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 “爬上”餐桌的季节。 5月10日凌晨2时半,记者在全椒县二郎口镇曹埠村,感受龙虾养殖户劳作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凌晨,广袤的田野万籁俱寂,这儿却热闹非凡。记者远远望去,点点灯光闪动,村民们头戴矿灯帽,在稻田四周把提前放进水里捕捞小龙虾的地笼子提上来。每个笼子长4米、宽和高各0.2米,能装2公斤左右的小龙虾。笼子设计严密,小龙虾钻进去就别想出来。

“2个小时前就开始收笼子了,到现在45亩稻田已收了32公斤小龙虾,每只最小6钱重,大的超过1两4,按均价每公斤44元,能赚1400多元。 ”农民姚本财边收获小龙虾边说,这还不算多,那边“虾王”才叫一个大丰收呢。被养殖户称为“虾王”的农民叫王如峰,正指挥10多个农民把地笼子拎上来,然后集中起来过磅。在田头,前来收购小龙虾的车辆排成了长龙,经纪人多来自上海、南京、常州、南通和盱眙等地。

6时半,交易全部结束,龙虾经纪人满载而去。王如峰笑眯眯地数着人民币:“今天收了1400公斤小龙虾,每公斤批发价40元,收入5万6,对半赚,净挣2万8。干这一行辛苦了点,不过能挣到钱,有干头! ”记者了解到,养虾户每天下午4时就把地笼子放进稻田,1亩地放3个,到晚上12时前来收笼子,交易一直要忙到早晨6时多。王如峰除了收获、销售自家的龙虾,还帮助本村农民批发虾苗,带动很多人致富。

曹埠村紧挨滁河是典型的圩区,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稻田养虾,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王如峰是领头人,2006年流转承包了350亩水稻田,开始养殖小龙虾,每年3月底到6月底养殖、销售小龙虾,接着种一季水稻,稻子收获后又放养虾苗,实行自繁自育、稻虾连作。王如峰爱钻研养殖技术,在承包田里又围成试验田100亩,搞标准化、精细化养殖,每亩稻田收获小龙虾218.5公斤,超过普通农户20倍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虾王”。

如今,王如峰的养殖场成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等,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由他牵头成立的龙虾产业协会养殖面积达25000亩,示范带动周边1000多户从事稻田龙虾养殖,全年龙虾产量3750吨,优质稻谷12500吨,总产值1.3亿元,协会成员户均年纯收入10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