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大户”贩运肉鹅30万只
江南时报2006.11.0202:37
“老崔,再给我50只吧,300只太少了,回去我不好给老板交待。”“小李,不是我不给你,这次共计1500只鹅,响水、新浦两家上个月就把钱给我了,他们每家都要800只,如果给你太多,我对他们不好交待,就这已对人家说不过去了,我还要和他们说好话,下批多给你,行不?”前不久的一天早上,崔海余就被沭阳的小李缠上了,这批鹅给谁,老崔是左右为难。
崔海余今年45岁,是连云港市灌南县五队乡有名养鹅大户。近年来,他牢牢把握市场脉搏,选准养殖肉鹅作为自己致富项目,通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富起来了,还带动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使当地肉鹅养殖形成了规模,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崔海余养鹅始于1986年,当时他刚从部队回来不久,以后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去年他3期共放养肉鹅8000只,每只净赚12.5元。据统计,每年经崔海余贩运出去的肉鹅达2万只左右,1998年高达2.8万只。今年已贩运肉鹅6000只,累计达30万只。
养殖肉鹅致富的潜力与空间很大,自己一人富了不算富,还必须带领大家共同富,才算真正富。2005年,崔海余凭着自己的信用担保贷款购买鹅苗给农户饲养,成鹅出售后返还贷款,并由自己收购销售,由此建立一条以自己为基点,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的致富链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根致富链条越来越粗壮,也越来越结实。今年他从乡信用社担保贷款5万多元,放养给农户鹅苗2.8万只。在这些众多的农户当中,不仅有本乡的,而且还辐射到周边乡镇。在肉鹅收购当时,他让养殖户自愿选择,在价格同等情况下,优先卖给崔海余。外地客商收购价格高,则可以卖给外地客商,实行公平竞争,而且从不压级压价。不少养殖户都说,与崔海余这样的人打交道,做生意,心里踏实。如今,崔海余打造的这根致富链条上的市场、技术、资金与销售等众多环节环环相扣,已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崔海余靠养鹅致富了,他的拼搏精神难能可贵。但他并没有感到满足和自豪,一种理想和希望在他的心目中又应运而生。他的宏伟发展计划是:2007年春他准备投入20多万元资金筹建一座鹅苗炕孵厂和肉鹅宰杀厂,实现集炕孵、育雏、防疫、投放、服务、回购、宰杀、调运、销售为一体的产供销生产线,力争打造绿色肉鹅品牌市场,圆他一个放飞绿色田野的梦。 本报通讯员 王金成 孙可东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