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
分享人:李庭(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16级本科生)
分享人简介:曾利用大二结束的假期,前往台湾清华大学进行学习交流
时间:10月18日14:00-16:30
地点:汇文1-206
【概述】
一、名额申请
李庭学姐从2018年3月开始做为期4个月的准备,同年7月争取到名额。全校只有五个名额,竞争非常大。关于申请流程,首先要在学校官网了解相关信息,根据导师们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的交流专业,再向学院报名。由学院领导及教师负责面试,主要考察专业成绩以及英语能力,还有个人的综合素质。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是最紧张的,李庭学姐先在官网获得了所选导师的邮箱,利用了几天的时间研读所选导师的文献,整理了粗略框架和自己的研修计划,将之发给所选导师,主动与老师沟通,询问老师意愿。虽然过程艰辛,学姐认为这些亲身经历都很有意义,并鼓励我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做有意义的事。
二、学校和导师
台湾清华大学又叫国立清华大学,原建于中国大陆北京,下设很多专业。
交流期间,李庭学姐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以及来自不同大陆地区优秀学校的同学,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潜在的提升。让学姐感动的是,到达当天,细心周到的校方负责人就把提前准备好的学生卡和整理好所有的日程的小册子交给前来交流的学生们,让他们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更加明确。
学姐选到的导师是朱思颖老师,她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特殊教育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应用行为分析、学前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多元文化回应教学与教师技能、亲师合作与家庭支持等。
三、主要印象
1.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与老师交流沟通,行前沟通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你并为你安排合适的计划,行中沟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行后沟通是反馈的最好的方式,总之,学会沟通百利无害。
2.多元文化回应教学与教师效能,它的提出源于美国的黑人与白人文化,也适用于云南的多民族文化,特别是不利文化——即我们说所的低收入,隔代教养(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
【台湾特教体系之所见】
一、(学前)特教教育体系
1.融合教育:轻度
2.早期疗育机构(早期干预):稍重
3.在家的教育(送教上门):程度不一(存在家庭、地理等原因)
在这三个部分中,它们是相互流动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存在支援体系。即学生具体在哪一个体系是由他个人的程度改变以及家庭等原因改变而决定的。例如,学生在早期疗育机构一年或两年后做评估,如达到标准则转接到融合教育环境;但如果学生在转到融合教育环境之后应激性强或再次评估不能达到标准,则转回早期疗育机构。
二、融合教育(以阳光幼儿园为例)
阳光幼儿园是一所融合学校,它同时也是一所非盈利幼儿园(non-profit),做到了零拒绝、家庭可承担,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它既不是私立的(非盈利),也不是公立的(公立学校虽然属于非盈利学校,但是不能做到零拒绝),双重不利的学生只能来到这里学习。
学校的环境和建筑保留着原始古老的样子,教室的学习区分成了许多区块,这被称作角落教学,它可以根据季节、民族、课程进程等动态变换。墙上会有大量规则图画,即采用视觉提示来让同学们理解规则和遵守学习秩序,有时候还可以作为老师的通知传递给每一个人。
学校的支援体系包括:一是早疗机构支援人员,负责筛查、鉴定(通过支援人员观察学生上课表现,老师的反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信息收集而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筛查与鉴定);二是特教中心支援,负责筛查、鉴定、家长及教师支援(教师通常为普校教师);三是特教支援教师,偏向康复,干预及教学。各类支援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及沟通。
学校特教中心的教材很多,教具丰富(结合游戏、大富翁、情绪管理、寓言故事等),传递融合概念),对于评估工具是保密的。
三、早期疗育机构(非全托)
以心路基金会为例 :
1.注意消毒和辅具帮助
2.教学方式:主题教学+学习区教学
3.教学过程:重视感知觉、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
4.教学活动设计:包括社区适应、游戏活动(例如通过“大风吹”来传递融合概念)
5.感统训练室、感官教室
6.心路“幸福+”工场:提高自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
总的来说,台湾方面更注重实践,而我校更偏理论。台湾方面毕业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他们通过考察教育实习等技术来获得教师资格证。
张晓燕老师的总结
分享会最后,张晓燕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大学时光,外出考察)告诉同学们,在我们对自己未来迷茫的时候,要学会把握机会,要相信自己,形成专业自信。当我们知道得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越爱。特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从排斥到漠然再到接纳最后深感自豪的一个专业,她相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感谢张子璇、杨丽兰同学的整理和现场拍照,感谢邓大伟同学的组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