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又一家上市公司和沙县小吃合作。

3月25日,惠发食品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与沙县小吃集团合作后,将全面负责沙县小吃商标品牌运营,为沙县小吃产业搭建一条涵盖产品定向研发、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分拣、冷链运输、品牌餐饮为一体的全程可追溯生态产业链、供应链,在保持沙县小吃传统优势的前提下进行全面升级,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实际上,今年1月6日,惠发食品就与沙县小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后不久,《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支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

天眼查APP资料显示,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注册资本6500万,法定代表人为罗旭。

目前,沙县小吃集团旗下拥有25家公司实际控制权,主要涉及餐饮连锁、文化旅游、文化城开发等领域。

公司信息变更记录显示,在2019年4月之前,福建省沙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沙县小吃集团100%股权转让给了沙县泰和房屋征收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沙县泰和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沙县交通运输局全资持有)。

在惠发食品之前,2016年5月,国内“养猪概念股”雏鹰农牧就曾与沙县小吃集团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在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彼时,雏鹰农牧表示,将出资4500万与沙县小吃集团合资成立沙县小吃传媒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开展广告服务、旅游文化传播及其他等业务。另外,以不少于9000万元自有资金,通过增资的方式认缴沙县小吃餐饮连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5%的股权。该公司负责运营沙县小吃产业园和沙县小吃供应链服务项目。

随后,双方还签订了《沙县小吃经营店升级改造合作协议》等协议。雏鹰农牧号称要3年整编6万家沙县小吃店,以便将自家的猪肉卖给沙县小吃,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雏鹰农牧生产的猪肉。

然而,想要靠沙县小吃熬过猪周期的雏鹰农牧究竟还是失算了,在巨亏之下公司于2019年退市。全国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升级改造计划也被迫停止。

如今,惠发食品算是接过了雏鹰农牧的“衣钵”。

据《北京商报》报道,目前,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发展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年营业额达500亿元。

此外,包括连锁标准店在内,沙县小吃在全国共有约9万家店面,但连而不锁,手工制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惠发食品又能否完成雏鹰农牧未完成的“志愿”呢?

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12月17日晚播出的《新闻联播》,以“沙县小吃何以做成大产业”为题,深入讲述了沙县人用20多年把沙县小吃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奋斗故事。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听说过“沙县小吃”,这便是“国民小吃”的牌面。

沙县只是坐落于闽中腹地的一个小县城,仅仅凭借着“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三元吃好”的小吃,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今更是走出国门,晋升为全球连锁快餐,年营业额近500亿元。从当初的一块钱到现在的500亿,沙县小吃是如何达到今日成就的?

政府重视与正确引导

上个世纪90年代,沙县的第一批创业者离开沙县,凭借着“做小吃”的技能在异地站稳脚跟,之后沙县人通过兄弟带兄弟,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的方式,迅速扩展开来。但是如果仅仅如此,沙县小吃可能成为一方著名小吃,但不会是“国民小吃”。

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1997年,时任沙县县委书记刘道崎在了解当地人外出经营小吃的情况后,将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几位主要领导做了沟通,随后沙县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要求每个乡镇必须有一名副科级干部留薪留职,带头外出开小吃店,开得好,同样提拔重用。对于外出开店的人,政府提供贷款支持以及补助。2004年,沙县小吃打入上海市场时,每开一家店,沙县政府补贴1000元。2007年,沙县小吃打入北京市场时,前100家店,沙县政府每家补贴3000元。

不仅如此,为了沙县小吃能健康规范地发展,沙县政府还成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每年免费培训1000到1500名沙县人学做小吃。此外,针对山寨沙县的品牌,沙县政府还在全国公安机关中,设立专门的小吃维权小组,专业打击非法盗版。

前有沙县人的敢闯敢拼,后有沙县政府的重视与正确的引导,加上90年代市场需求扩张,沙县小吃一飞冲天。

公司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如果说,一开始沙县小吃能迅速发展,是靠沙县人的敢闯敢拼的精神以及政府的重视与引导,那么后期沙县小吃能发展成为“国民小吃”,甚至晋升为“全球连锁快餐”,则是依仗了公司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统一形象标识、服务,由中央厨房自动化生产原材料,既保证沙县小吃所有门店都能提供高质量产品,同时也确保了食品标准化与安全化。

2006年,沙县小吃集团成立,开启公司化经营的步伐;2015年,“沙县小吃及图形”的集体商标获准注册;2016年,沙县小吃开始实行标准化生产,将现代食品加工工艺与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有机结合。

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从2018年年底开始,沙县启动小吃产业园建设,园区集小吃转型升级示范展示、连锁餐饮智能化体验、小吃中央厨房为一体,依托全国小吃餐饮连锁子公司,通过餐饮智能化系统,将园区生产的产品配送至全国各连锁门店,形成完善配送网络。沙县小吃中央厨房项目总投资超23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食品生产车间、研发品控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可日产扁肉、蒸饺等各类“拳头”产品40吨。目前,园区已吸引了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9家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入驻,7家企业实现投产,年产值达3.1亿元。

曾经,发展沙县小吃是为了解决乡镇居民就业增收问题,而如今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小吃”。

沙县小吃背后有这样致富带头人

央视网消息:沙县小吃如今已经名扬全国,遍布全球。而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因为一个人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所在的俞邦村已经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他的名字叫做俞广清。

带领村民出村创业做小吃谋致富

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记者见到了俞广清,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业主就是跟着他从这里走出去,做小吃的。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我们村里当时不是很富,我自己呢是在80年代就已经富起来了,自己富不算富,带动大家伙儿才是富。

沙县小吃:从一块钱的小生意到500亿的大产业

如今的村里保留着这样一个展览馆,记录着当年第一批小吃业主外出闯荡的经历。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扁担挑着去卖(小吃),一边放水,一边就放汤。

小本买卖变致富经沙县人盖起大楼房

当时的沙县小吃大都是养家糊口的小作坊、夫妻店,环境相对简陋。为了招揽生意,俞广清提出“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宣传语,好吃不贵的沙县小吃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人赚到了钱,回乡盖起了楼房。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当时习总书记还有讲了一句话,他就讲你这个(新)房子馄饨就是砖头、面条就是钢筋,哇,我听了压力就好大,我们以后沙县小吃一定越来越好。

别人外出他回乡做起“田保姆”

越来越多的沙县人外出打拼,名不见经传的沙县小吃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的街头巷尾。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创业,村里的地怎么办?俞广清决定自己回村种地,让大家放心地去做沙县小吃。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我就说,我来做“田保姆”,帮大家来种地。就是从那时候,大家安全出去了,田就由我来管理,我就小吃带出去,就回头就来种田。

成立农业合作社为小吃提供配料

不做小吃,承包下村民的地,俞广清开始做规模化种植,一种就是十多年。这几年,他再次跟沙县小吃结下了缘。在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专门种植农产品为沙县小吃提供配料,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种植,家禽养殖都办起了规模,带动更多人就业。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小吃原料要我们从我们这边种出来提供,现在已经有6000多亩,将来要做到万亩以上,带动更多人致富。

64岁的新目标带动乡村旅游新发展

今年64岁的俞广清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走进俞邦村,了解这个沙县小吃的发源地。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发展乡村旅游,我现在还要带动他们继续创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