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报融媒记者 魏森元
10月11日下午,在汝州市焦村镇段村烟站,烟农毕麟锋开着一辆满载烟叶的机动三轮车驶进院内,紧跟着前面的车辆排队,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一车装了500公斤中桔三烟,每公斤价格33元,能卖15000多元。”汝州市焦村镇靳村村民毕麟锋笑着说,“今年9月15日我出售第一批烟叶就卖了20多万元,之后陆陆续续又卖了多次,收入40多万元。”
说起今年种烟的收成,33岁的毕麟锋满是开心。其实毕麟锋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却已是七八年的“老烟农”,更是靠着种烟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我中专毕业后就到深圳务工,进的是富士康工厂,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1500多元,但人在外吃喝花销大,一年下来存不了钱。眼看到了成家的年纪,手里没积蓄,一家人为此犯愁。”毕麟锋说,“那时我便想着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好,一直犹豫不决。”
2013年底,汝州烟草公司为优化种植布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技术,鼓励有知识、会经营的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乡种烟。家乡的鼓励政策为毕麟锋做出了选择。
“小时候家里就种烟,父亲常带我到烟田,除草、施肥、浇烟,农忙时正好放暑假,全家齐上阵,采烟、编杆、看炕,连和小伙伴玩的时间都没有。”毕麟锋说,“家里有种烟的经验,又有了好政策,我便决定返乡试试种烟致富。”
想了就干,毕麟锋辞工返乡,2014年,在父亲的帮助下,承包20余亩土地,开启了创业致富之路。
“第一年20亩烟我净挣了4万多元,比在深圳打工强多了。”说起创业收获的“第一桶金”,毕麟锋满是自豪。尝到了种烟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他种烟的决心。第二年,毕麟锋扩大种植规模,在靳村和邻村流转土地110亩种植烟叶。
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作为新生代烟农,为了把烟种好,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毕麟锋积极向父亲、烟站技术员请教种烟技术要领,买资料、上网收集种烟知识,大胆尝试新技术。在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毕麟锋种烟采用“小苗膜下移栽”技术和“水肥一体化——小滴灌”技术。
“‘小苗膜下移栽’种出来的烟株抗逆能力强,而且烟叶品质好,单产高。采用‘水肥一体化——小滴灌’技术,电闸一开,水肥到田,省人工。”毕麟锋说,这些知识他参加烟草公司培训时就听得明白,虽然初期投入高,但收益大,烟草公司一推广他便积极采用。
2018年,烟草公司推广“采烤一体化”技术,毕麟锋带头推广,组建了自己的采烤一体化专业队,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带动一大批烟农加入了“采烤一体化”的阵营。
年轻有干劲,有文化善用新技术,让毕麟锋种烟的收益一直“顺风顺水”,轻轻松松腰包鼓了起来,还在汝州市区买了房。“我们这一代烟农要轻松的多,中耕有机械,浇烟、增肥有滴灌,病虫害防治有无人机,烟叶采收烘烤有专业队······我们种烟反而不像父亲那一代凡事都得亲力亲为。”毕麟锋说。
从种烟第二年,毕麟锋便吸纳村民到烟田务工。“大家帮我来干活,我支付村民劳动工资,我挣钱大家也有收入双赢。”毕麟锋说,最初支付村民工资一天30元,到现在分工更细,更是不同分工工资不同,打烟系烟按杆计酬,分拣烟叶按天计酬,装烟炕单独计酬,在我家干活的村民月均收入1500元靠上,现在在我这每天分拣烟叶的村民就有十三四人,打烟系烟、装烟炕时用人更多。
“现在地里的烟基本打完了,明天把最后一炕烟打完装上,今年地里的活就干完了,剩下的就是拣烟卖烟。”毕麟锋乐呵呵地说,按目前烟价来算,今年烟叶能卖75万元,扣除人工和生产成本纯收入30万元靠上。”
“今年新推广的电烤房炕烟省钱省力,烘烤质量好,我打算申请把燃煤烤房改造成电烤房,再自建几座电烤房。” 说起今后的打算,毕麟锋坚定地说,“这几年种烟让我敲开了致富门,种烟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