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激你的点击。本人不才,以初试(429分,政治78,英语80,专业课一132,专业课二139)+总分(874.6分)第二名的成绩侥幸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专硕拟录取。以交流分享的初衷,写下此贴,和各位考研前辈、师弟师妹共享心得体会(第一次写,不喜勿喷哈)。

构思了很久,想以不一样的形式叙述我的考研经历,一方面是想在经验帖中添加进新的元素,另一方面也是深有体会,浏览考研经验贴就是为了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若千篇一律,岂不浪费时间。

所以,我的文章架构打算分为四个部分。如果大家只想了解时间安排方面的,请直接下拉底部。

一、 考研是场信息战

在备考期间,看了不少经验帖,鲜有前辈会提及这一点。但私以为,这一点是考验阶段最为重要。原因在于,第一,在知识方面,学校公布了参考书目,大家都会看,那么得高分的关键在于你比别人在参考书目的基础上表现得更好,向阅卷老师展示更高水平,所以你需要掌握更多;第二,在资料方面,怎么样在最短时间获取最有价值的资料,就是考验自己资料搜集能力,这些资料包括知识性资料,如某某理论等等;技巧性资料,如答题模板等;信息性资料,如历年真题,备考技巧等;第三,了解老师希望培养的是什么类型的学生,知己知彼,如此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为此,我做的工作有:

1、去年复试结束后,我马上联系一位研究生师姐,向她咨询了专业课每个科目要考察哪些能力,考试重点在哪里,考试难度如何,试题类型会从哪些角度考察,每道题需要写多少,参考书目有哪些,是否需要看其他书等等。

顺便提一下,参考书目的话,去年的经验帖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并且很难再超越,还不了解的可移步去年经验帖:。值得一提,这一论坛是真的很好用。

个人经验来说,把官网上公布的参考书目读完,消化完已经足够了,若实在希望我从个人经历中推荐额外要看的书,《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体验》,《大数据时代》。

书不在看多少,在如何灵活运用。

2、知道了信息后,我利用三天的时间,把基础需要搜集的资料都找齐了,当然在考验过程中资料是不断补充的。我为什么不建议多看书,上面已经提到,考研就要在最短时间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看完一遍书,忘了70%-80%,还得重新看,没必要。因此,我用别的方法补齐了少看书的短板。

(1)搜集和参考书目有关的读书笔记,然后综合自己第一次看书所做的笔记,这当然要花费一定心力,但与一遍遍低效率看书相比,是值得的。

(2)搜集和参考书目有关的书的其他读书笔记,比如《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其他相关读书笔记就很多了,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讲义、风笑天社会学方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学习笔记等等。

3、相比前面两点,这一点虽然不是很重要,但却是应该最先做的——研究该专业就业优势、考研趋势、分数线趋势。

(1)就业优势。谈及大数据就业优势的文章已经多如牛毛,大家也知道大数据已经是个热门专业,在此不赘述。

(2)考验趋势。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是2018年新开的专硕方向,第一年只招录5人,第二年招录8人,由于学校发展潜力和专业热门优势,未来有扩招趋势(个人猜测,以20考研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但报考趋势的增加却是显著的。据小道消息称(是复试期间与其他同学交流所得),2019考研报考传设院人数比往年翻了一倍,而专硕就有800人报考。有理由预测,2020考研,竞争将更激烈。

(3)分数线趋势。我得知初试成绩时也被惊呆了,429分,是我未曾想到过的分数。从学院公布的复试名单也发现,大数据传播专硕的初试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了很多。个人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专业初生,出题思路与去年一致。而想要考取高分的考生,无疑会将真题研究透彻,所以分数才会如此之高。这恰好说明了研究真题的重要性。从复试的经验来看,今年复试比去年更难,问的问题更灵活更专业更细节(详情见后文),有理由猜测,2020考研题目难度会加深,出题角度更灵活,因而更考察学习能力和复习质量。

