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片

棕树村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距龙凤场镇15公里,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棕树村有居民615户147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303人,全村耕地1190亩,现已流转870亩,流转率达73.1%。

2019年,棕树村全村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棕树村先后荣获“市级四好村”“市级文明村”等殊荣。

大事记

●2014年,棕树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4年以来,棕树村加速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棕陈种植家庭农场规模逐步扩大,由2013年的1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30亩。

●2016年,棕树村引进川宏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规模发展田藕、柑橘种植以及小龙虾养殖。

●2017年,棕树村引进万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发展核桃、柑橘、葡萄、李子等种植。

●2019年,按照贫困村脱贫“一低五有”标准、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要求,棕树村顺利通过市、区脱贫验收,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脱贫致富经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棕树村:美丽新农村是这样炼成的

致富经养殖小龙虾_致富经养殖小龙虾_致富经养殖小龙虾

船山区龙凤镇棕树村村貌新产业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李四海/摄

蜿蜒的乡村水泥路直达农户家门口,白墙蓝瓦的易地搬迁新居扯人眼球,整治后的沟渠内流水潺潺,村民在产业基地内务工忙碌……10月19日上午,雨后初晴,船山区龙凤镇棕树村显得格外秀丽,一派村美业旺的新农村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昔日的棕树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棕树村村委会主任陈建坦言,脱贫攻坚战略的加速实施,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山青水绿、产业兴旺的美丽和谐生态新农村。

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新村让人惊艳

如今的棕树村,水泥路直达村民家门口,农业灌溉设施覆盖全村,新建的村级卫生室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感恩广场上,乒乓球台旁,跃动着村民休闲锻炼的身影……

棕树村的美丽变化,村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明显改善,源自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实施。

陈建介绍,2019年,棕树村争取四川华润万通燃气公司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帮扶资金50万元,修建了感恩广场及文化室,配备图书2000余册,修建了农村电商网点,配置了相关设备,打通了村农产品外销最后100米。

同时,棕树村还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50万元,修缮了200米河道,整治沟渠3.5公里,新建村道路3.6公里、生产便道1.8公里,加宽道路2.7公里,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棕树村水泥硬化路实现组组通,里程达13.2公里;新挖塘堰7座,囤水田整治2处,有村卫生室2个,新建村文化室1个、文化院坝1处,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已完善,整村农网改造已完成,全村已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以及互联网全覆盖。全村危房改造54户102人,土坯房整治12户29人,易地搬迁户32户87人,复兴社区安置点20户54人,村安置点10户26人,分散自建2户7人。

目前,棕树村卫生室规模及设备设施配置、村医数量能满足在家农户医疗卫生需求;村内网络光纤已畅通,村文化阵地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美化了村容村貌,沟渠整治、堰塘修建让村里的流水也清亮了许多,乡村道路建设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村民熊珍秀说,脱贫攻坚为村里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棕树村真正实现了山青水绿,自己由衷地高兴。

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拓宽村民致富门路

在棕陈种植家庭农场白菜基地内,几位村民正忙着锄草。“每天能挣上50元钱,活路轻松,就近务工也能照顾家庭!”村民陈素琼介绍说,她在基地务工已有6年,每年利用农闲时候打工,一年能挣到5000余元工资。

2013年,在沿海打工的陈建响应回乡创业号召,在村里流转土地10余亩,成立棕陈种植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种植带动村民致富。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陈建逐步扩大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发展蔬菜、西瓜、特色柑橘种植,还搞起了小龙虾养殖。现在,棕陈种植家庭农场规模已达130余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效应逐步扩大。现在,土地流转金加务工支出,棕陈种植家庭农场每年的支出大约在2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这几年,村里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村民、村集体实现了‘双增收’。”陈建介绍,加速脱贫攻坚进程中,棕树村仔细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户确立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采取脱贫项目拉动、专合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脱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近年来,棕树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全村现已流转土地870亩,流转率达73.1%。村里先后引进万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川宏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棕陈党员示范项目基地,每年为棕树村群众带来5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收益,并为48名贫困户提供就近务工的就业机会,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不仅如此,棕树村还探索股权量化发展新模式,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通过股权量化,既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2019年,棕树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门路,为下步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谈及全村下步发展打算时,陈建这样介绍,言语间,他对棕树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百姓幸福事

棕树村“故事小院”

帮扶故事绘上墙党的恩情记心上

10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棕树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故事小院”四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白墙蓝瓦的扶贫新居,村民院落前飘动的国旗,红红的灯笼挂在屋檐下,水泥地面整洁平坦……几栋崭新的房子围成一个小院,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的某个小区。目光所及之处,几幅油彩画“跃然”于墙上,顿时让这个农村小院有了文化的气息。

“这幅图描绘的是去年国庆前夕,船山区纪委工作人员到棕树村给贫困户送国旗的场景。”棕树村村委会主任陈建对记者介绍。在“故事小院”的墙壁上,还有产业基地迎丰收、给贫困村民送棉被、扶贫干部到村民家宣讲政策、帮助村民抬条石等鲜活画面。“每当看到这些感人的画面,就想起各级干部对我们帮扶的点滴,更感谢党的扶贫政策给我们家带来的新变化。”村民张君德感慨地说。身处“故事小院”的村民,都是这一幅幅“故事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后,村民建议在墙上做些美化,记录棕树村的脱贫故事,图说老百姓的好日子。”船山区龙凤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收到村民建议后,镇村两级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脱贫帮扶故事,依据真实照片陆续进行墙面绘画。

