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是一场持久战。本人仅根据个人经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可以先确定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之所以先谈着一点,是因为可能很多人都会读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读博这条道路,而且读博本身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顶着科研压力、年龄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压力等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熬的出来的。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讲,硕士毕业就去工作,可能是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因此,请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现实,想好将来要做什么。我们的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业有很多,比如高校教师、辅导员、公务员、军队文职人员、国企央企党建工作人员、中学教师等等,不同的职业选择有着不同的备考规划,比如你想考公务员,那么我建议你早早准备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因为国考、省考、选调都非常卷,而如果你对成为高校教师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读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你想好了要去读博,那么就可以为之早做准备。接下来,我分别介绍一下备考的几个方面:
(一)时间规划(以3年制院校为例)
⏳研一上学期至研二上学期
1、打牢基础,看马理论专业书,经典著作,自己专业领域代表性专家的大作。在这里强烈建议学习“马理论者”的课程,不抱着功利考试目的去学,感触又不一样,你的思维将更加发散。
2、多发论文、多参与课题。博导是要看学生“科研潜质”的,随着申请考核制的学校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论文将是获取考试资格的敲门砖。
⏳研二下学期
1、查阅院校报考条件,是否要求六级分数以及年限、参考书、发文要求等等,进行院校初筛。
2、翻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书,专业领域的书(比如思政的同学重点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这是院校通用的参考书,做好笔记。最好是A4纸或者活页纸列框架,最后背框架更快捷也更有条理。
3、考博英语单词和语法。
4、继续发论文。
⏳研二暑假
1、写好科研计划书,制作个人简历。给符合条件的院校导师疯狂发邮件联系;
2、写好毕业论文,可以先完成,再追求完美;
3、考博英语。一是背单词,二是学习阅读、翻译、写作、听力等方法论技巧。三是背诵专业英语单词,可以看《共产党宣言》或者《二十大报告》英文版;
4、专业课:一是要按照经典著作梳理每一本著作的重点,二是要整理好专题,比如党、人民等万能答题术语,学习考博答题的方法论技巧;
5、关注时政热点。马理论顶级期刊上的文章一定要关注,看研究的热门选题是什么,重点看摘要框架。
⏳研三
9月-10月
基本上这个时候导师就会有回复了,能够确定报考的院校,而且清北这段时间就开始报名了,一些好的院校过了国庆也开始陆陆续续报名。因此,这段时间
1、准备报考材料(成绩单、个人陈述、科研计划书、导师推荐信等等);
2、修改毕业论文;
3、考博英语:买院校真题,卡时间刷题;
4、专业课:做院校真题,卡时间做;背诵专题;
5、时政热点,阅读顶刊。
11月-次年5月
1、参加考试;
2、穿插修改毕业论文;
3、考博英语和专业课:目标院校真题。
(这一部分较为概括,因为不同的院校考试时间不一样。考博跟考研不同的是,你可以报考很多院校。所以这段时间,你的任务就是报报报,考考考,直到上岸)
(二)报考院校
我的建议是:多报!多报!多报!还是多报!
首先,到底能不能多报?
能!考博和考研最大的不同在于,你可以同时报考多个院校。但是要注意:
1、时间要拉开梯度
因为很多院校可能会在同一时间进行笔面试,你可能会面临两个院校撞了考试日期的现象,因此一开始筛选院校的时候就要查好目标院校往年的考试时间,如果真撞了,选一个最想去、最有把握的去考。
2、难易程度要拉开
最好是找专业课考试相近的,这样复习起来也方便。一套复习,可以应付多个院校。反之,一个学校考思政,一个学校考党建,你复习起来跨度会相当大
其次,为什么要多报?
很多人觉得,报这么多学校不就成了“海王”了吗?而且报名费也价格不菲。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想增加上岸的概率,只能这么做。这其中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
院校因素及博导因素:你准备了半天,结果你的目标导师今年可能没有招生名额,比如考前招了硕博连读的学生占了名额,或者到年龄快退休的,或者突然调离岗位跳槽的,这些都很常见。也有一些导师比较热门,报的人太多,比如西安交通大学50多个人扎堆报一个导师,而导师就要2人,注定好多人成为陪跑。当时西安交大报名人数有300多人,实际招40多人,结果很多人扎堆报,有50人都报考了陆卫明老师,上岸概率就不大。此外,一些院校必须经过目标导师同意才能报考,有的博导压根没有回复你,这些都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
竞争因素:你的竞争对手太强大,要么科研成果醒目,c刊核心一大堆,材料打分比你高,要么就是考试能力比你强,笔面试被碾压。
自身因素:考试时间撞了;自己没有发挥好;预审材料不过关;
所以,有很多因素是学生无法掌控的。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天,结果最后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而作为考生又存在很多信息差,所以你只能多报多考,多向学长学姐打听。
(三)关于参考书
多报多考有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参考书怎么办?其实,你只要看一看院校考试的真题,就知道考试更像是写“命题论文”,即使是开卷考试让你拿着书翻阅,你可能也不知道怎么抄。况且,现在很少有学校能给出参考书。因此,我认为参考书的意义在于你打基础,能让你的论据更扎实一点,让博导看到你有调动所学进行科研的能力。通常来讲,除非学校特殊指定了参考书,一般重点看看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科公共政治、二十大报告或者重要会议讲话,也就够了。重点还是要自己形成专题,将所学基础内容归个类,到了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四)关于读文献
很多人都知道要看文章,但是文章那么多,应该怎么看?
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就是看到顶刊中一个题目,先别着急看文章,先自己把它想象成一道考试题目,调动你的基础知识,也可以翻翻书,看看“马理论者”的配套笔记,自己想一下这个命题论文该怎么写,然后再看那些专家学者写的,学习模仿他们,这样做会很有效率。
那么需不需要背诵呢?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些顶刊都是专家学者花费一年或者半年精心打磨的,你在考场上那么点时间,要想写那么好是很难的,你只需要尽力模仿,调动所学来应对就可以了。
(五)关于学习考博英语
这个一定要看院校要求。有些学校过了六级可以申请免考外语,那样考试压力会相对轻松很多。也有的学校要求六级分数还有通过年限,所以读研期间能刷分一定要再努力刷一刷。如果必须考,那就按照我说的考试规划中的来。除此之外,也要多看看专业英语,比如我在中财大面试时,就问到了我“人民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翻译,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去积累的。
三、
致学弟学妹寄语
马克思说:“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既然你对自己要走的路做出了选择,就一定要努力朝着目标迈进。走下去,别犹豫,别回头!
供稿:王慧聪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