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邓立翠才知道,这闲事可不是那么好管的,倒底该不该继续下去呢?她开始犹豫了。
邓立翠:“真的有过放弃的念头,放弃只是从脑海里面想想而已,一刹那,后来还是要坚持去做。”
成功代养10天后,邓立翠把小鹅还给了农户。看到风险降低了,农户心里踏实多了,纷纷开始种黑牧草。两个多月后,农户的大鹅出售,拿到市场上比以前的鹅每公斤多卖了0、6元。
收购商:“这种鹅肉嫩,拿去人家是做板鹅,好吃,我们也好卖。”
村民李加富头一批养了200只鹅,一只鹅平均3.5公斤,这样就多卖400多元,他觉得邓立翠这闲事管得太好了。
李加富:“心情拿到钱肯定是高兴了,觉得养鹅这一块不错,后来就定了1500只鹅。”
通过养殖户的宣传,邓立翠管闲事的名气也传开了,来她场里买鹅苗的人大
幅增多,她的月孵化量从以前的6万只增加到10万只。这位养殖户就是从几十公里外专门赶过来的。
养殖户:“电视里也经常播放她的事,我们那里也有卖鹅苗的,但是来她这里更放心。”
不光是管养鹅,销售的事邓立翠也操着心,谁家鹅不好卖一个电话打过来,她就赶紧帮着去联系收购商。在丈夫看来她又在管闲事,而且管得比正事还上心,可邓立翠却有她自己的考虑。
邓立翠:“在我们这里拿了鹅苗回去,他必须要赚钱,第一次养了不赚钱了,第二次又不赚钱了,第三次再不赚钱了,他不就没有信心了,不就不养鹅了。”
2007年5月,邓立翠正忙着孵化,有农户找到她告状来了,说刚卖了500只鹅,收购商故意压价,14元一公斤被压到13元一公斤。一听这话,邓立翠就坐不住了,她来到县里的活禽市场,见到了那位压价的收购商—王启银。
收购商:“熟人来买就不压价,不认识的人那肯定压价。”
记者:”想提高一下利润?”
收购商:“做生意的不就是讲利润。”
邓立翠没有和王启银理论,反而经常帮他联系货源,有时还请他吃个饭。本来这些事就根本不用她操心,可半个月后,她接着管了一件更不该管的闲事,当时这个收购商王启银突然被人打了。
收购商:“为了市场竞争以后,吵架以后,被人打了,我也进了医院住院。”
当时正是孵化旺季,每天都要出7000只鹅苗,邓立翠忙得像陀螺一样转,可王启银是县里的大收购商,一年收商品鹅30万只,邓立翠觉得再忙也要挤时间把这闲事管到底。她出面联系律师,还找到派出所进行协调,回来再加班干孵化场的活。
工人:“忙到夜里一点,她累得饭都不想吃。”
经过邓立翠的协调,此事最终和解,对方还向王启银赔礼道歉,这让王启银很感激。
收购商:“那我非常感谢她,她打电话来,有一批鹅人家必须装货了,那我马上就带车过去帮她装过来。”
和收购商成了朋友,压价的事就再也没出现过。在邓立翠这里买的鹅苗能赚到钱,养鹅户自然更多了。到2007年,她一年能孵化鹅苗100多万只,赢利200多万元,比5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不少外地人也慕名而来。为了方便农户卖鹅,2007年底,邓立翠投资50万元,在孵化场对面建起了一个白鹅交易市场。
邓立翠:“这里可以暂养,今天这个市场的价格不好,分析以后,大概两天三天以后价格能涨起来,那么农户这个鹅可以不卖,放到我们这个场,也就是说这一块可以暂养的。”
记者:“这边的水池是暂养的吗?”
邓立翠:“对,这一边就是暂养的,确保了养殖户的利润,应该说他养鹅不就有积极性了。”
看着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对邓立翠管闲事不仅理解了,还非常支持。雪灾过后,邓立翠终于迎来了2008年的春天,现在她的孵化场正在抓紧重修,她想赶快把自己的正事忙完,闲事还要继续管下去。
编导:张 辉 摄像:张华君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