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清晨7点,冬日里的天灰蒙蒙亮,50多岁的周模利和同为肉牛养殖户的老乡,和往常一样雇车装上两家养的肉牛,从习水一路驱车奔赴位于修文县扎佐镇大兴村的牲畜交易市场。交易市场上客商云集、人头攒动,每逢周一和周四的交易日,这个牲畜交易市场日均千余头牛马的交易量。

“牛养得好,肉质好,自然能卖得好价钱。”周模利自信地介绍到。周模利的肉牛主打生态养殖,牛养的膘肥体壮,不到一会,就有买家过来谈价。一番讨价还价后,周模利和同伴的肉牛已全部售罄。

习水县二郎镇莫洛村全村共有农户817户,其中就有200多户农户从事规模养牛,而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的农户超过了20户,户均增收5000元。“周模利”这个名字,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这个50多岁的农民,回乡创业,白手起家,带着大伙靠养牛走上了小康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建肉牛养殖场,通过专业合作社模式,让全村接近有200户养殖户从事肉牛养殖。让全村的肉牛生产走出了遵义市,走向了全国。在这个山坳坳里,周模利用自己的养牛致富经书写了一篇响当当的“牛”文章。

“如果没有那场大火,我可能也成不了现在的养牛大户。”回忆返乡创业的艰辛,周模利不禁感叹道。

2007年3月,在外打工的周模利经过深思熟虑后从广东返乡,准备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干出一番事业。他自费先后到多地学习种养殖技术。2008年他投入3万多元,摘种50亩板栗,面对成林的板栗园,本指望有一个好收成,然而那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他的致富梦想,也让他成为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人的压力,经济的窘迫,都压在了他的肩头。面对挫折,他没有放弃,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他开始将眼光瞄向养殖业。

“失败了你不想到重新站起来做事,那么往后怎样来面对孩子,你要给他起个榜样的作用,那么你就一定要站起来,坚强的做下去。”周模利说道。

为此,他专门到古蔺的特色肉牛养殖场打工学习,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牛技能和饲养流程。刚回到家里,家里人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种植业搞亏了,养殖业更有风险,愣是要搞肉牛养殖,一时间,村里人也把这事当成笑柄。可已经胸有成竹的周模利,不理会别人的非议和不解,通过市场考察,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他最终将自己的肉牛项目定位在了走规模化的路子上,经过测算,肉牛场预计投资10万元,而自己手里只有2万元,出现一半的资金缺口,到哪里去借这么多钱呢?正当周模利为难之际,村党支部书记周章听说他要建肉牛养殖场缺少资金的事情,觉得周模利回乡创业是件利村利民的好事,把此事汇报给了乡党委、政府。为他协调成立了莫洛村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周模利带动周围农民建立起了200多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建起来了,就这样,他的肉牛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了模样。

从此,周模利一天到晚地忙在养殖场里,喂料、消毒、打针、接仔,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细心饲养,养殖场里的牛儿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人见人爱,村里人一下子服了周模利,都竖起了大拇指。

靠着人勤奋,周模利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周模利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和老伴养了40多头的存栏数,出栏时间不一,一年的收入也在15万元左右。人嘛,勤快收入自然高了。”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是他的梦想。农闲时候,周模利还聘请一些留守老人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乡亲们看到周模利养牛发了家,也都学着他搞起了肉牛养殖,常常向他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周模利都会欣然答应。就这样被他带动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817户中,200多户农户全部从事规模肉牛养殖,户均增收5000元,莫洛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牛专业村。

通过自己的努力,周模利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后的他,没有忘记乡邻,在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村里修路、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五保户解决困难,在他看来,带头致富和带头做人同等重要。在今年十月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表彰暨先进事迹讲述会上,周模利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奋进奖”荣誉称号。

“现如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有这么好的惠农政策,我们更应好好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今年继续扩大好养殖规模,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走出贫困,走上致富路。”对于未来,周模利满怀信心。(罗婷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