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改变命运 天津优秀自考生经验分享

自考改变命运 天津优秀自考生经验分享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种大学可以和这种考试制度相比,累计已经4800万人参加考试,共有85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凭。这种考试,就是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在自学考试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克难奋进、发愤图强的学习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困苦、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由此,教育部自考办决定,自7月开始,由教育部自考办主办,华夏大地教育网、新浪网教育考试频道协办,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自考生第二届网络在线访谈活动。通过访谈学习这些通过自学考试学习改变命运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自考生树立勤奋学习、改变现状、自强自立的信心,促进全社会形成热爱学习、人人学习的良好风尚。

今天我们请来访谈的嘉宾是荣获“全国十佳自考生称号”之一的天津市的王振敏;第二位是荣获“全国优秀自考生称号”之一的天津市的王仲民。另外,今天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三位领导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一位是: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处处长林杰,另两位是: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副局长张福增,以及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考处梁媛老师。欢迎五位嘉宾光临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同时也欢迎广大网友在我们文字直播平台上提问。

下面请五位嘉宾跟大家打个招呼。

林杰: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张福增:各位网友,大家好!

梁媛:各位网友,大家好!

王振敏、王仲民:各位网友、自考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天津市在这次教育部自考办评选出的“全国自学成才奖励基金第三届优秀自考生”中有四位被评为优秀自考生,还有一位获得“全国十佳自考生”的荣誉。下面请林处长和张副局长、梁老师分别给广大考生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获奖优秀自考生代表以及他们的一些优秀事迹,再请三位简单介绍一下本市自考的基本情况。林处长先请您来介绍。

林杰: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我们与华夏大地教育网和新浪网联合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自考生在线访谈活动。在访谈开始之前,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天津市自学考试的总体情况。

我市自学考试工作开始于1981年。天津市作为首批试点省市之一,见证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28年来,我市自学考试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公民提供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适应了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对于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形成,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等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天津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全国考委的指导下,市考委制定了我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平台,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和天津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坚持“四以方针”,也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考生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以规范保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三个面向”,也就是“面向农村、面向职业、面向社区”的方向,推动自学考试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积极推进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工作,与市农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完成“红色证书工程”和启动了“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学得进、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提供智力支持服务。

二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滨海新区,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我们与市经委、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工业企业部门实施了“蓝领双证工程”。

三是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制度优势,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我们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制度是具有国家权威的学习者校外学习成就认可制度这样一个特点,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优势互补、学分互认、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欢迎。目前,衔接与沟通形式主要有五种,即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开展自学考试第二学历(学位)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中职、中专教育衔接自学考试专科教育;高级技工学校教育衔接自学考试专科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育等。在这样一些衔接与沟通教育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对自学考试进行了专业课程、教材、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教育形式进行衔接和沟通。

目前,天津市在籍考生约95.7多万人,毕业人数达到近18万人,对天津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约为8个百分点。为了适应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们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目前开考专业达到154个,涵盖了10个一级学科,其中本科专业81个,专科专业73个。天津市有着丰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有28个,各类助学机构有69个。近年来,我市自学考试每年参加学历教育的考试科次数保持在60万以上,报考规模呈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学习支持体系日益完善,管理服务手段不断升级,显示出了自学考试的强大生命力。

主持人:下面想请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增局长给我们简单谈一谈。

张福增: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把武清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些情况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自80年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我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不断扩大,注册总人数已突破2万人,累计毕业4800余人,为武清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市“红色证书工程”、“农民大专学历证书教育工程”的实施,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求,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灵活、开放,适合农民业余、工余和农闲学习的特点,开设了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的涉农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学员和感人事迹,上马台镇杜庄村的农民王振敏就是这些优秀学员的代表,她被评为了“全国十佳自考生”。截至目前,我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涉农专业的在学人数达到4205人,已有1191人取得专、本科毕业证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乡镇街成校通过广播、电视、“明白纸”、设立宣传站点、进村入户、成校干部教师带头参加学习等宣传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创新之举在农村得以顺利推广。

(二)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一是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工程领导小组,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成教科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是实施落实体系。逐级制定工程实施方案,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并对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三是协调支持体系。通过协调,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四是助学服务体系。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助学网络,全区建有助学机构30个,学员可以就近入学。我区选派业务素质强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组建了武清区“农民大专学历证书教育工程”师资库。

(三)典型引路,全面推进

把农民组织起来上大学,不是容易的事,我们采取了抓典型,以点带面的办法,效果非常明显。如我们及时抓住南蔡村镇“一人一条线,一线穿一片”的宣传发动经验;梅厂镇利用镇、村两级助学点搞好助学辅导的经验;优秀学员王振敏追求梦想,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典型经验,并通过召开表彰会、学员经验交流会等,在全区宣传推广,调动了成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助学服务工作,为农民学习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为武清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梁媛:各位网友,下午好!为了大力宣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先进事迹,我办根据全国考委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全国自学成才奖励基金优秀自考生评选办法》。评选过程中,助学单位积极参与,社会考生踊跃报名,涌现出近百名考生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经过评选,我市王振敏同志荣获"全国十佳自考生"称号,王仲民、肖霖骏、陈武明、袁庆东4名同志荣获"全国优秀自考生"称号。同时,市自考办决定授予马旭等12名同志"天津市优秀自考生"荣誉称号。

