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伟绍44岁,紧水滩镇饭甑砻村人,一位从事20多年中华鳖养殖的“老农民”,目前担任第十届浙江省科协委员、云和县科协兼职副主席、云和县云河渔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老甲鱼”和“鳖王”说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卜伟绍。
对于卜伟绍来说,“老甲鱼”和“鳖王”可是两个“雅号”,代表着他已经在养甲鱼的行业里登堂入室。凭借着养甲鱼的“折腾劲儿”,卜伟绍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青年致富带头人、丽水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丽水市精英农师等荣誉,他的“三段式”生态养殖模式还获得了全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卜伟绍和他的生态甲鱼们还曾上了央视的《生财有道》栏目,知名度遍及全国。
一个大学生与甲鱼的不解情缘
卜伟绍是名真材实料的大学生,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大学生里最像农民的,在农民堆里看起来最有学问的。1997年,卜伟绍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淡水养殖专业,谈及为何学的是淡水养殖,他说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初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是被我大哥给‘忽悠’的。”卜伟绍笑言,“我们家有个水库,大哥说干脆学水产得了,这样家里还能有个懂行的人。”
就这样,卜伟绍稀里糊涂走上了水产学习之路。
然而,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卜伟绍并未对鱼产生很大兴趣。他的班长也曾经开玩笑说:“伟绍,你个子小,以后别干水产了,找份其他工作。”
“我们班上有41位同学,最后真正从事水产一线工作的只有6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卜伟绍并未因为一句玩笑话而走上别的路子,毕业后,他来到丽水东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担任技术员。
因为年轻,又是科班出生,卜伟绍曾经觉得凭借四年所学,完全能够胜任眼下的工作,但是,书本和现实之间始终有着一层隔膜。经过一年的工作,他逐渐发现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毅然决定前往大型养殖企业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我连甲鱼饲料都做不好,纸上谈兵终究不可取。”1998年,卜伟绍来到当时浙江最大的养殖企业义乌东太养殖有限公司,他从基础做起,上至专家,下至普通工人,都成为了他学习的目标。又用了一年的时间,他担任了养殖场甲鱼生产区的区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甲鱼养殖业在浙江大地上兴盛一时,甲鱼则是老百姓眼中的“奢侈品”,达到了每斤三四百元的价格。然而,盛极而衰,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甲鱼的价格暴跌至几十元,大批养殖户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黯然退出市场。
卜伟绍并没有放弃,2002年,他又来到杭州皇冠饲料水产有限公司上虞基地工作和学习,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的养殖技术愈发娴熟,而且在不断的技术摸索中,他发现了甲鱼养殖中一个莫大的商机——生态甲鱼养殖。
一个“改造”甲鱼的人
卜伟绍从未离开过甲鱼养殖,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将甲鱼研究得更加透彻,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2005年,卜伟绍在杭州市桐庐县的瑶琳仙境附近跟人合伙成立了一个水产养殖场,专攻生态甲鱼养殖。
“我一直以来从事的都是甲鱼的温室养殖,但在杭州工作期间却发现生态养殖大有作为。”卜伟绍说,在当时来说,瑶琳的生态环境是比较优良的,水土、气候等条件完全可以养殖出优质的甲鱼。
就这样,在学习和摸索中,卜伟绍在瑶琳的生态甲鱼养殖之路持续到了2007年,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总结,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家乡云和的绿水青山让卜伟绍的生态甲鱼养殖充满了想象力,他摸索出了国内首创的“上山下乡”的“三段式”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出的生态甲鱼个个野性十足,同野生甲鱼一般无二。
在“三段式”生态养殖模式出现之前,卜伟绍仍旧是以温室养殖为主。他介绍,他在2500平方米的标准养殖温室里顺利放养了12万只甲鱼苗,可一年后,由于卖相等原因,完全打不开市场。
“当时真的是当头一棒。”卜伟绍说,“我把生态两个字想得太简单了。”
反思、总结,卜伟绍选择了继续前行,他决定要充分发挥云和的生态优势,摸索出一套符合市场要求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卜伟绍寻求到了包括浙江万里学院钱国英教授在内的水产专家的帮助,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三段式”养殖模式逐渐成型。
