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助推扶贫方面,也发挥了其价值。在堤无玛艺术传承中心,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由唐卡非遗传承人西绕尼玛创立,主要从事唐卡的绘制、矿物质颜料制作及新式藏香的研发。记者了解到,出生在当地的西绕尼玛,积极返乡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带领年轻人绘制唐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确定提高贫困户年收入不少于6000元。
图为利众藏药藏香加工厂产品展柜 吉翔 摄
在采访中,明娟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兴建的两层建筑告诉记者,这是贡觉县桑珠荣民族手工艺示范项目,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项目内容包括芫根人参果、藏药藏香、唐卡制作等加工生产及展览销售,未来村中四家合作社将集中到一起,使得相关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集为一体。
在康勒乔合作社里,一名工人正在缝纫手工艺品 吉翔 摄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要摆脱“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主动才能真脱贫,脱真贫,改变思想主要靠教育。记者在走访中也留意到该村一块特殊的展板,这是一份光荣榜,是该村今年考上大学14人的详情。
据介绍,这是通过多年来不断反复的宣传引导的结果。当地农牧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曾经的“送子女上学不如在家放牛”的思想已经消除,很多家长不仅主动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还渴望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