4、组建学习小组

考研还能组学习小组?是的。我邀请了三位同是考新传方向但不同学校的同学一起泡图书馆(至于为什么这样,一方面信息可以互补,另一方面避免考同一所学校的互相勾心斗角),第二大好处在于,有人督促你学习,还能占座。

但是,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你有的未必别人有,别人懂的未必你也懂,取长补短。具体来说,中山大学新传专硕相比其他学校来说,没有很完善的考研辅导体系,第一次考研的人一般很难知道从哪些方向入手答题。于是,我参考了其他学校新传考研资料的书籍,将里面的一些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笔记,创造性地形成系统的框架(毕竟中大考察的方向不一样),并且确实在实战(初试+复试)中效果显著。

二、 学习经验

(一) 参考书只是入门,重在知识扩展

我在备考前,也是一名学术小白,看着18年真题的卷子犹如看天书一般,并且只能论述一二。所以,假如你确定考研,请不要害怕困难,因为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当初都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当你经过复习后,不管考试题目你会不会,你都能“扯出一张半张纸出来”。

那么,怎么样“扯”呢?光靠参考书是很难的,因为你会发现书上的内容很零碎。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前文已述及这一问题的其中一种答案:从其他学校的参考书上找答案,多和同学交流沟通——这充分体现了学习小组的重要性。切不可把考研当成一个人的战争。

其次,阅读学院老师的论文。之前有的建议扒五年内的论文,但个人只看了三年内的。从老师的论文中不仅了解他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更重要的是拎出知识点和框架,研究他是怎么总结知识点的,以及这些知识点怎么用——可以用于哪些问题的分析等等。

接着,多关注一些新传类的公众号,如拖鞋哥新传考研、觅游新传考研、传播学考研必读等等(以上公众号没有先后顺序),从这些公众号中补充自己的笔记。

(二) 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既能让你回忆有关知识点,还能给帮助你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考试时尽可能地有逻辑地发散出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构建整个知识点的框架。在后文,可以从我的时间安排上体会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三) 知识运用

传设院大数据传播专硕,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去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因此,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即能够通过运用某个理论,分析某个问题,以推导出某个结论。因而,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培养自己运用理论解释事件的能力。这一点,在答题时十分有帮助。

(四) 研究真题

尽管目前只有两年的真题(2019考研的真题,预计在五六月份在中山大学研究生官网上发布),但依旧很有研究的价值。这是因为,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边复习,边想象依据这份试卷,如果换做我出题,会怎么考,考什么。在题目中,你必须了解到以下四件事情:

(1) 有哪些类型的题目,占比多少?

(2) 在这些类型大题下的各道题目,它们的规律是什么?出题都有什么特点?

(3) 老师希望能从这份题中,了解学生的哪些能力?

(4) 假如同样的思维出题,下一份题目他将会考察什么?

以本人经历而言,在每次研究中你能这么考虑,你很有可能就能猜中真题。事实上,在我12月月初给自己制作的预测卷中,两份专业课试卷仅有四道题和2019初试有出入——这或许是我能拿400+高分的原因之一。

三、 初试备考

接下来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或许是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一)备考的各阶段

3月-6月,我把所有参考书目的重点、框架都变成了电子笔记和思维导图,这一阶段对知识的记忆几乎为零(所以你们不用担心看完第一遍书没记住多少)。7-8月,肖的政治书面市,暑假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结合高中老师(吹一波高中老师的政治框架,大学考研还能用)的提纲以及教材,也都变成了电子笔记和思维图(同样这段时间对知识的记忆几乎为零)。以致,每本书每个章节我都有一张思维导图。然后,9月-10月中,因为个人原因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准备复试,期间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补充我的笔记,所以真正从10月中旬开始我的备考之旅。