据介绍,“三段式”养殖模式即“温室+池塘+水库网箱”的养殖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甲鱼苗温室培育期、第二阶段的甲鱼种土池微流水养殖品质优化期、第三阶段的成年甲鱼水库网箱养殖品质精品化调控期的合理配套,形成了一套先进、完善的甲鱼生态养殖实用技术,把现代设施渔业技术与生态养殖方式结合起来,提高甲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产品质量。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卜伟绍又根据当地实际,对“三段式”养殖模式进行了创新,摸索出甲鱼生态养殖新技术,在海拔一千多米的云和梯田高山山区实施“温室+外塘+稻田”三段法稻鳖共生流水养殖模式,这使得生态甲鱼的身价迅速飙升到了温室甲鱼的10倍、池塘甲鱼的5倍。
一个给甲鱼贴上二维码的人
随着事业的发展,卜伟绍创建了云和县首家从事龟鳖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
“清江”,顾名思义,清澈的江水。仿佛是为了同合作社的名称相呼应,卜伟绍将养殖基地放在了云和湖旅游风景区内,毗邻石浦花海,依山泉小溪而建。
“如今我的养殖基地就如同一个小景点,经常有来自上海、杭州的游客组团体验养殖基地。”与这些游客一样,卜伟绍也非常享受在养殖基地的时光,“甲鱼苗需要精心培育和呵护,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在这里照看着。”
任谁也想不到,除了养殖基地,卜伟绍最钟爱的地方就是电脑前,带着甲鱼“上网”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
“叮咚,叮咚。”从电脑里传来了清脆的淘宝交易声,这就是卜伟绍带着甲鱼“上网”的真正目的,有声音就意味着有生意上门了。2014年,卜伟绍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名为“养生鳖馆”的店铺,在互联网上卖起了甲鱼。短短10个月的时间,累计销售额达到了60多万元,这让初尝“网瘾”的卜伟绍欣喜不已。
“仅仅‘改造’甲鱼是不够的,还得拓展销售渠道,改变营销思路。”卜伟绍回忆,当第一批甲鱼上市的时候,他曾经拉着一车甲鱼去丽水府前农贸市场叫卖,还在车边上支上了一块牌子——生态甲鱼。
“必须证明我的甲鱼是好的,但怎么才能让人相信是个大问题。”卜伟绍想到了建立产品溯源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信任自己的甲鱼品质。但建立一套溯源系统,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维护人员,这对于一个农业合作社来说,难度和成本都太大了。
转机出现在2014年初,丽水市农发公司面向丽水涉农企业,推出了生态精品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该系统包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电商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业数据中心等。丽水的农业从业人员只要登录系统,就能解决多数涉农事务。
也正是在这期间,农发公司找到了卜伟绍,邀请他加入由丽水市政府牵头成立的“丽水市农业协会”。刚加入协会,农发公司就为卜伟绍的合作社建立了溯源系统,从建立到维护都由公司承担,而卜伟绍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于是,从2014年2月开始,卜伟绍几乎每天都要登录系统,将自家甲鱼的生长状况、投料情况等实时更新到其中的溯源平台中。
2015年初,第一批纳入溯源系统的甲鱼上市了。这批甲鱼有了专用二维码,只要消费者扫描一下,就能对甲鱼的整个成长过程、检测数据等了如指掌。如今,他的甲鱼已经走出了丽水,走向了全国。
“老甲鱼”的故事说不完
2016年2月,卜伟绍还发起成立了全市首家渔业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云和县云河渔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担任理事长,引领该县262位农民、9家渔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
联合社由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石浦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9家渔业类合作社联合组建,主要养殖中华鳖、泥鳅、石蛙、澳洲淡水龙虾,拥有云和湖水面3万亩、池塘158亩、工厂化养殖设施8100平方米、稻田面积781亩,年产值2680万元。
“联合社借鉴了台湾的农会组织的先进经验。”卜伟绍说,他在台湾考察期间,当地的农会组织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的农业之所以领先,农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7年,为提升稻田养鳖的技术水平,卜伟绍又在崇头镇栗溪村租赁了60余亩梯田,开展山区新型稻鳖共生养殖模式试验,通过田间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该模式还于2017-2019年连续3年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银奖、一等奖等殊荣。2019年,整个丽水市的稻田养鳖面积已经扩展到1200余亩,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的一种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