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羊城晚报实习记者 杨阳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蔡嘉鸿 羊城晚报实习记者 杨阳传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蔡嘉鸿
稻田青青,鱼虾欢跃。八月盛夏,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50余亩连片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稻田与连绵起伏的青山、纵横交错的河沟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傍晚,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重点项目华南师范大学《优“渔”助乡》团队成员正在“稻虾共作”田埂上撒网捕虾,这些罗氏沼虾取样后将送达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实验室,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体检”,为当地实现“现代名特优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支撑。
优渔助乡,一田两用
立体种养拓宽农民致富路
华师团队与河源彭寨“牵手”自2021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委派下,华师组织起了面向当地的科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我们在土厘村搞稻虾共作项目,最初养殖户是不接受的,‘大学来的书生怎么懂种田养虾’。但我们以专业技术和科研力量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也让他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如今,我们已实现‘稻在田中长,虾在稻下游’,也坚信‘稻虾共作’模式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华师生科院的汪蕾副教授说。
在彭寨政府和当地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团队成员走村进户与当地的养殖大户沟通对接。对于产业的发展,汪蕾副教授很有信心,她介绍称,“稻虾共作”是生态种养模式,水稻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可以为罗氏沼虾提供微量元素,以及在罗氏沼虾蜕壳时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而罗氏沼虾产生的废弃物则作为水稻的营养元素,不需要使用化肥,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也提高了水稻质量。
“水稻年产约1000斤/亩,当地人反映品质和口感优良,价格能卖到10元/斤,还供不应求。”汪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稻米产值10000元,还额外增加了虾的收益。因稻田养虾每亩四五千尾,空间大,疏养的罗氏沼虾病虫害少,更健康,可卖50元/斤。估计每亩年产罗氏沼虾300斤,产值15000元。这样,一年亩产值可达2.5万元,较原有普通种稻产值大大提升。
科技赋能,智慧养殖
科研实验深扎在田间塘头
华师生科院研究生余杰是团队一员,今年6月起,他和团队成员魏诗华、张洁涵就常驻在农户家,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华南师范大学的优“渔”助乡项目,打理50亩的“稻虾共作”稻塘,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
三人均无种植养殖经历,这次学着干起了农活。罗氏沼虾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悉心照料,无论烈日炎炎或刮风下雨,他们早晚都要“巡塘”——到田间喂食、查看,并收集与检测水质,检查增氧机等相关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驻村比校内生活艰苦得多,饮食不适应、方言听不懂,更难的还是下田,蚂蚁咬人痛得很。”魏诗华说。两个月下来,他们比驻村前“黑了一个度”,记者发现,成员们的手臂还被蚂蚁叮咬出一个个红色的脓包。
所幸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他们的工作变得便利。“我们免费帮农户安装了监控系统,通过‘在线化’的智慧平台,可以在手机上对田间情况一目了然,远在华师也能实时查看。”余杰说道。由凯文同学介绍称,团队无偿设计安装智能化终端系统,采用智慧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创新养殖模式促进彭寨现代特色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学生把学问做在田野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青春力量。平时,团队成员针对水产动物在苗期对养殖环境过度依赖、耗费人工成本过高问题,以及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科学分析,作为课题论文和发明的重要依据。针对人工计数准确率低、养殖苗期死亡率高这一养殖过程中的难题,团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研发了水产动物苗期活性分选与计数打包系统,将水产动物苗种活性分选、计数打包等过程信息化、数字化。同时,水产动物苗期的活性指数也会上传至软件终端,团队成员可通过软件实时监测,使得水产动物苗期存活率显著提升,匹配实验室研发的功能性饲料,为养殖户高效率低成本养殖提高技术支持。
此外,团队还将FIS算法(Freshness Identification System 新鲜度鉴定系统)和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一款快速便捷的水产品新鲜度鉴定系统,保障养殖成品质量。从养殖苗期强化到养殖成品质量保障,团队不断创新优化稻虾养殖模式。至今,团队成员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学生荣获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比赛等奖项。
钟宛清同学表示,“科学研究要来自实际并反馈于实际。我们将把理论研究应用于国家发展和乡村振兴中,使研究成果走向田间地头。”张洁涵说,“在驻村的日子里,我收获、成长了很多。作为生科人,希望将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惠及人民。”
创新模式,振兴产业
粮经复合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产业驱动。“稻虾共作”焕发了土地新活力,“稻虾共作”模式在彭寨镇能否成为一个可以做大做强的产业?华师团队经过多次实验论证,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要增加农民收益。”彭寨镇党委书记徐智登说。当前,彭寨镇以“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抓手,聚焦“一带一路和平粮仓彭寨基地”建设,实现特色产业双轮驱动。
位于彭寨镇的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仅是和平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一员,也是河源市和平县“一带一路和平粮仓彭寨基地”的重要实施主体。该企业负责人刘学武对这个朝阳产业充满了憧憬和信心:“我们打算把‘稻虾共作’项目的第一产业做好后,再根据园区整体规划,采取村级合作社与公司联营,发展规模化,连片经营,打造集采摘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悉,今年华师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组建了246支具有华师特色的青年突击队,发动了5030名师生赴全国各地350多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其中20支队伍入围省级重点团队,3支队伍入围全国重点团队,数量位居广东重点高校第三。学校23个学院、105个团队参与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其中成功与县域结对队伍78支,登上“结对成功墙”48支,结对数量位居广东重点高校第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