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2021年5月15—16日,在春末夏初的绿城妙景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郑州大学共同举办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一流课程建设”研修班在郑州举办。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郑州大学钱建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卢凤香教授、中南大学张春敏教授、郑州大学徐春华副教授和河南科技大学张丹副教授,结合理念解读与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与来自全国各地近150位高校教师探讨一流课程建设内涵,展评混合式教学课例,研寻教学资源建设路径,分享课程项目申报经验。
本次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主持。孔老师代表外研社对郑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专家的精心准备和参班教师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他提到,专业和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见效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及未来我国高校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占据重要地位。希望本期研修班能帮助参班教师更好地理解一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原则,创新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并以此推动院校外语课程改革,助力专业发展。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永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刘教授介绍了研修班的策划背景,并感谢各位主讲专家和外研社工作团队的精心筹备。他指出,郑州大学一直关注并支持教师发展和科研建设,强调将继续通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优质课程建设和外语教学改革。
解读一流课程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内涵
王海啸教授通过解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双万计划”相关政策文件提纲挈领地指出,一流外语课程建设应做到“准、强、特”。“做准”,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做强”,即精准把握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实现教学体系新、教学要求高、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当、教学评价准和教学成果丰六项课程建设目标;“做特”,即在中国外语人才培养战略体系指导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突出课程特色。最后,王教授结合实例剖析了大学英语的“两性一度”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参班教师加深理解,找准方向。
接着,王海啸教授从大学英语视角对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王教授详解大学英语的教育属性、人文属性、工具属性和教学属性,并重点强调教学属性,由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和怎么评四个问题入手,指出应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驱动,借助多种方法和策略,完成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最后,王教授建议教师可从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角度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
为助力参班教师将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落实落地,王海啸教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进行了建设思路梳理与申报实例展示,从“想什么”“做什么”和“说什么”三个角度,为参班教师讲解了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现状,厘清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内涵、关键要素、教学挑战及适用情况等,并重点讲解了课程申报的要点和标准,即“有理念、有行动、有方法、有数据、有逻辑”和“要做全、要做简、要做精、要做实、要做白”。
剖析混合模式教学,共研课程设计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卢凤香教授、中南大学张春敏教授和河南科技大学张丹副教授分别为参班教师带来依托院校特点和专业特色的一流课程设计与实例展示。
卢凤香教授在题为“《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设计与实施——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的讲座中将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归纳为“缕思路、抓文本、呈特色”三个方面,结合教学课例和说课视频展示,建议参班教师对课程建设的目的、标准和要素进行深入思考,提醒教师注意文本语言的打磨和逻辑的递进,强调课程建设与相关材料需突出院校特色,鼓励参班教师抓住机遇,铢积寸累,久久为功。
张丹副教授以河南科技大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大学英语》为例,由当前高等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势引入,介绍了团队组建情况和课程建设经历,并以课程中的翻转课堂为例,结合真实课堂授课视频展示,重点阐述了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部分,对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参班教师进一步明晰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提升教学实施成效。
张春敏教授结合线上一流课程《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设计与实施经验,对慕课的设计与制作和项目申报流程进行了充分解析,结合实例全面展示了慕课的准备、拍摄及上线运营全流程和项目申报书写作要点及技巧。另外,张教授重点介绍了MCC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实际课堂与慕课紧密同步、产出导向式课堂活动设计和竞赛式活动下的全人教育相结合,实现授课教师的专业提升,竞赛选手的竞争力提升和所有学生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提升。
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构建立体教学资源
郑州大学钱建成教授和徐春华副教授就混合式教学模式资源建设进行专题讲座。
钱建成教授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是解决高等教育顽疾的必然选择,以线上线下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实现“金课”的建设目标。但同时,教师也面临着教学观念、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能力三方面的挑战。据此,钱教授详析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相关资源建设,帮助参班教师与时俱进,开展混合式外语教学,打造新的外语教学生态。
徐春华副教授结合多年资源搜索整合和课件设计制作经验,为参班教师提供了包括搜索引擎、网盘、网站和APP在内的多种网络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整合方法和处理工具,助力教师高效查找并使用书籍、图像和视频等资源,并分享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技巧。在混合式一流课程设计与开发部分,徐副教授详解设计制作慕课的关键,从知识点、课程结构、PPT制作、授课风格和后期编辑等多方面提供实用建议,同时对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开展路径进行了全面解答。
为提升研修的参与性和实效性,本次研修特别设置了“混合式教学与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与反思日志撰写环节,参班教师与主讲专家面对面沟通,就讲座内容和实践反思进行进一步交流,专家即时、深入解答参班教师疑问,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此次研修班在老师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紧凑充实的研修中,参班教师认真聆听,热情提问,积极反思,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带着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全新理解和深入思考回归教学,投入研究。外研社也会一如既往对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注入动力,共同开发高质量外语课程,培育高素质外语人才。
反思日志摘录
1. 为期两天的研修课程让我收获满满,既有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又有实践的样例和模板。王海啸教授从理论和理念上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导,让我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同时提出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方法和途径,从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的必要性;卢凤香教授和张丹副教授分别以各自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为例,为我们示范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进行,以及如何申报一流课程;张春敏教授以《演讲技巧与实训》这门课程为例,讲述了在线慕课建设的方法和途径;钱建成院长为我们展示了外语教学和立体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徐春华副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件制作,介绍了很多实用的网站和软件。这些都是这次培训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使我们受益匪浅。
2. 本次研修收获丰硕,各位专家的精彩授课紧乘时代风向,以理论+实践为轴线,从三个纬度立体阐述了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申报与课程思政的理论挖掘与实操技能。王海啸老师依托时代背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原则,其中“两性一度”的指导原则为我今后的课程设计与申报提供了方向与准则。王老师重点阐释了何为“立德树人”,关于尝试用中国传统学习方法学习英语的创想更是启发了我。卢凤香老师和张丹老师结合院校实例分析了一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方法,让我对我校应用型办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徐春华老师的网络资源获取与课件设计更是干货满满,她分享的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技术与设计会大大丰富我的教学内容,提高我的办公效率,着实受益匪浅。
3. 今天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颇有感触,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建设,也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团队通力合作,并且提前认真准备。老师们想获得新发展,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必须更新传统的理念和做法,合理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翻转课堂。 另外,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觉得以后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评价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成为教学评价的参与者。
4. 听完各位专家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指导和建议后,不仅体会到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学改革的意义,也体会到要做好混合式教学需要老师们认真钻研,不断突破,不断学习新技能,不断武装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的课变得更光彩夺目。之前我对于教学的概念理解非常肤浅,自认为只要教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不够的。课程要满足学生需求,站在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上课的方法和方向。此外我也收获了很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如何做好课件,如何去搜索现代教学资源,如何录制微课。总之,收获满满,无法估量。
5. 几位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混合式教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虽然我明白混合式教学并非线上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再加上课程设计和教学素材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另外,我自己无意识地对线上教学的轻视也是我至今为止没有在教学实操中贯彻混合式教学的原因。认识到问题然后在此方面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更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