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勇,54岁,中共党员,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党支部书记。他转变思路,大胆尝试,从利用闲散坑塘养殖泥鳅到2018年整村拆迁,历时两年时间,使王世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老百姓的日子富了起来,村内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他先后被授予“全市红旗农村党组织书记”、德州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勇于担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王世英村中大量年轻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匮乏、种植业效益低下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2014年春,陈绪勇发起成立了王世英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托管”这两种模式,将全村686亩耕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2017年,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他提出打造田园综合体的想法,经过全体村民讨论同意后,合作社流转土地320亩,进行现代农业大棚建设,共建温室大棚27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扶贫项目温室大棚10个,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向北京、天津商超直接供货,带动全镇蔬菜种植、销售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京津冀放心“菜篮子”。

在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上,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对接海大集团,成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千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水产养殖泥鳅为主。2018年流转土地共700亩,建设办公场所1500平方米,设有种植部、养殖部、会计室、化验室、实验室等。合作社为了响应宁津县政府提出的传统农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号召,利用320亩低洼地,投资1200余万元改造池塘48个,用以养殖泥鳅,现拥有泥鳅养殖专家7人、专业养殖人员12人。千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基地”。

敢于创新,自主研发新型养殖技术

经过多地考察、研究,陈绪勇参考国内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水花放养模式,这种模式比传统的放养模式每亩节约成本5000元以上,并在全市得到推广,这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现在全市泥鳅养殖户74户,共3000多亩。为满足养殖户需求,2018年合作社修建1000平方米的孵化车间一处,每年可孵化水花泥鳅30多亿尾,为养殖户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和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托水产养殖技术,陈绪勇在王世英村创办宁津县农业农村技术培训学校,邀请水产养殖专家进行授课,为宁津县免费培训水产养殖人员600多人次,引导各村充分利用闲弃坑塘资源,探索“边角经济”与特色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强村富民之路。目前,整个柴胡店镇共16个村开展特色水产养殖,利用闲散坑塘296亩。在陈绪勇的带动下,宁津县发展泥鳅养殖面积已达1800多亩,周边县市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形成了特色水产养殖新名片。为增加农民收入,千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入股的方式进行泥鳅深加工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新的道路。

甘于奉献,以行动践行为民承诺

为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陈绪勇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建设了宁津县第一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总投资1亿元,规划修建了二层独栋别墅67栋,配套公园、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目前王世英村全村已整体搬迁入住,2套人才公寓也即将装修完成。未来规划修建390栋别墅,安置周边村庄,集纳人气,形成社区产业“双建双促”的良性循环。

陈绪勇发现村内有一些边角闲置土地,由于零散,村民不愿种植。2018年,他积极对接山东全林绿化有限公司,采取“村民入股、集体分红”的经营模式,通过对村内闲散土地进行整合,围村种植高端苗木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整合边角土地资源73亩,共种植花卉苗木1.2万棵,培育期3年,村集体与村民进行三七分成,村集体年可增收2.1万元,村民每户年可增收950元,同时树木管护可提供就业岗位7个。

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一项收益带动了三方增收。一方面,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领办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另一方面,群众通过收取土地流转费,参与入股分红,每年每亩地的收益可达四千元。此外,王世英村的农业大棚扶贫项目,每年可为全镇66户困难群众实现分红5万元。2022年,王世英村建成王世英党建共同体,融合周边11个行政村,以“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了“党建联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的治理模式,提高基层自治能力,打造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程。

如今,陈绪勇设立的泥鳅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德州自主发展最大的养殖基地、全国泥鳅养殖技术标杆,整个宁津县也兴起了“发展泥鳅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而就在村子北部不远处,67栋独立别墅鳞次栉比,在春日暖阳下无限静谧,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共宁津县委组织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