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时代足音,紧扣时代脉搏,
讲述大同故事,传播大同声音。
《云中观潮》第四十一期与您见面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富路。近年来,大同市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及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对全市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展开技能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工作,挣得一份收入。通过技能培训,许多“老”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其中一些人还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云中观潮》栏目是大同日报社为了提升报纸质量,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倾力打造的一个新闻栏目。栏目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直面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新闻作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传递最强音。欢迎广大读者垂注。
——编者
听新闻,成习惯
2020.8.3
闫振国:“土专家”的致富经
“闫老师种出的蔬菜确实不一般,咱这附近十里八村的农民可没少沾闫老师的光。”“就是,谁家的蔬菜有了病虫害都第一时间咨询闫老师。”“这几年跟着闫老师种菜收入越来越高了。”……在阳高县种植蔬菜的农民圈里没有不认识闫振国的,他就是菜农眼里的“土专家”。
今年56岁的闫振国是阳高县龙泉镇东关村第一批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从最初的门外汉到种菜行家里手,20多年来,闫振国始终认为只有学好技术才能种出好菜。他阅读了大量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方面的书籍,写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并参与编撰了《设施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手册》,与中国农大高灵旺教授合作编写了《蕃茄无公害种植管理技术》。他把自己的大棚作为“试验田”,近年来先后示范培育了金特尔番茄、晋白三号大白菜等一系列优良品种,并在当地农户中广泛推广。2019年,闫振国获得蔬菜专业高级技术职业农民证书,并荣获省市优秀职业农民荣誉称号。
通过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闫振国掌握了适应晋北高原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实用技术,种植的蔬菜产量大、品质优,深受客商青睐,他自己也靠种菜走上了致富道路。有理论知识、有种植经验,闫振国被县农业局特聘为农技指导员。他专门建立了微信群,白天到各个乡村指导农民种菜,晚上在微信上答复农民遇到的种菜难题,硬是手把手地教出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帮助和带动上千户蔬菜大棚种植户脱了贫、致了富。和富新村700多栋大棚经过他的指导,每栋大棚纯利润达2万多元。
刘锦林:返乡创业天地宽
15年前的刘锦林还是北漂的一名普通打工仔,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如今他已成为灵丘县新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多亏当时参加了县里的技能培训班,不仅让我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我的思想。”刘锦林感慨地说。
2006年,刘锦林从北京打工回来后,开始在家乡发展养殖业。可是猪价高一年低一年,种兔难养又不好卖,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后来,他又购买了板鸡、珍珠鸡、鸭子、鹅和孔雀等,开始搞起了特种养殖,并成立了灵丘县新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刘锦林并没有满足于此,2017年,他报名参加了灵丘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土地流转、种植技术、农村电子商务等各种知识。
“观念一变天地宽”。参加培训后的刘锦林开始坐不住了,因为他接触到了文冠茶,这点燃了他传承家传做茶手艺的梦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心想要做出高品质的文冠茶。他承包了武灵镇黄峪村2000亩土地作为合作社的文冠果基地,开始了他的“新创业”。如今,合作社生产的文冠茶市场看好,文冠果油预计明年开始出售,每斤文冠果精品油可卖700至800元。2019年,刘锦林获得高级(中药材)职业农民技能证书。
尝到了技能培训甜头的刘锦林主动出资3000元,与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联合,对家乡的150名贫困户进行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
王兵权:科学种田土生“金”
“人们都说种地是靠天吃饭,辛苦不挣钱,那是因为他们不懂技术,盲目种田,只要真正掌握了科学种田技能,土里也能刨出‘金’。”凭着一身科学种田的硬本领,新荣区破鲁堡乡裴家窑村农民王兵权变身“种地达人”,并获得高级职业农民技能证书。
今年53岁的王兵权种地爱琢磨,总想着如何才能提高种植效益,2016年11月,他注册成立了“祥和人家”家庭农场,开始规模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经过3年多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农场规模由小到大,目前共流转租赁土地1300亩。去年,农场种植的高粱、玉米两大作物收入50多万元。
在规模种植中,王兵权不断学科技、用科技,精耕细种,亩收益不断提高。裴家窑村土地盐碱度高,亩产上不去。王兵权邀请土肥专家科学制定施肥方案,进行水肥一体化配套,同时采用全地膜覆盖,缩短作物生长期,提高粮食产量。“根据土壤肥力,结合产量预期,开展配方施肥。这样庄稼既不会‘营养过剩’,也不会‘吃不饱’,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产量自然会高。”谈起科学种田的奥秘,王兵权有说不完的话。
王兵权在作物品种选择上不保守,他积极请教专家,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大胆试验推广。去年种植的500亩高粱和800亩青贮玉米全部采用新品种,实现了增产增收。王兵权还先后投资40多万元购买了大、小型拖拉机,配套了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场收益。
“我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种田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我有信心在这条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王兵权坚定地说。
云
中
新
语
让贫困群众稳步踏上幸福小康路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区坊城新村考察时,对我市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只有让农民学到一技之长,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变身职业农民,才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发展活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稳步踏上幸福小康路。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苑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