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 □记者 班娟娟 长沙报道
郁郁葱葱的山林果园、随风而舞的烂漫樱花、白墙灰檐的联排别墅、精致热闹的商业街、业态丰富的创业街……从长沙市区驱车半小时后,一幅不同寻常的乡村画面即刻展现在《经济参考报》记者眼前。
这里是湖南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9年前的浔龙河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蜕变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正成为当地村民的愿景。
“日子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女婿都愿意倒插门过来了”……记者在随机采访过程中时不时就能听到这种感慨,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一种由衷的满足和幸福。
记者了解到,浔龙河村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治理、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业经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正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家主要靠养猪和种地,一年收入才七八千,现在一年收入十几万。从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50岁的贺彩珍经营着一家40多平方米的擂茶店。她一边接待游客,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小店租金一个月1200多元,一年却能获得十几万的经营收入。此外,流转山林一年收入6000多元,把土地置换过来的回迁房门面整租出去,上面是民宿下面是门面,租金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
“回迁过来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是洋房别墅,也都有小汽车。重要的是,我们这里有山有土有田,自然环境比城市好,配套也不比城市差。节假日期间游客多得很,现在除了可以去樱花谷看樱花,晚上还可以看灯展。我们这些商户有时都忙不过来。”贺彩珍说。
浔龙河村的特困户也实现了快速脱贫。80岁高龄的陈仕卓老人以前是个油漆工,后来因为得病需要常年吃药,其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困家庭。他的爱人刘湘云告诉记者,此前全家已经十多年没有收入了,靠着一个月200块钱的低保金勉强维持生计,住在是属于危房的土砖房。“2016年我们搬进了新房,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出租门面获得了稳定收入。”
据介绍,浔龙河村目前有村民605户,回迁集中居住的村民有80户,今年要交房的还有100户,未来每年还会通过土地置换,将剩余的村民分批次迁出来。
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柳中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浔龙河的老百姓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解决了“吃饭”问题,通过一家一分菜地解决了“吃菜”问题,通过每家一户商户租金收入解决了“吃肉”问题,通过集体经济分红解决了“娱乐”问题,通过就业和创业解决了“致富增收”问题。“现在户均年收入已经达到20多万元,率先实现了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