评选出的17名优秀自考生中有心怀梦想,终于圆梦的农民;有不断进取,投身继续教育行列的高层管理人员;有身患癌症,强忍病痛却一心只想把自学考试读完的学生;有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西部地区的青年志愿者;有刻苦钻研,直至攀登上学术高峰的博士研究生;还有在本质工作中发挥自考生勤奋和智慧,表现出色的干部和员工。他们是千百万自考生的优秀代表,是广大自考生、自考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下面想请今天的访谈嘉宾王振敏和王仲民分别介绍一下自己。

王振敏:各位网友你们好!我是天津市武清区上马台镇杜庄村王振敏。

王仲民:大家好!我叫王仲民,是天津市国际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在单位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主持人:您现在已经是总工正高级的工程师了,并且毕业于天津大学,为什么还要选择学习自考呢?您在之前了解过自学考试吗?

王仲民:在我参加自考"项目管理专业"之前,我不十分了解自学考试的形式。至于我为什么天津大学本科毕业还要选择自考,主要是由于我自身工作的需要和自学考试这种学习形式具有很多的优点,所以我才选择了学习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以它的科学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对个人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它具有开放性和学习的灵活性,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专业,为各层次人员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它强有力地推动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

主持人:每个人都有梦想,您为了圆儿时"上学梦",选择了自学考试,在此之前您了解自考吗?

王振敏:在此之前不了解自考。当时有“红色证书工程”,我才开始了解高自考,那时候我也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在填写表上报了初中,实际上我只有五年级文化,怕人家不要。我就为了圆我儿时大学梦,选择了自学考试。

主持人:您是从小一直特别热爱学习,为了学习,您也吃了不少的苦头,您觉得值得吗?后悔过没有?

王振敏:学海无崖,从不后悔,感觉没有学习生活少了一部分。

主持人:下面想请王仲民老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到您是天津地区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为您感到很高兴。请问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学习这个项目管理专业呢?

王仲民:主要是出于我自身工作的需要。我们公司2003年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又扩展了项目管理业务,当时我对项目管理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能有效地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规范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特别是工程监理、项目管理、代建制同时存在,部分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界限不清。2004年8月得知天津首创开设自考本科“项目管理”专业后,我克服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的困难,参加了该专业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在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主持人:就是说通过自学考试,您感到自学考试对您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切实帮助。

您能简单说一下您学自考与您以前在天津大学读的全日制本科有什么差异吗?

王仲民:可以说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是不一样的。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为主,与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很好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需求。

主持人:请王振敏给大家讲讲,2005年您开始了您的自考之旅,虽然您只上过五年学,但是您依然报了大专班,由于年龄大了,生活工作压力各方面都比较大,学习自考难度可想而知,在此期间您动摇过吗,有没有想过放弃自考?

王振敏:开弓没有回头箭,也曾想过,但我的性格决定我一定坚持到底。

主持人:就是说遇到再大困难也没有这种念头,依然非常刻苦地走向了自学考试的整个旅程。

王振敏:曾经也有过,但是还是坚持下去了,所以才最终取到文凭。

主持人:生活的压力、村里的工作、年龄的日渐增长,这些都没能阻挡您学习自考的脚步,请问您在这么多困难压力下,您平常是怎样挤出时间来学习自考的,能给我们广大自考朋友讲讲吗?

王振敏:我学习惯了,有时间就想学习,有看书看报的习惯,不管多忙,晚上我要是不看点东西,就睡不着觉,这就像一个毛病。所以不管多忙,农活也好、村里的事也好,我必须学习。下面问一下王仲民老师,2006年12月您自考本科毕业,回顾自考的学习过程中,您感觉哪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又是怎样通过考试的呢?

王仲民:要说哪门课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感觉都差不多,只不过我在学习各门课程时,学习用时、重点学习的内容用力不一样,我感觉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必须学扎实。至于通过考试,那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

主持人:平时您的工作复杂而繁忙,生活也有压力和重担,请问您是怎样协调好并且出色顺利地完成每次自考复习呢?

王仲民:我学习的方式可以说把学习的时间全部放在晚上,致于复习备考,我想每门课的学习,平时都要跟上教学计划,该掌握的知识都应平时弄明白,不能临考时搞突击,如果你临时搞突击只能应付考试,那你绝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学扎实,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也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王振敏大姐,我们了解到您曾经看过一些天干地支方面的书籍,于是依照2007年的日历推算出了2008年的日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善于利用知识的人。那么学习自考这么多年,您感觉您所学的知识真正用到您的工作中了吗?请给大家简要说说。

王振敏:我是在一边学习、一边实用,我在村里做了很多事,兼任副书记,学习政论,开展党建工作,给党员组织学习也是有用的。我做妇联主任,跟每家每户打交道,现在已经进入法制社会,我学习的法律基础也是在随时随地地用于实际工作。

主持人:您爱学习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不仅自己上学,还动员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块上学,为什么呢?

