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荣

昨天,记者走进林州市城郊乡土楼村蔬菜育苗大棚看到,一排排培养箱整齐排列,一棵棵嫩芽破土而出,技术员正忙着测量湿度、查看长势……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甘蓝,这是有机花菜,这是辣椒,光辣椒就种了四五个品种,有线椒、圆椒、青皮、牛角…… ”该村党支部书记方书昌如数家珍,“别看这些菜苗很不起眼,元旦前后移植到村北种植大棚的甘蓝,种出来有十几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响应城郊乡党委、乡政府调整农业结构的发展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土楼村“两委”班子积极开拓思路,大胆实践。2016年夏天,该村种植土豆200多亩,还没成熟就被客商订购一空,这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经过广泛外出考察,最终将蔬菜大棚项目确定为该村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项目。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林州市昌宏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800 亩,目前,已建成5个育苗大棚和30个种植大棚,共计50多亩。

“除去成本,每亩大棚每年能够增收3000元~5000元,还不产生秸秆,省去了我们在秸秆禁烧上的投入。除此之外,乡政府还专门出台针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奖补文件,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方书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蔬菜种出来,卖给谁?已经学会上网的方书昌说:“我们合作社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大部分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基本不愁销路。林州的蔬菜市场基本上被外地菜占领,我们的种植规模和市场需求比起来,还很渺小。等到春天,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再建100亩大棚。”

土楼村仅仅是该乡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以土楼村为代表,一场农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正在林州市城郊乡悄悄酝酿:大屯村多肉植物、高家庄村君子兰、石楼村红豆杉……相信不久的将来,城郊乡农业结构调整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