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致富明星·汪召军领着大伙儿靠科技养牛汪召军今年45岁,是十里八村闻名的养奶牛“ 专家” ,2004年担任友谊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致力于运用科技养牛,并带动全村人养牛发家致富,使友谊村养牛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全村奶牛发展到3700头,实现了人均4头奶牛,全村农民人均收入6281元。友谊村被评为国家优良奶牛育种点,全国标准化奶牛饲养示范牧场,全省高产高效奶牛场。为了把当今最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应用于本村奶牛生产,他聘请了省畜牧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罗新义和市畜牧局的几位畜牧兽医专家为科技顾问,在繁育改良、防疫灾病上请他们做指导,在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上请他们做导师。结果受益匪浅,在禽畜疾病最严重时候,友谊村在专家指导下,超前采取了科学的防疫措施,使全村畜禽在疾病面前毫发未损。在友谊村,率先以村为单位全员实行统一繁育配种、统一防疫防治、统一饲料购置、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取《晕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就拿统一饲料购置这件事来说吧,就很令人折服:以前各家各户分散购买饲料,批量小、价格高、质量无保障,运输费用还多。而他们直接从厂家订货,大批量购买,以前那些问题全部迎刃而解,每公斤至少可省2~4角钱。

全村每年需要购买饲料i 00万公斤左右,这样推算下来,全村每年统一购置饲料一项就为村民们节省30多万元。小打小闹剧通廨——记“ 蒙阴县首届十大科技状元” 石增江提起山东蒙阴县桃曲镇万山特种动物养殖繁育场的石增江,相信上世纪贝)年代养过蝎子的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曾3次做客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谈养蝎经验,在全国科技报刊发表有关蝎子养殖技术的文章40余篇。198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石增江,远赴济南、新泰、临沂等地学习养蝎技术,1989年借钱引进了1300只种蝎。经过精心饲养,蝎子成活率达到96%以上,1991年养蝎子收入超过2000元。石增江还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养蝎技术,先后在脓业知识》、《农村养殖技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加以传播,引起了各地养蝎者的广泛关注。数量少、规模小、多样化,是石增江从事养殖业的最大特点。用他的话说就是:“ 这个不行看那个,总有一个会挣钱! ” 蒙阴县是“ 长毛兔之乡” ,家家户户都有养兔的传统。1992年,他先后去菏泽农校和省农科院种兔场引种,很快发展了毛兔、獭兔养殖。他的想法很简单:养蝎子周期长,养兔子见效快,这样快慢可以互补。这些年兔子价格波动大,他就利用养獭兔挣的钱来饲养毛兔,到现在还保有60只毛兔。

石增江非常看好獭兔的市场前景:“ 以前蒙阴大集市上一天可以收购3000只兔子,现在能收到200只就不错了。去年这个时候,獭兔的价格l千克才12元,现在已涨到29元。所以我想加大存栏量。” 他目前存栏母獭兔上千只。石增江认为,在项目的选择上需要小心谨慎,独具慧眼。他不会盲目上新项目,在获得相关信息后,他会去实地考察。2005年引种蚂蚱后,石增江只有一个蚂蚱棚,当年只留种没卖钱;2006年他扩建了一个蚂蚱棚,卖了2茬,挣了1万多元。今年他拥有6个棚,并且掌握了1年能养殖4茬蚂蚱的技术。记者在蚂蚱棚里看到刚孵化不久的蚂蚱在活蹦乱跳地采食青草。石增江说:“ 今年光蚂蚱卵就卖了近2万元,现在蚂蚱每千克能卖N24到30元,1年下来4茬蚂蚱的收入有4万元。”不论是养殖蝎子、兔子还是蚂蚱,石增江都善于摸索经验,把握市场,既不盲目扩大规模,也不轻言放弃有前景的项目。他告诉记者:“ 一个养殖项目不可能长久地保持盈利.遇到风险时要想快速转行,就要寻找那些投钱少的项目,俗话说‘ 船小好调头’ 嘛。” 看着精瘦干练、年近不惑的石增江,听着他侃侃讲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闯出来的小康之路,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会当选为“ 蒙阴县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 、“ 蒙阴县首届十大科技状元” 了。( 山东科技报社张在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