王振敏:知识改变命运。我自己年轻时候没有机会,不能让后代像自己一样,年轻时候没有机会,感到终身遗憾,我要让他们有这个机会,抓紧学习。

主持人:下面有一些网友向二位提出了问题。有这样一位网友问,您两位还记得自考当中哪门考的分数最高?

王振敏:是法律基础,当时在我13科中分数是最高的,考了71分。

王仲民:我回忆起来,感觉应该相差不大,分数最高的应该是项目管理案例这门课,因为我平时工作接触比较多一点。

网友:我看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或者诀窍。两位能给大家简单说说吗?

王仲民:我只能谈我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针对自己的环境和具体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先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答案,就深刻了。

王振敏:我说一下我的学习方式。不要在心中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要把心态放平衡,只有把心态放平衡了,为了学知识去看书,按照自己的目标去看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去看书,就能看下去了,就能记住了。心态平静就好了。

主持人:在这几年自考路上,我相信两位优秀考生肯定遇到了自考的一些困难,请问您两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王振敏:遇到的困难确实不小,我因为文化基础低,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岁数大了,记忆力也明显减退,家里还有很多事情,但是我认为虽然难,但是在我心中有一个梦想,虽然难,但在坚持面前也就不难了,只要能坚持,一定能达到目标。这是我的看法。

王仲民:我在学习当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我目前在单位担任一些职务,时间上与工作发生冲突,但有时候我还是给会议让了步,因为每个人具体情况不一样,我这种方式不适合所有的人,有的会议我必须参加的,但是要和老师勤沟通。

主持人:您现在已经是天津国际工程监理公司的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并且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在未来日子里,您还会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自学考试吗?会不会带动周围其他同事一起学习自考呢?

王仲民:不单纯我,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学考试。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领域不断出现,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每个人要想在你从事工作的领域里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进行知识更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接受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人们的学习应该是终身学习,受到终身教育,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技能,要想实现这些,参加自学考试是一种有效途径。至于我会不会带动周围的同事一起学习自考,我在单位分管职工学习这项工作,我一直提倡建立学习型的企业,鼓励职工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并且在职工学习毕业后给予学费报销的鼓励。我们单位有很多职工在参加自学考试,一个单位实力的强弱,应该以职工的整体水平来衡量,所以我鼓励每一个职工都学习,以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主持人:想请王振敏回答两个问题,有人说自考特别难,您认为自考难吗?

王振敏:我认为自考不难。因为在我心中有一个梦想,只要坚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能战胜一切,就不难了。

主持人:必须还是要有信心学习自考,越走路越宽,就不难了。今后有精力,您还会继续学习自学考试其他专业吗?

王振敏:我会的,我还想继续学习农村经济管理。

主持人:就是跟您生活相关的这些专业。

王振敏:对。

主持人:我们最想用一个词形容您,就是坚持。现在很多自考生正是缺乏这一点而半途而废,请您给全国自考朋友简单讲讲您的感受。

王振敏: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一个人在学习路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路虽然艰苦,但是等你看到你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就很高兴,没有苦中苦,就没有甜上甜,只有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才能达到你所想达到的目标。

主持人:谢谢王振敏。45分钟访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此时此刻借今天这个机会,两位优秀自考生最想对奋斗在自考一线的全国自考朋友说点什么,给大家点祝福,正好十月自考即将临近,两位送上一下自己的祝福。

王振敏:全国奋斗在第一线上的自考生,我对他们说两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里,理想就是你们的书本,目标就是你们的课堂,工作实践就是你们的老师,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你们合格的答卷。祝福你们在自学考试的路上奋勇前进。

王仲民: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职人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我想,在你刻苦努力学习之后,必有丰硕的果实回报你,祝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最后我们也想请林处长和张局长,还有梁老师再给我们全国的广大自考朋友一些鼓励。

林杰:感谢新浪网和华夏大地教育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两位优秀自考生代表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会,在这里祝广大自考生努力学习,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谢谢!

张福增:大家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区的开展,并且为自学考试向农村的延伸和拓展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最后感谢新浪网和华夏大地教育网为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难得的和网友交流的机会。

梁媛:谢谢新浪网和华夏大地教育网。今天我们这两位优秀自考生是千百万优秀自考生的代表,他们将激发我们广大自考生奋发学习的热忱。我们也将进一步挖掘自考生的感人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让自学考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再次感谢五位嘉宾光临我们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时也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我们下期访谈时间是9月2日 14:30-15:15 访谈人物是:重庆自考办领导及优秀自考生代表,敬请关注!下期节目再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