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宝贵经验

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我国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不仅交出了优秀答卷,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事实上,这样的医疗模式已在2020年抗疫主战场湖北武汉得到体现。

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时间选派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赴武汉考察疫情、诊疗病人,并先后组建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计773人赴武汉,整建制接管相关医院8个病区和江夏方舱医院。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分类救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在新冠肺炎的各个阶段,中西医都可以优势互补。”时任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

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让患者普遍服用中药汤剂……在湖北省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这些措施降低了发病率,有效阻断了疫情蔓延。而对于“中药漫灌”筛查出的轻型、普通型患者建立方舱医院集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大降低了转重率。

“中医医疗队成建制介入,包一个病区、一个方舱,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另外,临床上快速筛选出‘三药三方’,解决了没有药物的困难。”张伯礼说。

在中央指导组推动下,武汉16家方舱医院每一家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对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产生了“1+1>2”的效果。张伯礼介绍,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西医医疗手段,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提高血氧饱和度、保护脏器、排痰排便以及解决使用呼吸机后出现的“人机对抗”问题等方面,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出院康复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医药发挥着主导作用。张伯礼说,通过早期康复、综合康复、有针对性的康复,往往两个月之间,绝大部分病人完全能够康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2021年初,河北省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在总结2020年抗疫经验的基础上,这次疫情防控救治更加注重中医药早介入、早干预,第一时间为无症状感染者和有需求的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坚持中西医结合,着力提高同质化、规范化救治水平,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对迅速控制疫情、提高救治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国家中医药局河北前方工作组组织中医专家根据石家庄、邢台患者实际情况,深入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了《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在1月23日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江建明介绍,河北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团队精神,及时用好中药;建立中西医共同查房会诊、研究病例的机制,建立中西医结合联合诊疗机制,对所有病例第一时间会诊并开具中药处方,做到“全程参与、全面覆盖”。

江建明介绍,对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加强支持治疗,建立每日筛查制度,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道等症状,给予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给予抗病毒和中医药预防用药;对出院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干预等以促进康复。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早介入早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效。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河北省自1月2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1月6日病例数达到高峰,1月16日以后开始明显下降,1月25日至2月6日连续13天报告病例数均在10例以下。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张伯礼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