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里刨出乡村振兴致富经

奎山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农业产业上做文章,着力做好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强镇战略,实施“三区两带”工程。在生态保护上,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确保人居环境长治久安,把奎山镇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奎山。记者在实地走访中看到,土豆加工产业带动了“奎山粉条”品牌走向全国,也让更多村民加入到创造幸福乡村生活的行列。

粉条销的好

太平”有秘方

养鹅致富经_养鹅能致富吗_养殖鹅致富经

太平村村民在晾晒粉条

5月31日,在镇长程晓勇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太平村。此时,在村里的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被誉为“粉条书记”的村支书孙业刚正在院内对机器进行检查。“生产粉条,我们村是有秘方的。”孙业刚说,传统的粉条制作是以发酵工艺为主,而现在合作社生产工艺是选用优质马铃薯淀粉,通过无氧化制作,这样不仅效率高、产量高,质量还好。另外,传统工艺里,粉条是晾干的,但太平村生产的粉条是在窖里冻干的,这样可以将粉条中的水分冻干,保证卫生的同时让粉条损耗最小,并能获得极佳的口感。所以,每年进入冬季,合作社也就进入粉条制作期。

太平村马铃薯种植合作社(1)

孙业刚是太平村的村民,家里更是制作马铃薯粉条的世家。孙业刚的父亲从十几岁开始从事手工制作粉条,和当地村民一样,大家都在家庭式的小作坊里生产制作粉条。“可是传统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不仅产量不能保证,卫生、质量等方面同样接受考验。”深知粉条传统制作弊端的孙业刚在成为太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后,思考改变方法,也想通过这样的“改变”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打造本村的知名品牌。就这样,2013年,孙业刚等五名村民成立了马铃薯种植合作社,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且注册了属于合作社自己的产品商标,创建品牌。

养殖鹅致富经_养鹅能致富吗_养鹅致富经

太平村马铃薯种植合作社(2)

“我们的合作社既销售新鲜的马铃薯,也生产马铃薯淀粉和粉条。”孙业刚介绍,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打响,现在马铃薯种植面积近万亩。入社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的收入,大家还可以在合作社里务工,这样每月还有一定的收入。

“现在还没开始生产呢,得等到收完土豆的!”孙业刚领着记者来到生产马铃薯淀粉的加工区,现代化的厂房建设,内设有高压水阀,用水冲洗厂房外堆积的“马铃薯山”,经过清洗后的马铃薯,在水压和机械的带动下,“乘坐”管道进入生产车间。此后,这些马铃薯还要在生产线上经过四次清洗,然后进入加工、烘干程序,生成淀粉。

“加工淀粉的用水都是我们自己净化的,这样的水可以达到矿泉水的饮用级别。”孙业刚向记者介绍达到矿泉水级别的水加入到淀粉中,可以增加淀粉的白度、甜度,让产品达到优级粉标准。

现在,太平村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的产品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孙业刚相信,太平村马铃薯产业链会发展得更好,马铃薯品牌会更加响亮,到那时,村民的腰包想不鼓起来都难了!

林口“大秧歌上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口县奎山镇中山阳村有一种民间舞蹈,本地人称为“大秧歌上象”。这种舞蹈只有在过年时才表演。5月31日,记者在奎山镇采访时听说,“大秧歌上象”不仅深受林口县老百姓的喜爱,还作为林口县的“一绝”,目前,该民间舞蹈已向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山阳村群山环绕,民风淳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由中山阳村独创的

“大秧歌上象”独具特色。在传人孙龙海提供的照片上,记者终于看到了“大秧歌上象”的真实画面。原来,“大秧歌上象”表演人突破传统扭、蹦的形式,加上了叠罗汉,底层

10

人、二层

10

人、三层

人,共计

22

人组成秧歌队表演。表演时达到三层的叫大象,二层的叫小象,上面的人做出各种形象夸张、有趣的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故称为“上象”。表演道具是扁担、高跷、花冠、彩服、锣鼓钹等。孙龙海说,“大秧歌上象”有

80

年历史,因其需要专业的训练,加之对表演人员的身体要求高,现在有要失传的趋势。

奎山镇文化站的韩业明告诉记者,县里在挖掘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集思广益,深入乡村,挖掘和整理,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和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对中山阳村孙龙海的

“大秧歌上象”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认为孙龙海的“大秧歌上象”,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既有独特风格,又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已经向省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是让“大秧歌上象”艺术在民间发扬光大。

念好“养鹅经” 走上致富路

马安山村的杨军跟很多村民一样,年轻的时候靠着打工来维持生活,但是他始终觉得一直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杨军决定创业搞养殖。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杨军选定大鹅作为自己的养殖品种。

谈起养鹅,马安山村的杨军兴致高涨:“我养的这种鹅最主要的优点是抗病性好,种蛋大。耐粗饲、适应性强、仔鹅饲料转化率高、肉质细嫩;鹅胸脯肉、鹅蹼和鹅肝等产品每年销量极高,总之,鹅全身都是宝。”他一口气罗列了不少鹅的优点。为什么选择养鹅这一行业,杨军坦言,自己不是一开始就认定养鹅的。“看着别人都弄个大棚干养殖,我心里也怪痒痒的。”可养点啥呢?杨军对养殖项目开展深入调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养鹅大户带领附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闻,决定拿出几年来攒的钱养鹅。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没有经验,一年下来并没有挣到钱。“别人也都劝我放弃,但我就是这样,越是困难的事我越是愿意去闯。”痛定思痛,杨军慢慢摸索,自己买书,网上找专家讲课,养鹅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我的经验都是从失败中得来的。”杨军笑着说,他现在主要把控两点:一个是饮食的干净卫生,还有一个就是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杨军的精心饲养和培育下,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000只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只,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鹅大户。2018年,由于市场行情好,杨军当年靠养鹅挣了20多万元。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向他取经,学习养鹅经验,而他也毫无保留地为他们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使更多的人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

晨报融媒体讯记者

颜鹏

石璐

首席记者

崔皓

赵文峰

摄影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