10月中,开始背思维导图(包括政治)。在初试前,大概背了三轮。同时,借鉴同学他们各自的考研辅导书,补充笔记。

11月中-12月初,阅读老师的论文,扩展知识点,构思某些理论的研究方向,比如谣言的第三人效果等等(例子可以很短,相信在考场上你也能扩充)。

12月中-开考前,把扩充的知识点连同思维导图再背一次。

开考前三天,把2018考研真题(政治、英语+公共课)做了一遍。

(二)一天复习安排

6:00-8:00,复习前一天看过的内容,加背单词。

8:01-10:00,政治,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一个半小时),做题+消化(半个小时)。

10:01-11:30,专业课,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

12:31-13:30,专业课,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

14:00-15:30,英语,做真题,总结答题模板,作文训练。

15:31-17:30,专业课,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

18:30-20:30,专业课,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

20:31-22:30,政治,复习自己的框架+思维图(一个半小时),做题+消化(半个小时)。

23:00-第二天0:30,英语,背当天学过的单词;专业课,回忆当天复习的内容。

(三)对各科备考的理解

政治:因为2018年大事较多,导致肖秀荣老师的政治资料在7月份姗姗来迟(但这并不碍事,时间提前计划好什么阶段复习什么就可以了)。政治课因为理论较多,且比较难背,建议准备答题思路和答题模板。

资料:(1)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形势与政策、肖四肖八必买——2019政治大题犹如开卷,因为肖四肖八都预测过。(2)腿姐的四套卷和背诵手册。腿姐的答题模板是必须要背的,非常有用,还有答题技巧。四套卷就是对她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的训练,考试很有用。(3)其他各老师的预测卷和辅导书,质量都差不多,大题没有参考价值,建议如果对大题感兴趣,用腿姐的模板分析即可,小题可以练题感。(4)蒋中挺的800题可以买,2019政治小题有几道题考得很细,我的一些朋友几乎都答错,但是我在里面做到过,消化了(主要是出得太细所幸把答案记住了)。

英语:英语这个,没有什么很系统的知识点要复习,所以我分成两大块:刷真题和作文练习。真题从10月开始,英语二真题刷了四遍,用的资料有老蒋、张剑、华研、何凯文的真题。英语一的阅读练习用的是何凯文的。阅读题训练诚推何凯文,他答案解析很有水平。

真题的答案我只看翻译,不看解析。因为大部分解析就是翻译,然后告诉你大概讲了什么意思,这些都不是我想要了解的。要是我考试每篇都分析每段主旨,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在产出导向的指引下,我不断摸索出了一套解题技巧,能够做到5分钟一篇阅读的效率,且错误控制在1题左右。当然,还有其他题的解题技巧。

作文的模拟训练,我也分为了两个部分,小作文和大作文。11月中前,主要练习小作文。初试前,主要练习大作文。自己以真题为对照,对作文类型进行分类,如感谢信,图表题等等。然后分真题模拟练习。作文不需要背,多看几次,润色几次,理解思路,熟记某些词汇即可。至于大作文更是如此,应通过多次练习整理出独属于自己的完美模板,以应付不同主题。

专业课:专业课才是拉分的大头,公共课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而,可以从我上面的时间表中看出,一天的主要时间还是在复习专业课上。专业课的复习,也论述得差不多,重点还是整理出自己的框架和思维导图,并不断补充;其二,能够在考场上信手拈来例子,并且简短地根据题目要求适用某个或某些理论进行分析。专硕考察的主要还是实践运用能力。因而这部分的培养非常重要。个人建议是,一想到好的例子,就在该知识点的旁边,以醒目的颜色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在初试还是复试笔试上,我尽量做到每道题都有三到五个例子能够列举(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至少能自我认为,自己足够让老师觉得我的确在认真备考并尝试学以致用了。

(四)做真题和预测卷

公共课的预测卷不多说,建议做两位老师的就行,肖秀荣和腿姐(当然小题可以多做其他老师的,如果你组建了学习小组,成本就大大下降了)。英语不用做,摸清真题的规律即可,做太多英语预测卷,容易搞乱头脑,而且往往不正规。

