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瑞丰杨坤
白碌乡铧尖村阳洼社张彦峰的羊圈里,50只羊在嗷嗷乱叫,站在羊舍前,看着圈舍里的羊只,听着羊叫声,张彦峰黝黑的脸上露出遮掩不住的喜悦。6年前,他就是从这个羊圈开始盘算起自己致富的路子,在政府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步一步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如今的他养殖规模大,庭院光亮整洁,已是全村脱贫的典型。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彦峰,拥有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是白碌乡铧尖村阳洼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已脱贫。别看张彦峰现在生活过得丰衣足食、有声有色,然而,当初张彦峰一家生活十分困难,仅仅依靠几亩薄田,几只羊的微薄收入,艰难的维持着生活。
回想起自己的历程,张彦峰有诸多感慨,脸上露出的全是艰辛。13岁,在本应该和别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实现自己怀揣的梦想的最好年华,他因家庭贫困,早早就辍学和父亲、哥哥三人为家人分担农活,为生计艰难的奋斗着。
“当时背包子,装火车皮,有货的时候一天一夜的干,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元左右,扎实干两三个月就回家干农活,也能缓一下”,这是张彦峰心中的18岁,那年的他已经是家中的顶梁柱,贫困依旧是挡在这个家庭面前的一道迈不过的坎,外出打工、回家务农依旧是他的生活模式,找到致富门路依旧是18岁的他心中的最计念的一件事。
2009年,张彦峰结婚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他的肩上的担子更重,需要照顾家庭的他放弃了在外打工的想法,家中务农、少量的养羊成了主要的营生。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普通的西北汉子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生活。2013年,村上进行精准扶贫户摸底识别调查,张彦峰一家被评定为精准扶贫户,借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张彦峰的水、房、产业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改善,正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才让张彦峰找到了致富门路,此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贫困面貌,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
张彦峰真正发展养殖还要从2014年说起,“2014年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多养些羊,后来政府给我投放了4只基础母羊,2015年,我又申请了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贷款4万元,刚好又遇上养羊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就申请参加,这一切脱贫政策的落实,让我更加坚定了发展养殖的信念”,投放羊只为他起步,扶贫贷款为他扩大规模,技术培训为他增加保障,现在的他养殖规模已经由原来的10只扩大到了近100只,这个规模的养殖使得张彦峰肉羊成为全村的脱贫“领头羊”。
改造旧窑洞一直是张彦峰的心愿,2016年正准备用养殖所赚资金盖房子的他,又一次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沐浴。这一年,村上对有意愿易地搬迁的农户进行摸底,张彦峰毫不犹豫的提交了申请,并动员附近的两户贫困户参加了易地扶贫搬迁插花安置项目,人均享受3万元补贴,他便住进了新房,吃上了自来水。告别破旧窑洞,光洁亮丽的青砖大瓦房从此成了张彦峰的名片,也成了其他贫困户向此看起的标尺。
“开始的时候,只能自己养,自产自销,这样周期长来钱慢,离自己的期望差距很大”他说,“我就探索着贩养结合,这样既缩短了养殖的周期,自己养的羊又能买上好价钱”。有房住、有衣穿、有致富门路的张彦峰开始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养殖产业,不断摸索着自己的养殖门道,这种单羊模式向贩养模式的转变就是他摸索起来的新门路,这种模式的转变让他年收入增加了2万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宰羔羊卖肉利润更好,他开始试着干,靠着自己勤奋、能吃苦的性子,很快地将事业扩展到周边地区,将自己的羊羔肉销售到定西、兰州等地,这是张彦峰养殖模式的再一次升级,直到现在,他仍然是采用贩养结合、育宰相兼的方式发展养殖产业,养殖规模适中动态保持50只,他的养殖也成为全村的标杆。
“现在销售羊羔(肉)多了,纯利润高了,日子也好过多了”。说到这,张彦峰笑得合不拢嘴。这是目前张彦峰真实的生活写照。通过政府的帮扶和自身辛勤努力,张彦峰已经于2016年达到脱贫指标并脱贫,为全村精准脱贫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