“一幅画就是一个感人的帮扶故事,通过打造‘故事小院’,将帮扶故事绘制上墙,开展感恩教育,有效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陈建说。“这些图就是我们的生活场景,有我们的身影,看着亲切,更时刻牢记党的恩情。”张君德说,小院里的每幅画他来回看了好多遍,越看感触越深。

如今,“故事小院”的脱贫“故事绘”,不仅成了全村最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帮扶干部与老百姓携手奋进的脱贫纪实。

扶贫人物志

扶贫干部朱海英

用满身“泥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

致富经养殖小龙虾_致富经养殖小龙虾_致富经养殖小龙虾

船山区龙凤镇棕树村务工的农民。 李四海/摄

“唐大娘,我来看下你们。天气转凉,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衣服御寒。”10月19日,船山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朱海英再次来到船山区龙凤镇棕树村1组贫困户唐坤群的家里,这次她为唐大娘带来了核桃奶和御寒冬衣。

“每次来都带东西,其实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在唐大娘眼中,朱海英就如女儿一般关心她。唐大娘说,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她现在不仅如期脱了贫,还饲养了12只鸡、16只鸭,如今的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

2016年,朱海英开始分管船山区纪委机关扶贫帮扶工作。夹着本子带着笔,用眼看、用心听、用本记……在帮扶之初,朱海英在“精准”二字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数次奔赴机关干部所帮扶的龙凤镇棕树村、唐春村和寨子村了解村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访完了棕树村48户贫困户、唐春村32户贫困户以及寨子村6户贫困户。

在朱海英的协调助推下,2016年,船山区纪委监委共协调争取小农水建设资金80万元,用于沟渠清淤拓宽、增修便道等改造建设;协调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40万元,修建排洪渠和新挖塘堰等。2017年,协调项目资金20余万元,用于棕树村产业便道、组道路维护,以及囤水田修建整治。2018年,协调项目资金10万余元,用于村文化体育场所设施采购、村卫生室厕所修缮。2019年,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9万元,用于生活生产和项目产业便道修缮;拨付资金2万元用于村文化设施采购。2020年,朱海英再次协调完善体育设施,并拨付资金2万元用于村文化室设施设备采购。

4年多来,朱海英先后帮助协调争取各项资金589万元,盘活3家农业产业,帮助25名贫困户就近务工,帮助贫困户销售鸡鸭蛋、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5万余元。她改进工作方式,将纪委监委“上街入企进户听民声”大走访和主题党日活动开进贫困村,发放“廉心卡”,倾听民意诉求,组织村民免费义诊,开展吃瓜大赛、送国旗感党恩、打造“故事小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群众办实事80余件,用满身“泥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2020年,朱海英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人物访谈

集中一切精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专访船山区龙凤镇党委书记丁洋

目前,船山区龙凤镇共有1019户贫困户2339人,3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户脱贫、村退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龙凤镇是如何做到的?对此,记者采访了该镇党委书记丁洋。

“今年以来,我镇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整合镇村干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力量,实行‘3351’工作法,对照‘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丁洋介绍说,龙凤镇把脱贫迎省考、全面高质量脱贫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建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高质量脱贫攻坚专班负责制,落实“驻村领导+支部书记”的片区责任,“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的网格责任,“行业分管领导+中层站所长”的问题销号责任,动员一切干部,调动一切力量,集中一切精力,坚决高质量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丁洋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按照“户户、项项、人人”过关要求,龙凤镇逐户研判贫困户2020年收入情况,对特殊困难户,社会政策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全镇有就业意愿的905名贫困户实现全复工;探索“三变改革”“两分离、双量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上。

丁洋表示,下一步,龙凤镇还将严格按照各级迎检资料准备标准,充分运用镇脱贫攻坚精锐小组力量,组织各村(社区)逐户整理、驻村归档,并对镇村级资料进行交叉检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同时,要举一反三,提升脱贫质量,严格对照各级督查反馈问题,反复核查整改清零情况,保障问题销号彻底不反弹;针对各个问题,由挂片领导牵头,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开展举一反三自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项项达标、人人达标、户户达标。

记者手记

有一种付出叫坚守

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没有什么“朝九晚五”,而是“白加黑”“五加二”,他们最记挂的就是还有多少贫困户没摘帽,他们就是驻村扶贫干部。

在龙凤镇棕树村,记者碰到不少这样的扶贫干部,有的因为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一顿饭刚动筷子又放下跑去村里处理急事,有的因为忙得没空顾家而疏忽了家人,有的放弃了城里的舒适工作留在了山沟沟里……

扶贫干部与村两委深知“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4年以来,他们带领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以“将心比心”来“以心换心”,以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逐渐赢得了棕树村广大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感恩之心。村民张君德一句“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现在的日子才叫好日子”,让记者瞬间感受到扶贫干部为贫困户脱贫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作出的贡献有多大,村民的脱贫热情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从村内基础设施的改变,到村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棕树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随着泥土路变成水泥路、村内环境日益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彻底告别了从前的穷日子,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闲暇之余,村民们来到村内的广场上晒晒太阳、聊聊家常,尽情体验无比惬意的生活,他们的笑容是扶贫干部长期坚持的成果,向所有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人们致敬!

(全媒体记者 梁界波 梁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