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共占地10亩,猪舍占地7亩,办公用房占地3亩,预期存栏生猪500头以上。”武功县武功镇坡底村村委会院子里,马根劳正喜滋滋地指着图纸,和村干部商量他扩建养殖场的事情。他信心满满:“国家的好政策让我靠养猪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行情也好,我要扩大养殖规模,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呢!”

生于1968年的马根劳,曾在村里当过泥瓦匠,种过地,养过牛,是个地道的农民。他所在的坡底村多沟壑、滩地,属于省级贫困村,就像他说的“这里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家家户户曾经也只能勉强吃饱饭。”跟平常人一样,马根劳到了年纪就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清贫但也还算平稳。不料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他因为冠心病及脑梗塞住进了医院,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出院后落下病根,左手总是不灵便,一切负重都只能右手操作,无法再外出打工挣钱了。两个需要读书的孩子,一个失去收入的家庭,马根劳的肩膀再也承担不了了,一家人靠着村干部和乡亲的帮扶维持生计。

2013年,马根劳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政府小额信贷、产业扶持资金、实用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好政策后,他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在村干部的指引下,他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吃苦好学,下定决心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每次培训结束,往往别人都回家了,他还是拉着专家教授问一些没听懂的问题,这让来授课的专家十分感动,耐心解答他的问题。几次下来,授课老师纷纷建议他从事养殖业,还为他算账规划,马根劳最终决定“养几头猪试试”。

大胆探索尝试,增强脱贫精气神

马根劳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展资金,听说有小额信贷政策,但他不知道怎么操作。镇村帮扶干部了解到他的难处后,便带着他,协助办理了小额信贷5万元,支持他大胆发展产业。2016年,他购买15头猪开始饲养,由于缺乏经验,导致一些猪死亡,也没有销路,困难接踵而来,但他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监测生猪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松。另一边,村干部和驻村帮扶队伍积极为他联系专家,联系销路,以解燃眉之急。慢慢地,靠着养猪,他家里的生活好了起来,脸上在患病后第一次有了笑容。2017年,他将生猪养殖规模发展到了50头,别人笑他不懂行情,不知风险,但他坚信多付出一些劳力,多花费一点心血,肯定是会致富的。

扩大养殖规模,打好脱贫组合拳

吃苦耐劳让致富这条路犹如滚雪球。经历了2018年冬非洲猪瘟造成市场寒冬的他,反而没有失去信心,更加信心满满,他认为2019年猪价会因为非洲猪瘟而大涨,他将自己的养殖数量增加至130头,同时他还饲养了10头母猪,打了个养猪组合拳。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他总是在猪圈奔波忙碌。果然,2019年猪价特别好,他的家庭收入上大为改观,他提前还清了第一笔小额信贷后,为了扩大规模又贷款了5万元。目前,他的养殖场生猪存栏120头,流动资金在10万元以上,预估收麦前后将卖出30多万,他不仅成功顺利脱贫,更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发挥示范引领,树立脱贫新模范

马根劳是村里唯一自主提出要脱贫的贫困户,但他并未就此满足,他要带乡亲们一起致富。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猪技术,并毫无保留地向所有的村民传授。现在,马根劳已成了全村畜牧养殖户的主心骨,也是村里赫赫有名“土专家”、“猪司令”。坡底村及周围村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他给别人授课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正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让我们家踏上了脱贫致富路,我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帮助其他贫困户也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在村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时,不善言谈的他说出了一段很不平凡的话:“人帮你一时,不可能帮你一世,党和政府帮了我那么多,我自己要更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份恩情。”(武功县扶贫局华延延、耿欣供稿)

查看原地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