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农(左)和田汉在太湖边合影
认识简农(网名)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
作为一名农场的职业经理人,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果园,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经营。尤其是看到《花果飘香》“五亩换大奔”的系列案例之后,这种想法就越来越迫切。
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他曾给我发来一个方案:10亩地,他和他师父两个人经营,刚好是一个人换一辆大奔的面积;多品类,采摘加送货上门。问我是否合适?
小朋友在品尝“苏翠1号”
我一口否决。
那时的我正引导大家“从种到卖”。
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没必要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再去种植端添堵,不如在捧好饭碗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做微商,卖卖《花果飘香》中的好水果,日子会过的更顺畅些。
不过我给他留了一点念想:待日后在销售端有所成绩后,再考虑要不要种。
简农(左)在凤凰佳园学习葡萄种植技术
还算听话,这两年简农不再纠结于“种”,而是专心致志地在社区和朋友圈中贩卖水果挣“私房钱”。只是时不时在群里提起,让那些正在扩大面积的“花果飘香明星果园主”给他留5~10亩面积。
提得多了,就像他的“大鹅”一样,大家就当一句玩笑话,调侃一番而已。
不料,就在不久前,简农再次给我发来他的建园方案:
8亩地,6亩葡萄,2亩梨,一共5个品种,葡萄有“阳光玫瑰”、“黑皇”和“夏黑”,梨有“翠冠”和“丰水”。在种植上追求漂亮的树形,特别适合拍照的那种,但不打算开放采摘,只服务熟人,最后就是大客户。
我知道他“初心未改”,而且时过境迁,也像大家一样,“不怀好意”地想看看以他这样的性格,入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所以不再苦口婆心地规劝。只是看着这份品种清单,脑海中浮现出另外几个人的身影。
吴红俊和他种植的火龙果
第一位是江苏溧阳聚福农庄的吴红俊。
这个酷爱足球、又烧得一手好菜的新农人对新品种痴迷至极,120亩土地种植了近百个品种。结果可想而知,除了15亩火龙果能产生效益外,其他的都是光投入不产出的品种试验园。
我向他提过意见:新人入行都是从“百果园”开始的。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今年居然还从木美土里公司引种了苹果新品种“瑞香红”,理由是外观太漂亮了。我哭笑不得,这些漂亮的照片还都是我拍的。
陶煜东在梨园套袋
第二位是江苏太仓福田农场的陶煜东。
这位喜欢看《致富经》、并有志成为“陶老师”的90后在建园之初,为自己创建了一个“百果千花”的花园式果园:20亩地,20多种果树,2000多种花卉,天天有花,月月有果,让客人在花园中漫步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美味的水果。
很快,理想主义破灭。在随后的扩张和改造中,“百果千花”变成了以梨为主的生产园,并聚焦到以“苏翠1号”为主的早熟品种。
而眼前简农这份建园方案仿佛是他们的缩小版或精选版,本质上还是“百果园”的思路。小批量,多品类,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销售能力所规划的面积和品种,风险性少,所以简农自认为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不容更改的完美方案,发给我也无非是想获得“偶像”的认同而已。
简农(右)和同行交流
联想到我自己说的那句话:品种选择因人而异、因市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金而异、因技而异,所以也不想提什么建议,简单地回了四个字:没啥建议。
但是如果我自己种,绝对不可能这么多品种。8亩地,要么全部“阳光玫瑰”,要么“阳光玫瑰”搭配“黑皇”。
无独有偶,跟简农同在南京的大槐树(网名)发来信息,说他也有8亩果园,做小众水果的引种开发,主要有泡泡果、软枣猕猴桃、菲油果……
软枣猕猴桃我尝过,完熟的口感还可以,但储运性很差、货架期很短,而且一串果实次第成熟,很难保证口感的统一性。说白了,就是一个缺乏“商品性”的“不正经的水果”。
陕西某企业种的软枣猕猴桃
我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市场上很少见的所谓“第三代水果”统称为“不正经的水果”。
除了大槐树所提的几种之外,还有木通(八月炸)、黑老虎、指橙、仙人掌果……
要么口感差,纯粹新奇特;要么缺乏“商品性”,无法完成从果品到商品的“最后一公里”。但是,新人入行往往就喜欢这种新奇特,人无我有,弯道超车。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大槐树估计就是这么想的,光软枣猕猴桃他就引进了十几种品种(系),想做成一个特色水果的采摘园。
做了三年,光投入,没产出,从信心满满到迷茫,所以看了我写的好水果需要两个“哇塞”(外观和口感)的文章之后,想听听我的看法。
第二代水果的代表:猕猴桃
我回了七个字:搞点正经的水果。
站在商业的角度,小众水果的推广是从0到1的过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猕猴桃从“不正经”到“正经”,是集新西兰一国之力、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才打造出来的。
所以,我给的建议是:不要再在这些新奇特的小众水果上浪费时间,赶紧调整方向,在大众水果中选择一两个好品种,做出高品质,像颜大华(凤凰佳园)、黄伟(哈玛匠果园)这些花果飘香明星果园主一样,在当地做成标杆,在江南做个精致的小果园还是有钱途的。
黄伟和他种植的“黑皇”
他还是舍不下这三年来的努力与付出,想再花三年时间,聚焦软枣猕猴桃做技术上的突破,以达到两个“哇塞”的标准。
素未谋面,在感叹年轻人的执着和努力之外,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想起曾经规劝吴红俊时所说的那句话:农业上的每一个坑,都得自己跳了才酸爽。
跳出来了“百果园”,再跳“新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