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小艳 通讯员 王家专
“泥鳅刚买来时不足一节指关节长,4个月就长到了10多厘米长。”11月20日上午,在澄迈县加乐镇德润村的泥鳅养殖试验基地,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民一边带领海南日报记者观赏满池塘活蹦乱跳的泥鳅,一边高兴地介绍,最近,这批泥鳅在澄迈县举办的各类爱心扶贫集市上成为“抢手货”,广受消费者青睐。
德润村下辖8个自然村,有农户462户共2282人。村民以种植槟榔、橡胶等热带传统经济作物为主,因为经济效益不佳,村内许多土地成为撂荒地。
“农民富不富,关键要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村集体经济就是产业的‘领头羊’。”德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杨民说,今年2月,乡村振兴工作队入村了解情况之后,决定另改思路,不再以发展传统产业为主,而是尝试帮助德润村发展特色产业来壮大集体经济。
德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挨家挨户走访、搜集村情民意和产业项目筛选,最终把目标瞄准泥鳅养殖产业。“泥鳅含有蛋白质、钙、铁、磷等十几种营养成分,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杨民介绍,泥鳅养殖技术简单,也适宜在海南生长。
“刚开始,村民们思想一下子转变不过来,不支持养泥鳅,怕有风险,不愿意出租鱼塘给村委会。”德润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武说,为取得村民支持,他发动各村村民小组组长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与乡村振兴工作队商议,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村干部带头养殖泥鳅,合作社中16户贫困户享受年底分红。其中,5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参与项目建设、鱼塘打理,获得劳动收入。最终德润村安常坡村民小组将村内的2个鱼塘出租给了德润村委会。
6月初,杨民等人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万亩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实地考察,并现场学习泥鳅养殖、疫情预防等相关技术。与此同时,德润村委会利用政府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20万元补贴资金,对鱼塘进行清淤、消毒、投放水草等。不出1个月,200万尾泥鳅被投放到清理好的水塘中。
除了每天安排一个农户专门饲养泥鳅,德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们还轮流巡逻,“水面有残余饲料,需要减少投料”“中午阳光太强烈,则不要投食,避免泥鳅游出水面晒伤”……德润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武说,大家轮流养殖泥鳅,总结出了一条条经验,都成了“土专家”。
为了打开泥鳅销路,德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建立微信群,发动亲朋好友购买泥鳅,并前往澄迈金江镇、加乐镇各餐饮店推销。泥鳅上市不到一个月,销量达1000多斤,获益3万余元。看到效益可观,不少村民自发帮忙管理鱼塘,学习泥鳅养殖技术。
“等这批泥鳅全部上市,开拓出市场后,我们将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养殖泥鳅。”杨民说,尤其是要把村内的闲余劳动力和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出处: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