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刘萌萌)7月,在巴州和静县巩乃斯林场,汪仁洁、沈克清夫妻俩又到了忙碌的季节。今年是夫妻俩来巩乃斯林场的第20个年头,靠着销售野蘑菇野菜、蜂蜜等当地特产,两人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有房有车,年入十余万元,“只要肯出力气,不怕吃苦,巩乃斯这片宝地就能给我们带来好日子。”46岁的汪仁洁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致富经2018_致富2023年短视频_致富经一亩地赚40万

汪仁洁在卖货。

初到林场:打零工一天挣20元

1998年,汪仁洁夫妻俩从河南信阳老家来到新疆,在巩乃斯林场安了家。

“以前我和老公在温州打工,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没法照顾。那时我二姐在新疆工作,她说让我们来新疆,只要能吃苦一定能挣上钱,孩子还能在跟前上学照顾。”汪仁洁说,二姐的提议让她很心动。

就这样,汪仁洁一家三口来到了巩乃斯林场。当时,夫妻俩只能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我们刚开始什么都干,帮巩乃斯景区捡垃圾打扫卫生,在建筑工地背石头,一天挣个20元,别看我这么瘦小,但在建筑队我背石头比很多男人都强。”汪仁洁说,他们把女儿带在身边,在林场小学读书,刚出生的小儿子被寄养在二姐家。

“那时挣钱不多,但家里几乎没啥大额开销。”汪仁洁说,那时,一年四季都是吃土豆、咸菜和白菜,别的蔬菜基本没有,冬天吃点粉条和冻豆腐。不过蘑菇和野菜对巩乃斯人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物。因为每年夏天雨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到山里采蘑菇,除了吃新鲜蘑菇外,每家也会晒一袋或半袋子干蘑菇逢年过节吃。

到了冬天没活干,夫妻俩开始琢磨其他出路。“我老公去库尔勒市给人家做电焊,我也不想闲着,就想做点小生意。”汪仁洁说,她买了电瓶车驮着货物,四处赶集,她的摊位货物琳琅满目,有葡萄干,还有爆米花、烧烤,“只要能凭着双手挣钱,我什么活都干,不怕辛苦。”乌拉斯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和静县等地的集市,汪仁洁都跑过。

开店初期:丈夫采摘妻子销售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7年,2005年,爱折腾的汪仁洁再次有了主意,“2005年后,来巩乃斯景区的游客渐渐多了,很多游客也开始认可当地的特产,来这都会尝尝野菜、野蘑菇,爱吃的人还会买一些带回去。”汪仁洁说,瞅准这个商机,她和丈夫一合计,租了一家十几平方米的门面房,起名“四子野蘑菇店”,起这个名是因为汪仁洁在家中排行老四,店里主要销售野菜、野蘑菇等当地特产。

汪仁洁负责看店销售,丈夫沈克清则上山拔野菜采野蘑菇,捡蘑菇是技术活,蘑菇往往躲在草窝里,既需要犀利的眼神,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对什么地方易生蘑菇要有精准的判断力,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载而归。而沈克清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般我早上八九点出发,到晚上八九点回来,能采一篓蘑菇。每天我都要翻两三个山头,带着干馕中午当饭吃,渴了就喝山泉。”沈克清说,每年从5月开始,巩乃斯林场的野蘑菇陆续冒出,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采羊肚菌,6月中旬到7月,野芹菜、野蒜苗、豌豆尖儿等野菜则陆续登上人们的餐桌,7月初丁子菇也来了,十几天后,鹿茸菇也光临了,他要一直从5月忙碌到9月,“要想采到最多最好的蘑菇,就要往深山里去,不怕苦,就能有收获。”他采的蘑菇质量都很好,受到游客和景区餐馆的欢迎,往往很快售光。

靠着这间小店,两人一年的收入增加到了3万多元。

如今:月入上万元

随着来巩乃斯景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对蘑菇和野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夫妻俩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依然供不应求。一次,在采蘑菇的路途中,一位牧民想把自己采摘的蘑菇卖给他们,汪仁洁和丈夫突然有了主意。“我们就商量,干脆自己不去采蘑菇了,去收牧民采的蘑菇,然后在店里销售。”汪仁洁说,沈克清靠积蓄买了一辆小货车,专门四处跑着收蘑菇和野菜,靠着靠谱的价格和诚信,很多牧民都愿意将蘑菇卖给他们。

汪仁洁说,店里如今每天能卖出两三百公斤的野菜和几十公斤蘑菇,需要七八个供货商供应。

眼看生活越来越好,汪仁洁将1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也接到了巩乃斯林场,除了最小的弟弟开了蔬菜店外,剩下的家人都从事了野蘑菇销售,生意都还不错。

2010年后,汪仁洁夫妻俩野蘑菇店的生意又上了一个台阶,月收入达到上万元。2012年,他们的女儿考上了厦门一所大学,如今又回到巴州,在库尔勒市从事会计工作,今年,他们的儿子参加了高考,考得不错。

“如今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汪仁洁说,开店13年,从打零工到月入上万元,她最想感谢的是巩乃斯林场这片宝藏,正是这里,让愿意用努力改变生活的人走上了致富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