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小龙虾_龙虾致富经_致富经小龙虾养殖技术

3月12日《遂宁日报》07版截图

【村名片】

射洪市天仙镇四乐村由原老岗磨村和书房村两个省级贫困村组成,是典型的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山高沟夹的“夹皮沟”村。全村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660户、人口1860人,耕地面积2602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337人均已脱贫。现有家庭农场5个(包含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青花椒种植和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青花椒种植大户2户、水果种植大户3户、优质粮油种植大户1户、家禽养殖大户3户。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共计80名贫困人口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2万元。

【大事记】

●2014年,老岗磨村、书房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7年,老岗磨村、书房村分别建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2017年,老岗磨村、书房村3个集中供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两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2017年,老岗磨村、书房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9年,老岗磨村、书房村正式合并为四乐村,同年全村最后15户贫困户宣告脱贫。

●2019年,四乐村引进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鹌鹑养殖。

●2020年,四乐村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龙虾致富经_致富经小龙虾_致富经小龙虾养殖技术

四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乡村振兴路】

3月5日,当记者来到天仙镇四乐村,只见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矗立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中,随处可见冒着新芽的青花椒树苗……

2019年,在新一轮的村建制调整改革中,老岗磨村和书房村正式合并为四乐村,而在2014年,这两个村都还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经市、镇、村各级相关部门帮扶和驻村干部带领广大村民不懈奋斗,贫穷已然成为历史,乡村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

看变化

搬出穷窝窝过上新生活

走进村民陈桂英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60寸液晶电视。在明亮的客厅中,空调、冰箱、音响一应俱全,彰显着这家人如今富足的生活。而5年前,陈桂英一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个时候还是住的土房子,早就破烂不堪了,一下雨就漏雨……”2017年一家人搬进了如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也正式告别了贫困生活。“现在住的房子非常结实,一出门就是水泥路,不但住得放心,出门也省心。”陈桂英介绍说。如今陈桂英一家,儿子在外打工,每年收入好几万,她独自在家照看着6亩地,还养了14头猪,一年的纯收入也有三四万元。

陈桂英的幸福际遇只是四乐村的一个缩影。2014年以来,四乐村以基础设施改善为抓手,大力实施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土坯房整治,累计投资1800万元,全村硬化、加宽、新建村组道路33.2公里,硬化道路延伸到了家家户户的院坝,入户率达到95%。31户贫困户101人住进了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进了崭新的安置房,过上了新的生活。全村累计修建起了4个集中供水站,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如今的四乐村,水电气、电视、宽带均已入户,村民们的生活已然和城市没有太大区别。

看产业

家门口打工实现就业脱贫

在四乐村第一书记任鹏看来,出现曾经的贫困现象,源于没有主导产业、没有带动项目、没有建设资金、没有经营主体。要摆脱村里的贫困状况,必须搞活产业。近年来,四乐村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不断探索“村集体+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各类产业。

在返乡创业村民何勇的青花椒园内,村民谢全书和刘光碧正在整理青花椒地。谢全书今年65岁,刘光碧今年60岁,对两位土生土长的农家老人来说,外出打工没有条件,而青花椒园里的农活,干起来可谓是相当拿手。“平时除草、施肥、收割都是我们来干,一天能挣个六七十元。”谢全书介绍,依靠在村里务工,一年能够收入七八千元,而自家的农活也不耽误,“平时自己养点鸡,喂下猪,一年在家挣个两万元还是没问题。”刘光碧介绍。

在何勇的青花椒园里,长期务工的村民还不少,最多时达到20多人,在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近年来,四乐村不断强化产业带动作用,先后引进了鹌鹑养殖、泥鳅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带动全村8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同时,产业发展也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2万元。正是在产业带动作用下,2020年,全村最后15户贫困户43人宣告脱贫,四乐村贫困户正式清零。

看增收

不断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除了产业带动不断拓宽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在四乐村两委看来,要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还必须不断增强村民们的自身造血功能。为此,四乐村将目标放在投入小、见效快、周期短的“五小”养殖上。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帮扶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四乐村大力向贫困户提供鸡苗补贴。“一只较大的鸡苗市场价格17元左右,帮扶单位和企业补贴12元,贫困户只要花5元钱就能购买一只鸡苗,饲养半年后,可以卖到上百元。”任鹏介绍,鸡苗补贴极大调动了贫困户参与养殖的积极性,也涌现出一批一次性饲养上百只的养殖大户。为了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镇村两级还不断拓宽养殖销售渠道,在任鹏的朋友圈,时常发布有农家跑山鸡的销售信息。“去年一年光我一个人就帮农户销售了600多只鸡。”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品质,天仙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站技术人员还对养殖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并选派农技人员到四乐村担任驻村干部,随叫随到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

“如今养殖大户收入十分可观。”任鹏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养殖户达到300余户,预计户均增收近2000元。

【百姓幸福事】

脱贫户税勇军

发展“五小”产业走上致富路

记者赶到税勇军家时,他正和妻子吉客尔石忙着给家禽喂食。见记者到来,两人迅速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出木栅栏,并热情地向大家打招呼。

