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有项目 致富有门路(一线探民生)
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投放扶贫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建设标准化扶贫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完善产业体系拓宽老乡增收渠道……随着一项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阳市已经实现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62个贫困村销号、1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9%下降到0.28%。
“多亏党的好政策,让咱过上了好日子,现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头也更足了!” 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营子镇南山村,72岁的李凤芝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咱们村光伏发电有补贴,养牛能给贷款,家门口就能到厂子去打工,这些收入全加上能有1万多块呢。”
朝阳市地处辽宁西部,全市5个县(市)都是省里的扶贫重点县,占全省的1/3,贫困人口则占了全省的1/5。作为辽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5年来,朝阳市累计实施扶贫农场、光伏发电、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扶贫果园等产业项目2063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每个县区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模式,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项目覆盖,确保贫困户有增收项目,贫困人口有脱贫致富门路。
扶贫产业促增收 提供贷款帮起步
“咱家以前一直也没贷过款。镇里的干部说贷款没啥风险,年终还能有分红,一开始确实有点不信。”48岁的刘忠香是朝阳市北票市北塔镇翟家营村人。之前,为给患有恶性肿瘤的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2018年丈夫因病去世,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1+4”产业扶贫项目,又让她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银行提供给她5万元贷款,这些钱作为股份分别投入不同的合作社,政府给贫困户做担保,前两年政府负责贷款利息,后三年企业偿还利息。期满后还替贫困户偿还本金,贫困户一点风险都没有。”北塔镇扶贫项目负责人侯志华告诉记者。
侯志华所说的,正是北票市“1+4”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1”是指政府做好引导,“4”是指参与运行的扶贫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具体而言,就是政府设立扶贫风险补偿基金,金融机构投放农户扶贫贷款,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信贷资金投资入股,企业按农户投资额的10%分红,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负责北票市扶贫工作的市委常委韩玉波告诉记者。
“加入德彦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分红1000元;加入德宝蔬菜种植合作社,每年分红500元;享受宏发种鸡资产收益分配1800元,而且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利息和本金都不用咱负责。”刘忠香耐心地算着自己的收入。在政府的帮助下,刘忠香又抽出一部分贷款购买了40只羊,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目前已繁育了82只,“今年我们家的增收有保障。”刘忠香说。
截至目前,北票市对开展“1+4”产业扶贫模式的企业投入贷款11280万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6万户,覆盖面达97.78%。
车间建在村里头 顾家赚钱两不误
在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贫困户刘玉学正在将刚刚加工好的衣服打包装袋,准备运往全国各地。北台子村依托服装加工产业建设扶贫车间,30余名贫困人口在这里打工。“自从来到工厂,每月收入都有2800元左右,同时还能照顾上学的孩子,真是一举两得。”刘玉学笑着说。
龙城区充分利用村闲置校舍、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了17个标准化扶贫工厂,涵盖服装加工、仓储物流、种子晾晒、项目孵化、技术培训等门类,实现送项目到镇、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使贫困户“离土不离家、进厂不进城”。
“扶贫工厂在推动农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效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龙城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刘立东说,上能顾老、下能顾小,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了确保贫困户的收益,龙城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免费培训,并吸纳他们进入工厂,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用工厂的收益进行分红,使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往往就能全家脱贫。实施工厂化扶贫,对贫困人口来说,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目前扶贫车间共带动510户10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从根源上避免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刘立东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成体系 老乡增收渠道多
“以前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多少老天爷说了算,价格高低小商贩说了算。现在从选种、管理、收割、加工、销售,都有保障。咱家这些地每年能有5000元左右收入,加上我在产业园打工的3000元收入,跟以前的生活真是有了天壤之别。”在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杂粮产业园,北老爷庙村村民毕桂芹兴奋地说。前些年,毕桂芹的爱人因车祸去世,只留下一双儿女,一家人全靠种地为生。
“现在,共有600多户农户加入杂粮产业园,其中贫困户102户。产业园用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的方式经营,今年无偿为贫困户提供了7万多元的种子、化肥,再以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朱碌科镇党委书记崔世忠介绍。
通过扶贫产业园建设,朱碌科镇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把零散的插花式扶贫整合成带动力强的产业园区,实施扶贫产业园计划,走出一条产业全覆盖、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扶贫路子。”建平县县长王文佳告诉记者。
建平县把不同类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扶贫产业园,实现有创业愿望的全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全就业、无劳动能力的全入股。产业园收益按2∶3∶5进行分配,其中20%用于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0%分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偶遇天灾人祸的返贫者,50%用于追加投资。截至今年7月,建平县共建有扶贫产业园274个,带动11997户次实现增收,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如今,朝阳市已经实现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62个贫困村销号、1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9%下降到0.28%。截至目前,今年剩余的7088名未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69万低收入人口收入已全部超过5000元。(王金海 刘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