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到满玉村柑橘种植基地为群众讲解种植技术。

党员志愿者到满玉村柑橘种植基地为群众讲解种植技术。

眼下,正值贵州省惠水县茶叶基地采茶时节,“得空时,我就在村里采茶,每天能赚两百元左右,既能补贴家用,还方便照顾老小。”村民王慧敏高兴地说。近些年来,惠水县结合县域特色和优势,坚持支部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和村民生活发生可喜变化。

村社同发力 小黄姜变身“金娃娃”

7月1日清晨,在涟江街道排楼村的生姜加工车间内,清洗机不间断作业,一箱箱干净新鲜、打包完好的小黄姜,一天之内就能运送至省内各大商超和农产品市场,摇身变成强村富民的“金娃娃”。这得益于排楼村党支部的有力引领。

3年前,排楼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董事长,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探索将农民小作坊式的发展方式升级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合作社与村“两委”同向出力、互促共进。

为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排楼村建成王子塘洗姜场,配套建立生姜清洗就业车间和2条自动化洗姜生产线,一体化承接周边县市生姜清洗、保鲜、运输等业务,年利润达20万元。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排楼村深入践行“一村一园一场一社”产业发展思路,形成春有樱桃、夏有蜂糖李、秋有紫王葡萄、冬有金钱桔的四季产业品牌,促进群众抱团发展。“我们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1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360元。”党支部书记唐和平说。目前,惠水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共10个。

党员传帮带 增收又致富

几年前,吴立阳放弃城里的工作到杨茂村创业,筹集资金55万元,流转土地40亩,建起50多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培育售卖茶树苗、辣椒苗。

基地建成后,吴立阳白天忙进忙出,晚上苦啃农业书本,遇到难题就请教农技专家,把学到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围村民。他的大棚解决了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每天到大棚务工的就有三五十人,年支付务工工资近100万元。

这个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切,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头。2021年底,村民一致推举他为杨茂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仅3个月,他就组织其他村干部一起,邀请贵艾科技公司到村考察,促成签定150亩艾叶种购协议,还把自己培育的20余万株茶树苗、辣椒苗无偿发放给村民。

在吴立阳的带动下,村里建立党员结对群众传帮带机制,实现1名党员带动3—4名群众增收致富。

惠水全县636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像吴立阳这样的党员约占40%,帮带3425名群众共同致富。

以花为媒 乡村旅游驶入快车道

“我们抓住先机,在景区开起农家乐,配套建设8间旅馆客房,营业额逐年增加。”党员王科福是好花红村乡村旅游景区内成功创业的先行者之一,招呼客人、研究菜品、美化庭院,是他忙碌而充实的日常。

然而几年前,开农家乐却不被村民看好。好花红村虽是布依民调《好花红》的发源地,具备一定知名度,但景区发展特色不明显、品牌效应不集聚,一直以来不温不火。

借着产业发展东风,好花红村确定了以花为媒的发展方向,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成功培育出桔乡花海、荷塘月色等颇具特色的观光景点,并举办第二十九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为乡村旅游增添一抹亮色。在扮靓村庄的同时,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大力组织布依族群众开展打糍粑、八音坐唱等民俗活动,通过布依族第一堂屋还原再现传统文化生活、体验布依族枫香染制作工艺等,打开尘封的民族记忆……

目前,全村已有农家乐81户,农家旅社20家,形成乡村休闲游、农耕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多种发展业态。在品牌效应下,高校、国有企业、民间文化组织等纷纷到此成立研学基地,好花红村的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

除好花红村外,全县各类农村经济实体次第破土而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余个,1.6万户群众发展或参与发展特色小养殖、小加工、小庭院等小微经济,美丽乡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致富农民养殖_农民致富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