记者看到,税勇军农场里的家禽又大又肥,农场也小有规模,不远处还种植了些花椒和蔬菜,家里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2014年税勇军家被纳入贫困户,一家人享受了一些帮扶政策。2016年,税勇军的母亲突然病重,父亲身体也出现异样,为了照顾两老,税勇军只得放弃在外的工作回到家中,几年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而遗憾的是,这一年父母都与世长辞。

2017年,村干部向税勇军递出了创业“点子”,希望他能靠自己发展“五小”产业。税勇军贷款买了9头牛,但因为缺乏养殖经验,9头牛并没有养肥,无奈之下他只得低价出售。拿着卖牛的钱,税勇军买来200只鸡,短短6个月,他便赚了2万余元。而这一年,税勇军一家也成功脱贫。

尝到了甜头,他又一鼓作气买了500只鸡苗细心饲养,随后又买了鹅、鸭、猪等家禽和家畜,并与妻子共同创办了家庭小农场。近两年,税勇军因养殖平均每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余元。有了基础,税勇军还承包了百余亩地种植了花椒和蔬菜,这也让税勇军一家的收入更加喜人。如今,靠着自己的勤奋,税勇军一家逐渐向小康生活靠拢,他说:“正是有了党的引领,才成就了如今的我,只要吃得苦,其实幸福并不遥远。”

致富经小龙虾养殖技术_龙虾致富经_致富经小龙虾

依靠家禽养殖,税勇军夫妇摆脱了昔日贫困的生活

【创业致富经】

返乡村民何勇

发展产业 带动村民致富

在射洪市天仙镇四乐村的一片土地上,村民何勇正和工人们忙着锄地。说起这片花椒地,何勇显得很是激动,称这块地就是他全部的希望,也是他最大的成就。

何勇是四乐村村民,因为他的勤劳肯干,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而对于村民的赞许,何勇却显得很谦虚,他说:“每一份成功都很艰辛,我只是坚持到了最后,谈不上杰出。”

几年前,何勇还在广州一家公司做管理,虽然在外受了不少苦,但凭着自己的努力也挣了些钱。

2019年,何勇回到了家乡,在一番实地走访后发现,村里有很多闲置的土地。“这些地能利用起来该多好!如果我来承包,该种些什么呢?”何勇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恰巧当地政府正好有扶持政策,鼓励村民种植花椒、玉米等作物。何勇便拿出了自己所有积蓄,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花椒和药材,随后又建起了鱼塘。

说干就干。有了土地,何勇招来了村上的贫困村民帮助自己搞产业,而他也没有闲着,每天都跟着工人一起下地干活。期间,他还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自己出资修了路,也通了电。“要想富,先修路,让客户进得来,让产品出得去。”2020年,何勇通过种植药材和办鱼塘,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不仅如此,因为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贫困村民增收,实现了双赢。“今年我还准备增加养殖项目,让产业更加全面,更好地促进四乐村的良好发展。”何勇说。

【人物访谈】

打造“梓江经济带”推动乡村振兴

——访射洪市天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兰明哲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天仙镇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将如何发力?日前,记者专访了天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兰明哲。

兰明哲介绍,近年来,天仙镇党委政府积极打造“梓江经济带”,制定“大园区,小业主”目标,因地制宜、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积极壮大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现全镇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吸纳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或技术等方式入股,实现户户入社户户增收;村集体通过专合社壮大集体产业,发展起香桂、榨菜、藤椒、蔬菜、药材、优质粮油等种植项目以及牛、羊、猪、跑山鸡、小龙虾等养殖项目,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区域布局日趋明显,“一镇一色、一村一品”日渐凸显;特色水产养殖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全镇现有伯雅苑民宿山庄、天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个产业。依托梓江河畔有利的水利资源,形成以窑坝村的渔业优势为核心,发展民宿、观光垂钓、农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为辅的绿色农业产业带,坚持“传统”“长短”产业相结合。同时,天仙镇坚持鼓励村民继续发展传统产业,夯实农业大镇基础,先后发展榨菜种植2000余亩、油菜5000余亩、红苕8000余亩。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兰明哲表示,下一步天仙镇党委政府还将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脱贫户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按照“缺啥补啥”原则,补齐短板,查摆和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各类矛盾,防范返贫风险。同时,立足优势做文章,继续打造“梓江经济带”,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结合“一村一品”“两路一带”打造产业发展链,规划实施旅游观光产业3000亩,同步带动射盐路、金蓬路、梓江沿线村落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搞好特色养殖、农业示范带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巩固提升榨菜和手工粉条等传统优势产业。

【记者手记】

两村携手合并

打造幸福新村

在合村并组村建制调整中,强强联手、以强带弱的并不鲜见,然而类似于四乐村这种,两个贫困村合并的却鲜有发生。“弱弱联手”的四乐村却摆脱了“穷上加穷”的窘境,一跃成为如今的富裕村、幸福村。

从2014年两村被纳入省级贫困村,到2020年四乐村接受并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百姓生活日趋富足,其背后是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奋力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是在求真务实脱贫攻坚中付出的汗水和艰辛。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已经结束的脱贫攻坚,还是如今的乡村振兴,首要前提都是树立坚定的信念,并将这个信念转化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动能,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干好每一样具体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吕苗 文/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