专业课的真题要做,一方面是把控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检查复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在此需要提一下很多人关注的问题:题目答多少才算合适。中山大学专业课用的试卷是学校自己准备的,大概是B4纸左右,空白,没有行列。名词解释题,一道题我大概写了十行,大半页纸。简述题我写了一页多一点,一页半不到。论述题就困难了,大概有两到三页吧。不过,我字体比较大,再考虑到分点答题,各种间隙也不少。如果复习刻苦用功效率高,写字还比较快的话,整张试卷答完应该也有40分钟剩的,就好好检查补一补吧。

预测卷是很重要的,俗称押题。如果押中题,在你答题的时候无意像大力水手吃了香菜,王者荣耀张飞开大暴走的状态,如鱼得水,势不可挡。从复习一开始就做预测,能够帮助你判断哪些知识点是会考名词解释,哪些知识点会考简答,哪些知识点会杂糅起来考论述的。

请注意,中大的确会考和旧题类似的题目,如今年初试的论述题和复试的第五题。所以,研究真题,模拟练习很重要。

(五) 心态很重要

考研就是一场马拉松,考验你的耐力,还有最后时刻的爆发力。在复习期间,感到累了是难免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良好健康的心态,不骄不躁。在复习期间,因为个人爱好篮球的原因,复习累了就会和朋友去打打球,频率大概是在两周三次左右。

偶尔的体育或娱乐活动并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 复试准备

(一) 复试备考

传设院初试结果在2月15日发布,而复试通知发的比较突然,因而并没有多少时间准备复试。但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准备的话,大概就是看了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那本书了吧:)。

(二) 复试题目

2019复试专业课笔试,大数据传播方向的题目比去年更难,考得更细。问题有:(1)简述社会网络分析法(该题目涉及到一本《社会网络分析法》,但还是我说的,没看过不要紧,张志安老师和何凌南老师的论文都涉及有关概念,我的分数可作为见证);(2)基于大数据的新闻传播研究的总体特征;(3)简述元分析的作用;(4)如何理解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伦理;(5)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区别。

请注意,第三、第五两道题就是2018专业课的初试真题。研究真题很重要呐!

2019年传设院复试一改往年传统,将英语笔试取消,主要考察英语口语。而且从复试后的交流来看,面试问题较去年偏难。去年面试问题基本上是比较宏观的,但今年由于竞争激烈,考察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问题居多。预测明年面试也是如此。

有同学好奇面试老师都有谁。实际上,每年面试老师都不同,因而没有参考价值,主要关注张志安老师、何凌南老师、陈梁老师、赖凯声老师、钟智锦老师(以上排名没有先后顺序)的研究方向即可。

面试的专业问题有(因人而异,仅有少量参考价值):(1)中文自我介绍1分钟;(2)根据个人简历问的一个问题;(3)介绍一篇你了解的论文上的研究;(4)用了什么研究方法;(5)趋势分析在SPSS上如何实现;(6)你会哪些画图软件;(7)缺失值如何处理;(8)如果存在文本缺失,如何处理。我得知的,其他同学被问到的问题还有:决定系数/拟合优度,方差分析等等。

英语口语问题:(1)你学习大数据传播专硕的优势在哪?(2)你想学习到哪些学术技能;(3)你未来的具体规划是什么?

鉴于面试有难度加深的趋势,我建议,在面试时尽可能对一个问题做长时间的回答(但要保证在某个时间内,让其他老师有问题可问)。我的坑就是,让老师问了太多问题,反而暴露了更多短板,这也算是我面试时的遗憾。

以上是我对自己漫长考验路的总结,或许不是字字箴言,却也是发自肺腑想给大家分享的。考研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大家都不负自己的汗水。

明年九月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